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835054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摘要】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并探讨其建设思路。【关键词】工学结合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高职食品类专业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真实产品生产,促进现代化食品类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形成,为我国食品经济发展提供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本文试在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建设思路。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建

2、设内涵(一)实训基地建设之源泉:构建团队核心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实训基地建设,需以人为本。仅仅拥有一名或几名出色的实训指导教师是不可能把基地建设成为真正的示范性基地的,应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并培育一个能够带领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团队核心教师。所谓团队核心教师,既要求其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出色的专业水准,又需要其目光长远而又知人善用,同时要求其拥有宽阔的胸怀以及得力的左膀右臂。在团队核心教师引领下,其周围的教师就自然而然地会围绕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此外,还需要对队伍中的各名教师进行培养和磨炼,使之成为骨干力量,从而支撑起整个团队,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形成可持

3、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二)实训基地建设之载体:建设示范性项目如果说人才是根本,那么实训基地建设真正运作起来并卓有成效的标志,则应是拥有示范性项目。通过申报并获得区级乃至国家级的示范性项目建设,不仅是迅速提高实训基地实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实训基地建设迅速获得高额投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也可以说,示范性项目建设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载体。示范性项目本身的开放性和对外服务性,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设想的不谋而合,使得这两者构成了一种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将检验实验室建成一个检验中心,对外开放接受水分含量、微生物、农产品农残等项目检测;通过对外接单的形式,在获取一定效益的同时,也使检验中心成

4、为一个能够拥有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真实生产、真实产品和真实市场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当然,其最终产品不是食品,而是一张符合行业规范的检验单。同时,该检验单的开具,则表明接受任务的学生已经具备合格的食品检验操作方法和技能。(三)实训基地建设之保障: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类食品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市场对食品类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在进一步完善、修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应建设、管理、评价、监控一系列与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相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建立一套流程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能实

5、现校企合作“双赢”的管理制度和指标量化的评价监控体系,以保证实训基地从选点到建立、从建设到管理、从运行到监控的过程更加规范,是我院食品工程系能更加有效地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思路(一)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校中厂(场)”、“厂(场)中校”,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享办学效益的模式,重点建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围绕食品类专业典型产品,以“一系三品”为载体,打造能生产出真正商品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能完成从配方、工艺研发到现场生产,从生产控制到品质控制,从原料采购到食品营销等一系列完整的企业运作过

6、程。同时通过采用特别的管理架构(见图1),从管理模式上实现实训基地教学功能与企业性质的融合,以达到学院对校内实训基地“五个真实”的规划目标,做到在教学中零距离接触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真实生产、真实产品和真实市场,从而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食品类专业群提供一个可靠的实践场所。为保证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更为有效地运行,除从管理架构上进行改组外,还应设计相应的实训基地业务流程(见图2),从管理制度上引导并规范实训基地,使其在企业化过程中体现出生产场所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生产示范与技

7、术推广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一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通过制度的形式将专业教学团队和企业核心团队融为一体,让教师在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担任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完成相应部门在运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六位一体”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打造可控性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职业技术院校追求人才培养行业企业化,这两者之间既有可共同结合的一致性,也有结合时难以融洽的矛盾性。虽然参照德国双元制模式,通过政府颁布法律法规来促进校企合作的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做法,但在当前我国尚无真正将类似法令颁布的情况下,作为教育者

8、除努力呼吁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协助外,亦不应放弃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校企合作中的突出矛盾。例如,在安排食品类专业几百名学生的校外实践时,往往会出现企业有需求,而学生却无法离校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到了商定时间,企业因原料问题无法按时接收学生等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对于食品类专业而言,校外实训基地在建立初期,这样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笔者认为,建立一个有效可控的校外实训基地,首先应在选点上把关。对于没有通过选点要求的企业,学院不应考虑将其建设为一个能满足中长期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选点的原则或依据应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作出相应调整。如每年的月饼生产,其淡、旺季分明。旺季期企业对

9、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而这个阶段高职院校的食品类专业在校生并无全国统一安排的考试,可以整个年级甚至整个专业都安排到相应的企业参加工学结合教学活动。因此,企业旺季时间段与教学安排是否冲突可以作为选点原则之一。对于符合选点原则的企业,学院应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和监控体系将其利润与食品类专业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和院校在双赢的前提下逐步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最终使企业在利润得以保障的情况下发展成为规范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三)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联动运作一个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在其具备了企业性质的同时,也具备了企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体现在:对内努力寻求一切方式调动各层人员参与建设,包括食品类专业各年级学生;对外积极建立广泛的食品行业企业网络。正是这种开放性,使得高职食品类专业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能采取校内外实训基地联动运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通过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见图3),把校内外实训基地所涉及的食品产业链扩大,从而在双方获取更大的效益同时,实训基地参与人员的容纳量也将大为增加,那么,劳动力需求期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可能变成可控的因素,进而便于教学组织与监控。对参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而言,也将有机会在整个产业链的各岗位上轮岗并掌握其相应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出成熟的职业素养和大量的工作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