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板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22608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板桥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沪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请注意:l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一12 O一16 S一32 Cl一35.5 Fe一56 Zn一65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包括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铝 C硅 D铁3下列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能使溶液紫红色褪去的是 ASO

2、2 BCO2 CN2 DO24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 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5 生活中的加碘盐可以补碘,这里的“碘”指的是28+11 A原子 B元素 C单质 D分子6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D阴离子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8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

3、化碳和水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D、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会复燃10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1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蔗糖 C面粉 D食用油12在化学反应 3H2Fe2O3 高温 2Fe3H2O中,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A.11 B.3123 C.3805627 D.18028913我们吃到的味道鲜美的鱼,是这样烹饪出来的:将洗净的鱼煎过后,再加入少许食醋、料酒、生姜、葱、食盐等加热。

4、共热时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食醋中乙酸(CH3COOH)与料酒中乙醇(C2H5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一种混合物B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C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14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31 B312 C412 D3l315将甲、乙、丙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表面有大量气泡,乙没有明显

5、现象,丙表面有少量气泡;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是A甲丙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乙丙二、(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16下列各物质的主要成份属于同一物质的是A石灰石、方解石B冰、干冰C不锈钢、黄铜D生石灰、熟石灰17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氢气和天然气18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纯

6、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YX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19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CH4S BC2H6S CC4H4S DC6H6S20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20406080溶解度/g40505868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

7、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21(4分)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n个铜原子 (2) 硫酸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 (3)4个铵根离子 (4)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2(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2)水通电分解_; (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 (4)一氧化碳通过加热的氧化铁 ; (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20ABCMN102030t/32330S/g23 (4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

8、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根 据图回答:(1)在10至20之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 是 。(2)N点是30A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M点的意义是 ;该温度下 120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B物质 克。24(7分)A是常见金属单质,B、C是非金属单质,且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乙是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反应条件未标明)。 (1)推断A、C、甲、乙的化学式为:A ,C ,甲 ,乙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除了具有放出热量多,原料不受限制的优点外,还有 的优点。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l6分)25(

9、9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A B C D E F G H I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和 。(填序号) 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纯度B给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两可以超过试管容积的1/3C加热烧杯时,烧杯下药垫上石棉网使其受热均

10、匀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B C D26(7分) 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 _。(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粉末,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的氧气,所选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分别是(填写装置字母)_和 。(3)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液体药品是_;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

11、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l5分)27(4分)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 (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 “灯花”现象的条件是 。(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支持小王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28(11分)全世界每年因锈蚀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10。小明同学想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他将一个干净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如图一),定期观察并记录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最先锈蚀的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