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06344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在小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具与学具的使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教具与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使用教具与学具的几点做法:第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到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冲淡了课堂气氛,而且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1、学具存放有序。2、学具摆设有序。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

2、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第二,注重学具操作训练。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我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如: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显然能够熟练地完成操作,省时又省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第三,创设情境,有效使用教具与学具。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信息窗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学习比较大小时,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先让学生用

3、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67”、“76”,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或“”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或“”符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再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的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由于教具的使用,不仅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让老师手

4、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比如,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用一个布袋把要认识的东西装进去,藏在桌子下,上课时用神秘的语气说:“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能变出很多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随后我拿出装饰精美的口袋,接连掏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让学生认识,为了进一步区分它们的特征,我拿起一个长方体边看边摸,故意作出神秘的样子说:,“这个长方体藏着很多秘密,看谁先找出来。”学生学老师的样子,很快找到了物体的特征。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第四,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操作的主体不同,教具与学具的选用应有所不同,教师演示的教具应大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能看清,颜色鲜艳一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用的学具可简单一些,以免无关属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活动教具,因为活动教具容易引起学生的知觉,它更有利于使知觉的主体与背景分离,使主体更加鲜明。同时,活动教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便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可见,合理使用教具与学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教具与学具使用计划翔安区何厝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