《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291632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1、品味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2、背诵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重点难点】品味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学法指导】 先反复诵读,再通过诵读把握感情,背诵全诗。【知识链接】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

2、,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学习过程】学习秋兴八首(其一)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本诗中不会写或易写错的词或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再读

3、课文,翻译全诗。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三、品读诗歌,赏析诗歌。1、本诗前四句写了什么?从中可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本诗后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四、小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学习咏怀古迹(其三)一、初读诗歌,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在诗中找出点明作者感情的词语。 二、再读诗歌,赏析诗歌。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3、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说说这联主要讲了昭君的什么吗?) 4、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5、“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颈联两句和颔联两句有何联系? 6、“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两句千古来被人吟唱,应如何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