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冶金产与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91798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冶金产与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四川省冶金产与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四川省冶金产与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四川省冶金产与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四川省冶金产与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冶金产与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冶金产与建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四川省冶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省钒钛与钢铁资源共生,产业共存,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密不可分。冶金产业含盖钒钛钢铁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收入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钒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特制定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钒钛资源战略开发基地。钒钛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铁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冶金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雄

2、厚的基础。培育了“一大四骨干”(即攀钢集团和川威集团、达钢集团、德胜钢铁集团、西南不锈钢)钒钛钢铁企业。钢铁形成了以高速铁路用钢为代表的铁道和大型材系列,以家电板、汽车大梁板、石油管线钢为代表的板材系列,以优质无缝管为代表的管材系列,以及棒线材系列和特殊钢系列等5大标志性产品,其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占全部钢材产量的46%。钒钛集聚发展的态势趋于明显,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成为钒钛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聚集了钒钛企业100多家。钒钛产业技术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攀钢集团钒氮合金生产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初步形成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攀西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钒

3、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和钛原料基地,攀枝花市享有“中国钒钛之都”的美誉。(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省产粗钢1553.5万吨,比2005年增长40.2%;产钢材1904万吨,增长56.9%;产生铁1592万吨,增长45.8%;产铁矿石原矿量9033万吨,增长434%;产铁合金230万吨,增长115%,产焦炭1091万吨,增长26.7%。产钒渣43万吨,138%增长;产钒制品3.58万吨,增长138%;产钛精矿=万吨,增长=;产钛白粉36.5万吨,增长428%。全行业产销率为96%,产销衔接较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9亿元,增长144%;完成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132%。实现利税10

4、3亿元,比2005年增长64%。(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全省冶金产业坚持以调整结构为发展的主线,一是抓住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钒钛产业。以钒钛带钢铁,突出特色发展;以钢铁补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全省钒钛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我省钒制品产量仅1.5万吨,钛白粉5.28万吨,到2010年,分别了增长100%和415%;产业链不断完善,海绵钛产能达到1.25万吨,钛材产能达到3000吨,填补了空白。全行业调整结构和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攀钢西昌钒钛综合利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加快了建设进度。二是抓住国家高速铁路加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高速重载钢轨,目前产能已达到100万吨以上,

5、比2005年增长了40万吨以上。三是抓住灾后重建和国家、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机遇,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发展钒钛高强度抗震钢筋,达钢集团120万吨、德胜集团100万吨等高强度抗震钢筋及配套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填补了省内空白。(三)节能减排取得可喜成绩。“十一五”以来,全行业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积极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重点骨干钢铁企业普遍推广连铸连轧,热装热送,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TRT)、捣固炼焦和干熄焦、烧结机烟气脱硫等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截止2009年底,攀钢集团、川威集团、达钢集团、德胜钢铁等钢铁企业,高炉

6、全部建成了干式TRT余压发电;新上焦炉全部采用了捣固炼焦和干熄焦技术;新上烧结机全部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在高炉、焦炉煤气回收基础上,对转炉煤气进行了全回收利用;同时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积极采用连铸坯热装热送等技术;攀西地区,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抓好钒钛磁铁矿低品位矿、表外矿、尾矿的综合回收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攀长钢50万吨/年棒材生产线、攀成钢50万吨高速线材、攀钢360m2烧结机、新3、4#5.5m捣固焦炉等结构调整项目建成投产。同时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淘汰落后的炼铁生产能力138.2万吨,炼钢生产能力145.7万吨,铁合金生产能力34.7万吨、炼焦生产能力338.3万

7、吨。二是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的配备,加大监管检查和考核的力度,提高了能耗和排放计量检测的准确性。深入开展“对标控潜”活动,促进了节能环保指标的优化。“十一五”期间全省冶金工业万元产值能耗1.08吨标煤,吨钢综合能耗0.7吨标准煤(含提钒工序能耗),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6%以上。全行业全年共节约标煤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二氧化硫0.7万吨。(四)技术创新取得明显进步。“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有利地推动了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攀钢2000m3高炉建成达产

8、,使现有炼铁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实现重大升级。2.5万KVA钛渣电炉建议,形成年产钛渣18万吨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钛原料产品结构,为钛白合金属钛生产增加了高品位钛原料有效供给。泓兵钒镍以低品位镍原料红土矿生产高品位镍铁成功,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龙蟒集团建成了7万吨转低炉直接还原生产线,已通过省级鉴定;攀钢集团建成了10万吨转低炉直接还原生产线,正在调试和试生产;攀阳钒钛5万吨隧道窑直接还原钒钛磁铁矿生产线正式投产,生产正常,与高炉流程比可节能30%以上,降耗50%以上,经济效益良好。攀钢集团公司加快钒钛磁铁矿综合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完成了国家“

9、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建成了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中试线,高炉渣高温碳化生产碳化渣中试线,碳化渣低温选择性氯化生产四氯化钛和人造金红石中试线;开展了全钒钛球团矿生产及高炉应用技术研究、38CrMoAl转炉连铸流程生产技术研究、洁净钢冶炼工艺技术研究、提高重轨产能与质量技术研究,攀钢集团公司100米长尺钢轨在线热处理生产线工艺及装备集成技术开发2009年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达钢集团“焦化过程主要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项。(五)园区建设

10、迈开步伐。攀枝花钢铁(钒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钒钛产业园入围全国产业园区五十强。(六)企业联合重组获重大突破。攀钢集团与鞍钢集团实现了联合重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全省冶金产业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不准,突出钒钛资源特色不够,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资源开发分散,浪费严重,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三是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不够,一些技术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整体不高。五是工艺装备提升缓慢,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六是产品市场还有待一步培育和发展。二面临的发展形势(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新变化目前国

11、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在持续,全球经济复苏将经历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全球范围的资源争夺将更加激烈,扩大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将给我国及我省冶金钢铁工业造成新的冲击。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国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将有所放缓。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对我省钒钛钢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对我省钒钛钢铁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二)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程度加深,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呈现“梯度转移”的显著特点,资产重组步伐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1)并购重组和全球化已经成为钢铁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外资进入和民营钢铁企业的崛起,国内

12、钢铁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2)原燃料特别是煤炭、矿石价格居高不下,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钢铁生产全行业进入高成本时代,钢铁企业纷纷寻找矿山投资机会,资源、能源密集地区正在成为钢铁企业战略转移的优先选择目标,矿钢一体化、煤钢一体化正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3)钢铁企业向物流成本较低的沿海、沿江地区转移。(4)技术进步、新工艺研究步伐加快,高精度、高强度、绿色环保是钢铁产品开发的主旋律。(5)注重生产过程的节能与环保,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重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产品的开发。(三)钒钛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西部与东

13、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异逐步缩小,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仍会继续上升。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我国经济也处于上升阶段,产能过剩明显,给联合重组、调整结构、技术改造提供了契机。近年来,随着全球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球钒产品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期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增长和钢铁品种结构调整,我国钒的消费呈高速增长,总消费量从1987年的不足千吨增加到2008年的3.3万吨,增长了30多倍。我国已经主导世界钒消费的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钒产品消费国。由于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生产还将保持持续增长,钒的消费量还有较大增长的空间。目前我国钢铁业中钒的消费强度大约为52克/吨钢,还未达到欧美等发达国家80克

14、/吨钢左右的先进水平。因此,中国钒市场需求仍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应当看到现阶段,目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十二五”我省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型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工业经济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但区域分布并不合理,我省是少数产能不过剩的地区之一,因此,我省的钒钛钢铁产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制定并实施四川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我省冶金工业平稳较快的发展。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突出钒

15、钛资源优势、以钒钛的发展带动钢铁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改革开放、技术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主线,推动企业联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技术改造和创新,狠抓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钒钛钢铁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地发展,建成世界级钒钛钢铁基地。(二)基本原则1、强化钒钛特色。坚持突出钒钛特色,加快发展钒钛新材料产品,以钒钛的发展带支钢铁产业发展。2、推动技改创新。加快攻克钒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产学研联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抓好节能减排,实现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3、调整优化结构。实现“三

16、个优化”,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发展,配套发展;二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联合重组,进一步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发展市场需求量大、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钒钛钢铁及深加工产品和钢铁新材料产品;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增强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力。(三)发展目标1、规模目标。到2015年,全省钒制品产能10万吨、钛白粉产能100万吨、钛锭和钛材产能3万吨,钒钛钢铁总量达到3000万吨,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产品产销率达到96%以上。2、布局目标。围绕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建设“一基地、六个产业集聚发展区”。即攀西钒钛钢铁产业基地、江油特殊钢产业集聚发展区、成都清白江冶金产业集聚发展区、威远连界冶金产业集聚发展区、达州冶金产业集聚发展区、乐山沙湾冶金产业集聚发展区、广元冶金产业集聚发展区。3、资源综合利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