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观潮》第二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76831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观潮》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观潮》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观潮》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观潮》第二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观潮》第二课时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观潮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想钱塘江大潮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也成为古今盛事,本文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将场面描写写的精彩引人。八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比如借助注释了解文意,积累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等,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促讲,重在养成学生积累习惯,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朗读要求,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由读到思再到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2、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3、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通过品读赏析,感受其自然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对

3、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的认识。教学重点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2、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2、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交流所搜集的资料,倾谈感受。2.欣赏海潮的视频,加深感受。3.播放动画朗读,加深理解二、整体感知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明确: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观潮者之多。板书:潮来之状雄伟壮观,演习之形精彩动人,弄潮之势勇敢矫健,观潮之盛盛况空前。三、研读文章内容 1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2接下来作者从形状

4、、颜色、声音、气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水进行了描绘,请说出下面句子或词语是描写潮水的哪些方面。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形、色)大声如雷霆(声)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势)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由远到近的顺序明确:从“方其远出海门势极雄豪”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4、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

5、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学生明确:这个场面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教师点拨: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是采用动静相衬的方法,造成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水军操练图:静: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动:奔腾分合乘弄标舞声如崩山静:烟消波静一舸无迹5、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明确:“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6、“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虽席地不容闲也。”

6、说明了什么?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7、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教师点拨;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如果说江潮图是一道自然景观的话,那么演习图、弄潮图及观潮图可视作人文景观,自然景

7、观与人文景观辉映成趣,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从而突出了人在与自然搏斗中的拼搏精神。明确: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四、探究学习: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

8、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五、赏析语言特色1.多角度描写 如:本文从形、声、色写到了气势。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本文的比喻、夸张。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如:本文第四小节的侧面描写就是点睛之笔六、拓展延伸: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并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酒 泉 子 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

9、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七、总结全文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借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板书设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风景画涨潮奇观(正面)风俗画水军演习(正面)、吴儿弄潮(正面)、观潮盛况(侧面)八、写作训练: 用优美的语言写一写心目中的潮涌,要求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字数10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