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816837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机遇与挑战概况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每年平均增长约9%;在最近4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的增长情况是:1998年增长7.8%,1999年增长7.2%,2000年增长8.2%,而2001年增长超过7%。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从建设规模论,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在世界建筑业近排行中可算是首屈一指的。目前中国建筑业有雇员3400万人,而在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筑业雇员约为800万人。现在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约为5500亿元,约合670亿美元,在建建筑面积

2、约为14亿平方米,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约为6亿平方米。此外,中国对公共市政设施每年约投入6000亿元,约合733亿美元。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的数量上大发展的同时,对建筑工程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功能方面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繁重而复杂的任务,建筑设计与营造必须要具有现代化理念,开发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运用现代化管理。其中智能化融入于建筑之中,乃是当今现代化建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1 WTO与中国建筑市场的开放 中国入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经过15年的入世谈判,过程非常艰苦,时间长了些,但是从某些方面看,中国晚一些入世也有其好处,至少在人们思想上,

3、体制适应上,政策法规梳理方面,都会有较充裕的准备,但入世对一个国家固有的经济的体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既大又欠发展的国家来说,毕竟会受到十分巨大的“冲击”。据建设部2000年的初步统计,1998年和1999年两年间,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境外企业共有138家,分别来自香港、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总数383个,工程承包合同总额为46亿美元,占建筑市场的1.02%。中国建筑业是80年代初率等实行市场经济的行业,也是对国外开放的行业,但从上面所引统计数字来看,在中国进入WTO前,这种开放应当说是初步的,有相当局限的,而在中国进入WTO后,建设领域对外承诺有以

4、下一些内容: 建筑业: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2)合资、合作企业注册资本金水平高于国内企业注册资本金的水平;3)合资、合作企业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外资工程;4)不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国内设立分支机构直接承揽工程。加入WTO后三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但只能承揽以下工程:1)全部由外国投资、赠款或外国投资和赠款建设的工程;2)我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并采取国际招标的工程;3)外商投资占50%(含)以上的中外合资、合作建筑的工程;4)国内建筑业难以单独完成的国内投资建设工程,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与国内建筑企业合作总承包或外包。合资合作企业在加入WTO后三年内开始享受国

5、民待遇。加入WTO后五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勘察设计咨询业: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2)进入中国从事设计的建筑师、工程师及企业必须是在本国从事设计工作的注册建筑师、工程师及注册企业。加入WTO后5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标准定额及其工程服务:1)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合资合作企业;2)进入中国的个人及企业必须是在本国从事该行业工作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及注册企业;加入WTO后五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房地产业:1)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除高档房地产项目(高档宾馆、高档公寓、高尔夫球场等)不允许外商独资外,其它房地产项目没有限制;2)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方面(包

6、括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允许外商成立合资、合作企业。加入WTO后五年内开始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 城市规划:1)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不对外开放;2)除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领域,允许外商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3)进入中国的个人及企业必须是在本国从事规划工作的注册规划师和注册企业。2 智能建筑在中国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

7、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在八十年代末建设部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就已经提出了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对智能建筑理念和各种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涉及。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理解主要是将电话、有线电视系统接到建筑中来,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各个系统是独立,相互没有联系,与建筑结合也不密切。虽然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方式技术的引入曾使人们

8、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一些误解,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唯一方式。但它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通信网络和IT行业的公司进入智能建筑领域,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995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设计规范,这些都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年上海正式颁发了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它根据不同的需求,把智能建筑划分为三级,为智能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9、,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对智能建筑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在九十年代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正是这些情况,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普及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各类智能建筑已近两千多项。迅速膨胀的市场在锻炼和培养一支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为此建设部在1997年颁

10、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个市场准入的标准,它禁止一切不符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到2001年底,全国获得建设部批准颁布的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证书的单位共有905家(含国外独资企业)。其中工程设计资质257家,系统集成商资质339家,子系统集成商资质309家。如果说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全部,同似过于简单化,那么盲目追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则对智能建筑不分对象

11、和需要,过于复杂化了,针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这个问题,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文化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1999年在北京举办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高峰论坛”,与会代表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如何进行系统集成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有关代表提出了系统集成应该主要是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和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后来的系统集成实践中成为主要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智能建筑建设从盲目追求智能化、贪大求全转向务实。这种实践务实的思想,在2000年出台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这些国家级标准

12、规范的制定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中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开发智能小区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发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智能小区的提出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

13、。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人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并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于是开发商和住户便享受起这个“免费的晚餐”,一个遍及全国的“宽带热”正在各地兴起。各种类型的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圈地”运动中,恶性竞争频频发生,甚至有些住宅小区同时几套宽带网络同时建设。为了规范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鼓励公平竞争,保证广大电信用户的权益,促进互联网和宽带业务的发展,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

14、场的框架意见。根据这两个文件中国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是为了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因此框架意见的出台,虽然提高宽带市场的准入门槛,但还是明确了对有实力的企业开放了市场。虽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也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

15、破建筑,走向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于是有人对智能建筑进行新的解释和理解,所谓建筑智能化就是通过接入到各种建筑的寅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3 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建筑业,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更是一件大事,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充满无限商机,也充满着挑战。31 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广阔据统计,目前智能建筑的投资约占建筑总投资的5%至8%,有的可达10%。其中,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投资稍低,而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投资稍高。根据最近几年全国平均建筑造价,每平方米约在1200左右,因此智能化系统的投资为每平方米60元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过去五年内全国各地共完成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2042.22亿元,并且增长速度强劲。若按其中四分之一建筑实施智能化系统工程,并且以6%计算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那么在过去五年内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已达330亿元。在本世纪开始5年期间,全国城乡住宅累计竣工面积将达57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为27亿平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