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74179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一、问题的设计要抓住重点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本,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可以派生出许多的问题,带动整堂课的运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抓住他的重点部分,突破难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具体的展开讨论,尽可能地多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得到暗示,才能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中,教学的重点是,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教师设计的问题是:“诸葛亮的神机妙

2、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通过老师设计的这个开放性问题,能够使学生深入的阅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交流讨论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其中的“碰壁”“四周黑洞洞”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有位老师这样设问:“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作者真的“悟”了吗?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给墙壁碰扁的吗?这里的“四周黑洞洞”和“碰壁”分别蕴含着什么意思?以上提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深入思考

3、,从而懂得“四周黑洞洞”是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失去自由;“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围绕文章的难点设问,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二、问题的设计要难度适宜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问的问题不宜过难,也不宜过易,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6教师应该适量减少记忆型问题的设计,同时增加开放型问题的占有比

4、例。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苏教版二年级的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的时候,他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丹顶鹤美丽吗?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啊?(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生1:羽毛洁白,脖子,翅膀是黑的。生2:头顶有一颗鲜红的红宝石。生3:唱歌高雅,优美。这篇课文涉及的教学目标是对丹顶鹤的特点的把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特点”这个词的有点困难,不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换一个提法,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位教师的提问就很好,没有直接问学生丹顶鹤有什么特点,而是从丹顶鹤的美丽问起,能够使学生理解问题,从而引起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三、问题的设计要在关键处设疑 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在关键处设疑而非

5、随意发问,且课堂提问的频率不宜太多也不应太频繁,要适量而为。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学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首先,要紧扣课题来设计提问。有不少课文一看题目就能使人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联想,教师可以完全利用该课题去吸引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阅读一碗馄饨时,出示课题后可以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立即想到“为什么要写一碗馄饨呢?”“一碗馄饨引发了什么事?”等,这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其次,可以用文中的中心词语出设计问题,例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以“纹丝不动”一词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是纹丝不动?为什么要纹丝不动?怎样纹丝不动的?纹丝不动的结

6、果怎样?从纹丝不动中感受到了什么?”7通过“纹丝不动”这个词语能够把整篇文章的贯穿起来,使文章讲起来有逻辑性,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以及邱少云的那种敢于牺牲的精神。 四、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水平的问题,对那些不愿或不主动参与课堂提问交流的学生,教师要予以引导和鼓励,给他们适当的锻炼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发问至少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向全体学生发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二是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关注所有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问不同要求的问题,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合理的提高要求,对中等的学生可以逐步升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

7、适当的降低要求,还要照顾到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像是胆小的,害羞的,自卑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他们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增加他们的自信。例如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那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的,就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回答。那些在课本上就能找到答案的,同学只需要找出来的答案,可以让学习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同学来回答。对于那些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主动的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在他们回答出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及时的表扬他们,他们强化他们回答问题的行为,使他们增加信心。如果他们回答错误,教师不应该嘲笑、挖苦他们,应该积极的鼓励他们,使他们再接再厉,争取下一次能够回答正确。五、给予

8、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师要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相应的思考时间,“欲速则不达”。研究表明,研究表明:对于低难度的问题,教师应该把侯答时间至少增加到 34 秒;对于高认知水平的问题,侯答时间应增加到 15 秒。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才会通过思考组织自己的答案,才能融会贯通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内容,时间太短,学生没有时间思考问题的答案,会形成一种心理恐惧,在心里期望教师不要提问自己,对教师的提问形成一种恐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提问产生厌恶,甚至会逃避教师的提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思维方式,被动的学习方式,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所以说,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有耐心,要

9、学会等待,最好是有学生主动的举手时再点名让起来回答问题。如果没有同学主动举手的话,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估算一下时间,感觉学生思考的差不多时再点名提问。学生只有通过充足的时间思考,组织自己的答案,才能有自信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同学们还没有思考出来,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醒,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存在不当,是偏难还是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六、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内容给予客观科学的评价,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对问题把握程度。,教师应该指出学生的回答的优点与不足,具体

10、到,哪里回答的好,哪里回答的不好,只是笼统的说“好”或者“不好”这样简单的评价没有任何意义。学生在回答问题开放性问题时,如果不违背正确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教师教师应多以鼓励的话语激励小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表扬的乐趣,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一位教师在执教游子吟时,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拓展练习题。师:读了这首诗,你们一定想到了很多,你想对父母说什么?生1:妈妈,小时候我曾恨过你。我弹琴时,只要弹错了,你就用竹筷敲我的手,现在我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正是因为你的严格要求,我才获得钢琴比赛一等奖。师:听了你的话,我为你妈妈有这样一个女儿感到骄傲。我想,如果你妈妈听到你的心声,眼睛一定会湿润的。生2:妈妈,每当我放学回家。第一眼看到的总是你那关切的眼神和那热气腾腾的饭菜;每当我进步时,你都鼓励我说“精彩极了”,是你的鼓励,让我有了信心。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颗颗赤诚闪亮的孝心。 在案例中,学生根据平日的观察和自己的感悟,发出内心的真情陈述,教师同样回应以真诚的评价,老师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老师的用心,这样的评价才会引起学生和老师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教师只是以”说得好、很不错“这样的套话来回答,效果会大大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