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92946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词、句。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3、背诵课文,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3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方法: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苏轼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字子赡、号东坡居士。我国民间所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就是:苏轼、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苏轼少年时便显露出了超人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父母都是为人正直,使他养成了心胸坦荡的性格。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

2、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与他同病相连的张怀民住在承天寺!导语:由苏轼名字导入。一、预习导航: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作者_,字_,号_。北宋_家,_家。和父亲_、弟弟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2、 朗读课文并填空记承天寺夜游是( )的一篇小品文,本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 ),写于作者被贬( )地名期间。3、 注音遂( )寝( ) 荇( ) 竹柏( )4、参考工具书翻译课文 二、导学过程: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试读课文,

3、读准字音(一)自学互助展示A注意生字的读音B小组几个学生分别朗读,其他学生评论 C对照注释和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含义朗读展示:字正腔圆,我读课文: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3读出语气和感情。学法:各小组竞赛读。(三) 评价点拨:提示:结合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点拨任务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一)自学互助展示。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2、词语归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3、小组成员分别口译课文,互相补充纠正。(二) 组间展示交流题目展示(幻灯片出示)1、解释加点的词语 (1 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相与步于中庭 (5)盖竹柏影也 2、

4、翻译句子 (回忆以前所学的添字法、换字法等翻译规律)(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任务三:再读课文,自主学习,指导背诵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指导背诵,并抽背。任务四:问题探究 (根据星级挑选问题小组内交流回答) (一)小组研讨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抓关键词,品修辞)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品意境)

5、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展示空间: (三)评价点拨: 三: 我的收获:我完成的任务: 未完成的任务: 何时完成: 四、课堂检测 1、填空正面写月的句子( ),侧面写月的句子( )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5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 ) 的美妙境界6.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7、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