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

上传人:工****文 文档编号:559214603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庄子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 【注释】: 狙(j):猴子。得:懂得。心:心意。口:口粮。欲:欲望,要求。俄而:一会儿,不久。匮:不够。限:减少。恐:恐怕。驯(x

2、n):驯服,顺从,听从。(11)诳(kung):欺骗,瞒哄。(12)与:给。(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4)芧(x):橡粟,一种粮食。(15)足:够。(16)众:所有的。(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18)朝:早上。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

3、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朝三暮四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 原文: 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桓宣武:指桓温。袁彦伯:袁宏。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足韵:补足一韵。 译文: 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如果用写字足韵,就

4、会更好。”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桓温对王珣说:“当今不能不因为这件事推重袁氏。” 袁彦伯作北征赋 3、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译文 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

5、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 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 原文: 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

6、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

7、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注】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原因,箕子不讲商的恶,只讲存亡之理。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 译文: 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

8、的写法算是恰当的。 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 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

9、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 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凭

10、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事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

11、骗不也是很严重吗? 王安石读江南录 5、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译文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庄子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 【注释】: 狙(j):猴子。得:懂得。心:心意。口:口粮。欲:欲望,要求。俄而:一会儿,不久。匮:不够。限:减少。恐:恐怕。驯(xn):驯服,顺从,听从。(11)诳(kung):欺骗,瞒哄。(12)与:给。

12、(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4)芧(x):橡粟,一种粮食。(15)足:够。(16)众:所有的。(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18)朝:早上。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13、朝三暮四 6、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班昭续汉书 原文: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译文: 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

14、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当时汉书刚问世,有很多人不大读得懂,班昭的同乡马融就住在藏书阁下,向她学习汉书。 7、宋人及楚人平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人及楚人平原文及翻译公羊传 原文: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乎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如何?”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