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924359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6.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涪陵区“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涪陵位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东连丰都,西接巴南,南毗武隆、南川,北临长寿、垫江。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处长乌两江交汇地带、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和重庆都市区经济的强辐射集聚地区,丰都、武隆、南川、垫江是其重要的经济腹地,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全区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主城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辖17个镇、2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1个示范区,共计354个村民委员会、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1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1万

2、人,非农业人口30.47万人;200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0.67万人,城镇人口47.77万人,其中城区39.3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9人。2004年末城镇化率为47.5%。一、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一)土地资源现状与评价1.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低东南高,以河谷丘陵兼低山为主,分沿江丘陵地、坪上坝地和后山山地。沿江丘陵面积1098.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8%;坪上坝地面积786.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7%;后山山地面积985.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5%。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为200800米之间。从土地利用构成看,全区园地面积53

3、32公顷,林地面积96189公顷,耕地面积65649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9亩。2.土地资源评价全区土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农用土地资源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不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见表1.1)。(1)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不具优势。人均土地幅员面积虽然高于江津市、合川市和永川市,但低于万州,仅为重庆市平均水平。(2)人均占有耕地量较小。常用人均耕地面积不及江津市、合川市和永川市。(3)地势起伏大,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成本。(4)常用耕地产出率较低。每亩农业产值在对比分析的五个区市中最低,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表1.1 2004年涪陵区土地资源横向对比情况指 标涪陵万州江津

4、合川永川重庆市全国人均幅员面积(亩/人)3.934.073.322.362.213.9311.08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379491452636680382135.40农业人口人均常用耕地面积(亩/人)0.890.690.950.910.930.891.75亩均常用耕地农业产值(元/亩)1181140622361641199315851143数据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江津市统计年鉴、合川市统计年鉴(二)水资源现状与评价1.水资源全区当地水资源总量为24.91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84.57万立方米。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14.77亿立方米;客水年均径流总量5.636亿立方米。因地势

5、起伏较大,水位落差大,降雨量多,故水能资源丰富。目前水资源利用率虽仅为6%,但能有效开发的水能资源已开发殆尽。全区水域面积为209.27平方公里,占总幅员面积的7.1%。其中河流178.8平方公里,占水域面积的85.44%;水库13.07平方公里,占水域面积的6.25%;坑塘16.33平方公里,占水域面积的7.80%;沟渠1.07平方公里,占水域面积的0.51%。 2.水资源评价全区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4.9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232.68 m3/人;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2508.63 m3/亩。通过现状描述及涪陵区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等指标的横向比较(见表1.2),

6、可以看出:(1)水资源较为丰富。这为涪陵区大规模发展需水农作物提供了必备条件,也为涪陵区布局大型需水工业提供了水资源保证,为人口大规模集聚和发展服务业提供了水源基础。但目前丰富的客水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表1.2 涪陵区水资源横向对比表区 域水资源量(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m3/人)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m3/亩)涪陵区24.912232.682508.63万州区20.51208.012341.27黔江区15.833150.882160江津市17.791199.901032.99合川市11.24729.77581.87永川市7.30689.41573.43重庆市-1802.261500.

7、26全国24129.61856.291237.42资料来源:重庆市水利局。涪陵区水资源不包括长江、乌江过境水资源(流量4023.7亿立方米)。(2)虽然水资源较丰富,但水能资源分布较分散,能有效开发的大规模水能资源很有限。(三)矿产资源现状与评价1.矿产资源涪陵境内已发现的金属、非金属矿主要有9种,能源矿主要有2种,分别为铁矿、砂金、铝土矿、石灰石、泥岩、砂岩、钾质凝灰岩、硫铁矿、煤和天然气等。铁矿探明储量2249余万吨,但因含磷量较高,难以使用;砂金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河沙砾石堆积中;铝土矿分布在龙塘乡牛角洞,预测储量54万吨;石灰石探明储量达4亿多吨;泥岩探明储量3833万吨;砂岩已探明储量

8、1.2亿吨;钾质凝灰岩矿点小、品位低;硫铁矿已探明储量260万砘;已发现小型煤炭矿床(点)20余处,探明原煤储量3071万吨;天然气已预测储量17亿立方米,每立方米发热量8500千卡,含硫46毫克,目前境内没有气井。2.矿产资源评价总体来看,涪陵拥有的矿产资源不适宜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这对涪陵资源依赖性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性。(1)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小,不利于资源产业和耗能产业的发展。(2)金属矿资源十分缺乏,难以发展金属型矿产资源产业。(3)非金属矿产资源虽然种类较多,但除石灰石外,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不足,开采难度大,难以形成产业。(四)旅游资源现状与评价1.旅游资源涪陵的自然旅游资源

9、主要有:雨台山、小溪、麻溪河、大溪河、石夹沟、武陵山、热温泉、乌江画廊等。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天台峡谷、小溪、雨台山、插旗山、望州关等景区都已初具规模并开始接待游客。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巴人遗址小田溪、“水下碑林”白鹤梁、理学圣地点易园、佛教寺庙天子殿、道教宫观北山道院和独特的榨菜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等。大梁山周易园初具规模,白鹤梁水下博物馆2006年底前可建成开放。2.旅游资源评价涪陵旅游资源种类多样,但档次不高,精品很少,吸引力不强,与周边地区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然而地处长乌两江旅游热线之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涪陵旅游资源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五)交通条件现状与评价1.交通条件现状目

10、前涪陵境内外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和水路三种。渝怀铁路、319国道、长乌两江航道贯穿境内。(1)水路涪陵境内有长江干线航道77公里,乌江四级航道30公里。涪陵港自然岸线总长42公里,其中长江段29公里,乌江段13公里。港口陆域面积19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490万平方米。主要码头作业区有荔枝园、糠壳湾、天子殿、黄旗、黄桷嘴、中渡口、群沱子、崩土坎货运作业区以及王家沱、乌江口客运作业区。有李渡码头、白涛码头等14个集镇码头,各等级码头总数114座,其中经营性客货运码头77座,非经营性客货运码头37座。涪陵港主要承担乌江流域和重庆、丰都、万州等沿江城市的煤炭、水泥、非金属矿石、化肥农药、钢材、

11、木材、粮食等的进出口和中转运输任务,同时也承担部分外贸物资的出口运输。(2)公路涪陵境内干线公路有渝涪高速公路(境内21.3公里)、G319、S103渝巴线、S303石雷路、S905桃大路等;县乡公路67条;区内有长江大桥1座,乌江大桥2座。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538公里,其中:按技术等级分有高速公路21公里、二级公路60公里、三级公路134公里,四级公路380公里,等外公路3035公里;公路密度为123.3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扣除村道后的公路总里程为1331公里,密度为45.2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3)铁路目前已有渝怀铁路通过涪陵境内,过境里程有74公里,有2个客货运车站。另有

12、涪陵到南川、涪陵到利川铁路正在准备建设之中。2.交通条件评价总体上看,涪陵境内“两小时公路交通”基本形成,渝怀铁路建成通车,通往周边区市县公路改造升级,铁公水联营作业区、黄旗集装箱作业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使“七路三环一港一铁”的综合交通网络已具雏形。但铁路数量较少,里程较短;公路等级低、断头多,没有形成较高等级的公路网;水上交通虽然拥有长江和乌江大吨位轮船航道,但船舶不足、轮船吨位偏小,而且因高等级公路没有延伸到涪陵周边更远的地区,因而远离腹地的货物水上集散困难,从而水上运力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原材料、产成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大,使得涪陵现有交通基础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业

13、化和城镇化需要。(1)水上交通优势是涪陵发展临港型产业的基础。涪陵港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及三峡库区的重要枢纽港,沿长江上至西南经济中心重庆主城区,下达长江沿岸各省市,出江入海可与沿海城市和国外港口通商往来。但涪陵也存在内河航运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现有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不足;港口布局不尽合理,功能分区不明显,专业泊位缺乏,尤其缺少大型散货码头和集装箱码头;码头结构形式主要为下河引道、斜坡缆车以及自然岸坡等,装卸工艺简单,靠泊能力小,港口配套设施不完善;港口移民复建使长江、乌江主要货运港口由于城市扩大后位于城区中心地带,后方陆域严重不足。这些将成为涪陵大规模发展临港型产业的制约因素。(2)公路已经达

14、到了一定规模,但路网布局不尽合理,干线公路分布不平衡,仅有的渝涪高速公路在涪陵断头,与垫江、南川、巴南等区县间的出口不畅,未形成区域性干线公路网络;公路技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的规模偏小,等级外公路比例高达90%以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占不到区域公路总里程的3%。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涪陵作为重庆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4)铁路只有渝怀线,且是单线,运输能力有限。货站货场容量小,远不能满足现有客货铁路运输需要。(六)基础条件优劣势综合评价1.相对优势(1)水资源优势。涪陵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在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居首位。这为涪陵区大规模发展需水农作物提供了必备条件,为涪陵区布局

15、大型需水工业提供了水资源保证,为人口大规模集聚和发展服务业提供了水源基础,也为涪陵发展所需电力能源提供一定开发前景。(2)区域性交通优势。涪陵是重庆市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尤其是水上交通优势较突出。长江大吨位深水航道连接涪陵与我国东、中部地区各发达经济区,长、乌两江上行道贯穿涪陵与我国西部和南部地区。刚刚建成的渝怀铁路把涪陵与我国东、中部地区及重庆都市区紧密联系起来。四条公路干线(有渝涪高速公路、G319、S103渝巴线、S303石雷路、S905桃大路)有效连接涪陵与周边区市。(3)城市基础设施优势。由于涪陵主城以前是地区行政机构的驻地,后来又是地区行署和地级市机关所在地。因此,城市基础设施较好,这使得涪陵相对周边区县市而言,城市基础设施比较优势明显。有利于重庆市中部地区产业向涪陵主城集聚。2.相对不足(1)资源贫乏,属于资源缺乏型地区。涪陵矿产资源虽然品种多,但是除了石灰石品位高、储量大外,大多数矿产资源品位低、储量小。煤炭资源不足,天然气紧缺。虽然涪陵区水电资源优势明显,但已开发殆尽,后续开发难度较大。(2)生产要素构成发展瓶颈。涪陵产业发展资金较为短缺,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