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原电池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必 修二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深化和提高,通过学习,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且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 时课本上给出以盐桥形式的原电池可以清楚地揭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此之前学生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的转化、电解质、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知识,为本节课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如果仅仅是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复习,学生没有新鲜感,所以,要重视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理解、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2、能: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书写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分析,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会设计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高探究能力。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形成问题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落实双主一本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感受化学的奥妙。与实际生活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
3、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信息技术主要有:白板、PPT、多媒体课件、投影等;具体的使用环节和效果如下: 课前资料搜集,让学生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相应准备。开始时便创设情境时,用ppt播放图片,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干电池、手机里的锂离子电池、汽车用的铅蓄电池,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复习原电池工作原理时,结合flash动画,展示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简单动画演示带盐桥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存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4、、方法、手段等) 导于新课 观看大屏幕:选出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原电池的有关知识。 观看 PPT 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装置1、锌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原理 装置2、锌棒和铜棒导线连接后插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情况 连接装置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视频展示 探究 1、引领学生分析锌棒和铜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铜棒上的现象差别太大? 2、装置2两个电极分别是什么?如何判断? 小组讨论 书写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用实物投影学生讨论的结果并给予评价 PPT 讲解 装置中,锌失去电子后,电子沿导线经过电流计流向铜棒,电解液中的铜离子在铜棒上得到电子生成铜 聆
5、听、讨论、 记录 Flash动画 讲解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2、两个电极怎么称呼? 3、电极上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 4、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与电子流向有何不同? 5、原电池是如何工作的? 根据问题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PPT课件 探究 展示有盐桥的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盐桥表示原电池?若撤掉盐桥能否继续工作?该装置有何优点? 阅读课本、小组探讨 多媒体动画 归纳总结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盐桥的作用? 4、怎样设计一个原电池? 5、怎样的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小组总结、记录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构成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借助实验创新,夯实教学目标,创新如下:以上两点均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并对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深化了学生对盐桥及原电池的理解。 2.践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挖掘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以实验为载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精神。 3.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化学,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