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的建立.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708394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模型的建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模型的建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数学模型 一、概述 数学模型是所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或者说,是系统输入作用与输出作用之间的数学关系。 控制系统中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的,不局限于被控对象,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但相对来说,被控对象之外部分的数学模型很多是控制仪表及装置的模型,其特性已经研究得比较多,而且变化很少。被控对象则比较复杂,不同的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差异极大。因此,建模的重点是对象的建模。 被控对象千差万别,建立模型特别是机理建模,需要对被控对象有比较透彻的了解。 1过程对象的特点 过程对象系统相对较大、较为复杂,时间常数大、滞后大,具有非线性、分布参数和时变特性,因此建模比较困难,需要

2、在模型的简化上做工作,更多地需要从实验中建立模型。 2简化模型 实际的物理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对象也是如此,必须对系统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才能有效地建模。通常的做法是: (1)从分布参数到集中参数 所有系统的模型本质上都是分布参数的,但分布参数模型太复杂,难建立也难以处理。因此,通常都是将它简化为集中参数系统来建立模型。当然,这仅仅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效的。 (2)从非线性到线性 实际的物理系统存在许多非线性,只要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是非线性的,系统就是非线性的。线性系统的重要特征是可以运用叠加原理,这将使系统建模分析大大简化。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应该尽量将系统简化为线性系统来建模和分析。 3建

3、模方法 系统的建模方法分为两大类:机理建模与实验建模。开始人们倾向于机理建模,认为这样的模型有理论依据,物理意义明确。但对于较复杂的系统,做了许多简化与理想化后,才能建立起机理模型。实验室建模似乎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但在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高的今天,它也有较强的生命力。机理建模就像是“开环控制”,理论上可以做到很精确,但实际上很难;试验建模就像是“闭环控制”,不管对象有多复杂,都可用这种综合方法来对付它。 对于一个新的建模问题,可以先建立一个比较简化的机理模型,对之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和研究。然后再试图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数学模型,进行比较全面和精确的研究。最好是机理建模与实验建模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和

4、完善。 二、机理建模 机理建模就是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运动规律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因此,需要掌握对象的能量平衡关系、物料平衡关系、动量平衡关系、化学反应规律、电路电子原理等知识,难度相当大。因此,必须作出合理的假设,建模才是可行的。通常总是假设系统是集中参数的和线性的,当然,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建立的模型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适用。 但是,各种假设的合理程度如何?简化的方法是否正确?模型的适用工作范围如何?这一系列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修正。 控制系统中,需要建模的对象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元器件、仪表与装置(有电子的、机械的、气动的、液动的),简单的如杠杆系统,复杂的如反应器

5、等等。另外测量仪表及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器,将在后面介绍。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化工等过程设备装置的数学模型。 1、一阶系统 当一个对象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其特性时,它就是一个一阶对象或一阶系统。设其微分方程表示为 (2-29) 式中,X为对象的输入变量,y为对象的输出变量,对上式取拉普拉斯变换(设初始值为零),得 TsY(s)Y(s)=KX(s) 整理得 (2-30) 用方块图表示为(图2-14) 很多实际的物理对象,其数学模型是一阶系统或可以近似地用一阶系统来描述。RC电路和水槽等是最常见的一阶系统。 (1)RC电路 在图215所示的电路中,设ei为输入电压,是该系统的输入变量;电容两端的电压

6、为输出电压,是该系统的输出变量;i是流过电阻R的电流。根据电路原理中的科希霍夫定律,有: eiiRe0 消去中间变量i,得到ei与e0之间的关系式: (2-31) 上式是一阶微分方程,说明R-C电路是一阶系统。求拉普拉斯变换,并假设初始条件为零,得 RcsE0(s)+ E0(s)Ei(s) 整理得R-C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32) RC电路很直观,很简单,电阻和电容的概念比较清晰。许多物理系统如液位系统、热力学系统和气动系统有类似的概念。 (2)水槽 如图2-16所示,水槽的液面高度为h,我们希望这个液位能比较稳定,这里将它定为该系统的输出变量或被控变量。输入流量 Qi由阀门l加以调节,

7、从而保持液位 h的稳定, Qi是系统的输入变量。 对水槽的流出量Q0,阀门2不加以控制,是系统的中间变量。 阀门2相当于一个负载,或者是类似于RC电路中的电阻R,可称为液阻R: (2-33) 当流过阀门2中的流体状态为层流时,有 Q0Kh (2-34) 由以上两式,可求得此时的液阻R: 由于K是一个常数,故R也是一个常数,这与电阻很相似。 对于水槽系统,还可以定义类似于电容的液容C: (2-35) 很显然,对于横截面积保持不变的容器,液容等于横截面积A。 当系统中的液体流动为层流时,系统是线性的;当液体流动状态为紊流时,系统是非线性的,但在变量很小的变化范围内,可以线性化。因此,在很小的时间d

8、t之内,水槽的液体体积变化量为 Cdh=(qiq。)dt (236) qi和 q。是相对于稳定值 Qi和Q0的微小变化量。将中间变量q0消去,得 对上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设初始条件为零,得 RCsH(s)H(s)RQi(s) 整理得 (2-37) 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到它们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都很相似,与方程(2-29)和(2-30)对照,定义K为一阶系统的放大系数: K=1 R C电路 K=R 水槽系统 定义T为时间常数,在RC电路和水槽系统中,时间常数T均等于RC。(K和T的物理意义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2、非自衡系统 前面分析的水槽系统,当液位升高时,出口流量q0会自动增加,使液位稳定

9、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系统能自动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这样的系统称为自衡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比较易于控制的系统。 如图217所示的系统,是没有自衡能力的。其输出流量由一个正位移泵抽出,保持恒定,与液位无关。因此,当Qi发生变化,使液位h偏离平衡值后,系统不会自动到达平衡状态。如果Qi有一个增量且保持不变,则液位将持续上升,直至溢出。这样的系统称为非自衡或无自衡系统。这样的系统相对于自衡系统比较难于控制。 由方程(2-36),且此时 q0=0,得 (2-38) 所以该系统也常称为积分对象。 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39) 3二阶系统 当一个对象可以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其特性时,它就是一个

10、二阶系统或二阶对象。设其微分方程表示为 (2-40) 对上式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设各阶初始值均为零,得 a0s2Y(s)+a1SY(s)+a2Y(s)=KX(s) 整理得 (2-41) 很多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可用二阶系统来描述,如RC串联电路和串联水槽等。 (1)RC串联电路 设ei为系统的输入变量,e0为系统的输出变量,由科希霍夫定律,得 (244) 由上述方程解得RC串联电路的微分方程表达式为 (2-45) 对方程(245)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设初始值均为零,得 整理得,该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46) (2)串联水槽 对于串联水槽,设Qi为系统的输入变量,Q是中间变量,h1和

11、 Q。也是中间变量,h2是输出变量。另外,还假设两只水槽具有同样的横截面积A,液位与流出量具有线性关系,则 液阻 ; 液阻 分别列写两个水槽的物料平衡方程为 Adh1=(qiq)dt Adh2=(q-q。)dt 式中,qi、q、q。均为相应的Qi、Q和Q0的微小变化量。 由上述四个方程,消去中间变量h1、q和q。,解得输入变量qi与输出变量h2之间的微分方程为 (2-47) 对上式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设初始条件均为零,得到 Qi到h2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2-48) 设 AR1=T1,AR2T2, R2=K,则有 (2-49) 高于二阶的对象,研究起来比较复杂,甚至无法进行研究,通常都是将它

12、们近似为一阶和二阶系统。 三、实验建模 实验建模原则上是把被研究对象看作为一个黑箱,通过施加不同的输入信号,研究对象的输出响应信号与输入激励信号之间的关系,估计出系统的数学模型。这种方法也可称为系统辨识方法或黑箱方法。 显然,任何一个对象都可能有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当我们要研究的是x1与y1之间的关系时,就应该将施加的输入信号加在x1输入端上,并记录相应的y1的变化。 这种方法对于复杂对象更为有效。对于已知的一阶或二阶系统,通过实验方法测取其特性参数也很方便、实用。常用的方法有: l、阶跃扰动法 当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施加一个阶跃信号到输入端,记录输出端的变化曲线即可。 阶跃扰动法的优点是

13、阶跃信号容易获得。当对象的输入量是流量时,只要将阀门开度突然变化一定幅度并保持不变即可,不需要另外的信号发生器。 对于水槽对象,阶跃扰动和相应的反应曲线如图221所示。由反应曲线可推得对象的数学模型及相关的参数。 前已求得,如图水槽系统是一阶系统,Qi到h的传递函数为 由方程(224)可得 由方程(25)得 则 (2-50) 因此,由输入输出曲线测得a和Ra的数值,代入前已推得的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就得到了完整的数学模型。 上面介绍的这种在已知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的基础上,再通过实验来确定数学模型中的参数的方法,又称为系统的参数估计。 2矩形脉冲法 这时所施加的输入信号如图222所示,相当于在t1时刻施加了一个阶跃扰动之后,在t2时刻再施加一个幅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