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930459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在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转化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种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不断凸显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别反映出高校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就业能力培养有关对策建议。【核心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解决对策 一、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概述就业能力可以从多方面解释:是从事某向职业所需的工作能力,实在个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能充足展示自己所具有素质的能力,是个人就业理念指引下的择业能力,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筹划能力,归纳理解为:就业能

2、力是个人对的分析就业环境与个人心理特性,合理选择职业现场竞聘并杰出的从事工作及创业的综合能力。 杜志敏就业行为筹划J化学工业出版社,.综上所述,我觉得可以把就业能力概括为:个体在劳动力市场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性特性及多种条件的集合。二、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毕业生数量也不断攀升,而与此相伴的是就业率持续走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国内一般高校毕业生从的212万人上升到95万人,初次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达55万人,比增长6万人,增幅为12.9%而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3、,每年未就业人数逐年飙升。据记录,、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6.万、91.26万人不能就业,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跌至70%。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5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年经济蓝皮书估计到 年终,将有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逾61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面对剧烈的就业形势,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面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二)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进行的分析1.供应方面。高校扩招十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应届毕业生之间,往届和应届毕业生之间都存在着剧烈的竞争,使诸多应届

4、毕业生不能找到工作,从择业到待业,从就业到失业,再从失业到择业,没有真正的减少毕业求职者的数量,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严重供不小于求。此外,目前金融危机致使某些中小公司倒闭,其中的中高层管理者和下岗职工群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 成为大学毕业强有力的竞争者。. 需求方面。国内的就业岗位从总量上严重局限性,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公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公司甚至濒临破产的边沿。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有的公司压缩用人成本、削减用人筹划,压缩了岗位数量;有的公司加快人才储藏、筹划人才升级,提高了岗位规定。大学毕业生在竞争剧烈的人才市场上,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一技之长,难

5、以达到公司的用人原则。这种现象加剧了就业压力,激化了供需矛盾。3. 毕业生方面。存在如下几种问题:(1)就业观念陈旧。大学毕业生“重东部,轻西部”“重都市、轻农村”的地区观念没有明显变化。“既要好地方,又要好单位,既要好待遇,又要专业对口”的“四保一族”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中并不少见。(2)专业技能欠缺。虽然大学教育中涉及实习环节的教育,但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规定来说,大学生缺少纯熟的专业技能,不可以直接上岗工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能力规定。(3)社会实践局限性。社会实践经验只能从工作中不断积累,这或许是应届毕业生最大的欠缺和无法变化的现状。(4)岗位选择单一。高薪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成为众多毕业生追

6、逐的热点。毕业生限制了择业的宽度和领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的工作。4学校方面。在这十年间,国家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量增设专业。有的学校在设立新专业的时候,没有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没有进行合理的市场调研,没有把技能就业作为专业设立的核心,使供应需求严重失衡,学生毕业后岗位稀少,难有用武之地。许多学校争先设立国家紧缺的热门专业, 但是当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共同进行就业竞争,使得本来的热门专业又成了冷门,导致“多种学校专业相似,相似专业没有就业”现象的发生。此外, 高校往往只是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大学生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际关系解

7、决等非认知技能的培养, 这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5. 中间环节方面。“学生到处跑,简历漫天飞”。无论是公司进校园的就业宣讲会、学校组织的就业洽谈会,还是人才中心举办的各类招聘会, 毕业生求职的迫切需求都使得招聘现场人满为患,场面异常火热。在各地举办的大大小小规模的招聘会上,各地的毕业生纷至沓来,在人山人海的就业现场,只有少数毕业生可以达到就业合同。人才招聘会作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中间环节,效率低下,致使供需链条断裂,求职的毕业生不能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延误了就业时机,因此,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并不抱负。三、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中浮现的问题第一, 名牌效应一方面,名校与一般院校毕业生

8、在就业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名校学生予以自己就读学校的牌子,基于自己心理优势和面子问题,许多人有傲气甚至霸气,盼望值很高,缺少“下嫁”心态,就业理性也不够。一般院校学生自感没有明显优势,甚至于有些自卑,盼望值较低,就业选择更趋务实,重要差别体目前对地区选择、工资规定、行业选择、工种选择和跳槽选择等方面。用人单位方面:厚“名牌”轻“一般”近年来,受人才高消费的影响,某些地方和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个人的学历和“出身”,动辄非名牌大学生面谈,“宁要名牌大学的草,不要一般院校的苗”。在她们的心目中,名牌大学生代表高水平、高质量。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学历,与否来自名校,状况就大不同样,甚至有天渊之别。在某些

9、人看来,但凡名校的学生能力必然强,由于她们享有较好的教学条件,有好的学习氛围,她们再进入高校时的基本就好,因此这些出身于名门的“望族”发展潜力就比较大,那么将来为单位带来的收益就大。 谢维和、王洪才著:从分派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15页,第216页,第218页。而对一般院校的本科生十分淡漠,对专科生、高职生更是不屑一顾。诸多大学生为了投身名牌不惜复读一次两次,有的选择进大学再考名校,选择考研的道路,尚有的耗费人力物力进行高考移民对名牌院校的追捧由此可见一斑。第二,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贫困大学生是中国高校的一种特殊群体。她们交不起学杂费,生活费也很低,按目前一般原

10、则每月生活费低于150元。其中月生活费低于-元者为特困生。她们重要来源于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都市低收入者家庭、都市中体制外无技能家庭和残疾人或长期患病者家庭。贫困生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早在994年9月3日,改革时报便以大学上得起吗?为题刊登文章。该文开头便惊呼:“大学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作者举出湖北、南京两地先后有女生因无力缴纳学费而服毒自杀的惨剧,以此向全社会发出令人心颤的警告。贫困大学生不光生活成问题,心理问题也很值得关注。她们在特定环境成长,以往的生活模式已经形成了心理定势,一旦进入新环境,并且遭遇挫折后,就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是,起心理素质的缺陷变会体现出来。如性格内向、沉郁压

11、抑、过于自卑、不善与人交往等心理特性在贫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些因素与青春期大学生内在矛盾一旦交错在一起并且激化,就会导致她们心理失衡,这也是贫困大学生心理疾病高于其她大学生的其她因素之一。那么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是怎么样的呢?贫困生上学难,就业又遇到困难。高校大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再苦不能苦求职,再穷不能穷包装。”大学生求职包装越精美,多种费用连年看涨,过高的求职成本不单单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经济承当,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有的毕业生甚至为了求职面试去整容,这些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对于大学生,特别贫困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堪重负的,而对于这个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来说,考研更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梦里水

12、乡”,。第三, 女大学生老式歧视的延续为什么说女大学生是一种边沿化的就业群体呢?一方面,老式的男尊女卑观念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个问题上仍然有所体现。台湾学者李美枝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形象,觉得一种典型的男性形象是刚强、独立、胆大、冒险、智慧、理性,而刻板印象中女性则是温柔、内向、仔细、体贴、情感细腻、胆小、依赖。不仅如此,男女职业刻板印象中在某些方面也设立了规范,她鼓励男性走出家庭,从事社会性的劳动,赋予男性从事可以竭力发挥她们才干的职业,而规定女星必须为家庭服务,并以此为天职。而目前的女性,我们这里特指女大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她们和男生同样进入了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她们刻苦学习,努力

13、提高自己的素质。她们热切但愿毕业后和男生同样走向社会,报效祖国。但她们又是女性,妇女就业的种种问题必然在她们身上有所反映。有学者在月22日至28日对天津南开大学98级本科毕业生及9级研究生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在被问到“在应聘过程中你与否曾因性别、身高、容貌等因素而遭到用人单位的回绝”这个问题时,回答“有的”占总体的19.2,其中女生因以上因素遭回绝的共有82人,占女生总数的1.3%,男生有42人,占男生总数的10.%,即,男生中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由于身高等因素遭到回绝,而女生则每个人中就会有一种由于自己的容貌或者性别遭到回绝。 王小波,性别差别与性别歧视有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

14、实证分析,第9期。社会上的偏见和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在考研和就业中做选择时,不少人选择了牵着,于是形成了女本科生就业难就考研究生,女研究生生就业难就考博士,女博士就业更难这样一种怪圈。第四, 高学历崇拜症近年来,国内的高学历崇拜症愈演愈烈,许多用人单位为学历是瞻,已经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学历高”的地步了。几年前,中专生、专科生还能沉着就业,目前她们连招聘会的大门也难以迈进;二本科生的就业道路也坎坷了许多。“高学历崇拜症”的传染性是极强的,教育领域,特别恨死高校时中感染区,体现的特别明显。一流大学强调教师博士化,没有博士学位主线不能迈过这座高门槛,三四流高校在引进教师时

15、也强调博士优先,特殊专业可招研究生,本科生免谈。也就是说,没有博士学位,要进入高校从事教学难度越来愈大,而已在高校工作的教师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样,许多高等院校的教师成为考博热的一股最重要的力量。这个问题不止存在在教育领域。如今世界第一考中国高考都取消了多种条条框框例如年龄,结婚限制等,司法考试却提高了考试门槛,非本科毕业不得报考,有的人尽管拿到了本科文凭,但有关部门觉得不“正宗”,还是不得参与考试,就算通过了,也难获得“通行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那么考研究竟是致力于学术还是逃避就业竞争?考上了研究生的学子,你研究的是什么?文艺争鸣杂志曾刊登过两位学者的文章,批评中国现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论文水平太低,上海学者许纪霖说:“我做了将近的大学教师,目前的博士研究生,只相称于过去的研究生生;目前的研究生生相称于过去的本科生。”第五, 应试教育提到中国的教育,不得不提应试教育这个定性。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评价原则,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来指引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种老式教育模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环绕升学考试进行,是一种裁减选拔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每天忙于应付多种考试拿大学生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