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240826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摸索 以永嘉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永嘉山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了近年来永嘉在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工程、生态安全、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获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整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下山移民、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来料加工、强化劳动力培训、营造生态氛围、加强环境监管等方面应采用的措施,以达到加快永嘉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目的。【主题词】 生态文明 山区农村 经济发展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立足经济迅速增长中资源

2、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规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省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构造、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的的新规定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做了强调,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构成部分,全面部署,整体推动。这为解决目前和此后一段时期国内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为加强生态环保、增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主线保证。那么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而产生的更加全面、更

3、高层次的新型文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所有努力和所获得的所有成果,它表白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进步状态。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阶段和新的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准则,规定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运用自然界的同步又积极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获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老式工业文明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规定,从文明的高度来统筹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

4、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一)生态文明建设对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统筹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从主线上来说是协调人类与大自然忽然写发展,一方面,山区农民在进行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活动时,如果没有生态文明意识,就会盲目地进行开发,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经济之间并不是零和关系,发展经济并不一定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意味着经济就会停滞不进,只要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两者都能兼顾,从而实现山区经济社会全面统筹发展。(二)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山区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为提高产

5、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机化学品,这些有机化学品会残留在土壤中甚至渗入地下水,会使土壤变质,污染地下水,导致很大的面源污染,农药也会残留在农作物上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人类在发展经济时,应当选择清洁生产方式,以节省生产过程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并减少排放物。同步也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清洁生产规定采用“避免污染”的方式进行生产,采用先进的无公害技术和清洁能源,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发展山区循环经济具有积极的意义。循环经济是“指在人类、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在资源投入、

6、产品生产及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将老式的依赖资源耗竭的线性经济,转变为依托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永嘉山区农民老式生计方式为种植及养殖业。在养殖方面,没有形成规模,养殖措施落后,经济效益差。在种植方面,农业经济构造调节缓慢、基本条件及地理条件差、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也使得亩产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想变化山区贫穷落后的局面,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哺育生态产业、加快农业经济构造调节步伐。 三、永嘉概况永嘉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与青田、缙云、仙居、乐清、黄岩交界,濒临东海,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面积26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为208.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为277.平方公里,河流湖泊面

7、积为112.7平方公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永嘉下辖2镇26乡,906个行政村,总人口近9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1元。永嘉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大县,其中0个乡镇、534个行政村地处山区,山区经济收入重要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四、永嘉县生态文明建设获得的成效近年来,永嘉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部署精神,结合永嘉实际,提出打造生态县的战略思想,在推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较好的经济产业基本、深厚的老式耕读文化,在生态环保、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获得明显成效。(一)生态环保成效明显

8、。进一步实行“4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积极开展重点行业、区域的污染整治。楠溪江水质基本达到功能规定,中上游保持在I、II类水质,西溪基本达到I类规定,菇溪上游达到I类水质。楠溪江风景区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原则,县城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以上的有348天,全县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规定。全县噪声环境符合功能区规定。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全县建成生态公益林86.万亩,省级绿化示范村2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22个。(二)生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生态工业方面,严格贯彻节能减排目的责任制,制定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3%

9、,全县合计16家公司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认证,70家公司通过ISO1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动永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和建设,东瓯泵阀工业园区污染整治通过省级验收。生态农业方面,农业构造逐渐调节优化,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做大做强,绿色品牌进一步打响,生态高效农业雏形初现。全县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个、有机食品个。生态旅游方面,积极推出观光游、休闲游、红色游、“农家乐”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三)生态重点工程不断完善。瓯北镇污水解决厂日平均污水解决量达到2.6万吨并同步配套脱氮除磷设施,解决率达到45%以上。上塘中心城区污水净化站即将建成,

10、桥头镇污水解决厂即将动工建设。启动“楠溪江流域截污干管及污水解决厂工程”。继续推动城乡市政管网建设和疏通,全县合计完毕市政污水管网整治61公里。动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枫林等山区乡镇垃圾无害化解决设施, 完毕座垃圾中转站压缩设备的购买安装,在广大农村地区履行小型焚烧炉解决垃圾,上塘城区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改造。不断深化农村生活污水解决工程建设。进一步实行沿溪百村生活污水解决工程建设,全县建成农村生活污水解决工程35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初步解决。(四)生态安全屏障得到维护。通过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划定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的实行,以及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有效控制,不仅使生态系统的构造、功

11、能和景观得到全面改善,并且使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大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了保护。通过优化林种构造和布局,生态公益林得到全面封育保护,全县活木总蓄积量达到21万立方米。全县共有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0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0种稀有植物,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通过农村生态乡镇、村的创立,太阳能和沼气得到较快推广运用,农户薪材使用量逐年减少,农村清洁能源运用率达到76.6 。(五)生态文化氛围日益浓郁。近年来,我县大力倡导生态道德教育,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不同层面入手,健全完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立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绿色家庭、

12、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系列创立,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价值观念,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大力哺育楠溪江保护民间优秀人物,如“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建设者陈飞,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民间环保优秀人物”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发展壮大县绿色环保自愿者协会,创立永嘉县生态文明讲师团,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六)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获得进展。积极推动省级文明县城创立,大力开展社会环境整治,加大社会管理力度,创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个、“十百工程”合格村18个,营造了安全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加强节省型机关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省

13、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使现代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五、目前存在的问题(一)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仍然艰巨。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老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县广大农村山区“脏、乱、差”的环境现状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堆、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显得尤为突出,被称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的四大“顽疾”。具体而言,由于农村中大量存在的地坑式简易厕所无任何保洁、除臭措施,不仅带来难闻的气味,并且成为苍蝇、蚊虫的重要滋生地,加之粪便又无任何解决设备,致其直接渗入地下,极易导致地下水源的污染。而人畜共处的问题来源于近年来我县农村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虽然随着养殖业逐渐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

14、,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个别村因场地或资金有限,未能对生活区与饲养区进行严格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多种病毒、细菌在人畜间交叉感染的也许性,为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在垃圾解决方面,尽管某些村已经开始对垃圾进行初步解决,但因技术落后、设施简陋,往往只能采用就地、异地填埋的方式,并没有从主线上杜绝垃圾对环境导致的污染。而在以上四大问题之外,化肥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至今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区还相称普遍,严重影响了乡村的环境质量。(二)生态经济尚未形成强势。尽管我县生态经济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这重要体目前:虽然大部分村在经济构造调节中已分别拟定了种植业、

15、畜牧养殖业、林果业以及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却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效益。一种明显的例证便是:我县近年所打造出的“乌牛早茶”、“碧莲香柚”、“东皋红柿”、“黄南竹笋”等一批出名生态品牌产品,在温州以及外省市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另一方面,作为农村第三产业主打项目的乡村旅游业也是如此。我县在温州市属各县中开发乡村旅游较早,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建成一批乡村旅游村和乡村旅游户,解决一批劳动力从事乡村旅游业。但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规范管理不到位以及加上自身基本单薄等多种因素,乡村旅游遭遇到了客源局限性、收入增长放缓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作为山区农民致富主导产业的乡村旅游业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可见,生

16、态经济对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奉献较为有限,农民还不能将其作为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三)城乡生态建设规划滞后,实际规划水平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需要。本来的生态建设规划不够科学,缺少长期性、整体性,显得零乱,总体水平偏低,具体体目前:各乡镇尚未做出明确的主体功能分区,导致生态建设和开发较为盲目和随意;空间开发构造不合理;缺少总体性的生态建设规划以及专门的统筹协调机构;在区域生态建设、跨区治理污染等问题上协调不够,有关资源开发、运用、保护各行其道,难以在统一监管上形成协调一致的局面。生态建设整体水平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尽管全县总体的生态建设正在稳步推动,但各乡镇在生态建设水平、推动速度、建设质量等方面发展极不均衡,且差距尚有越来越大的势头,因此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