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701196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行业分析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一) 一、报告介绍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体现在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而企业的战略发展随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对外部行业环境人才动态有着灵敏的嗅觉和认知,才能在战略高度上把握全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行业人才博弈中脱颖而出。 截止到02X年7月,智联招聘各行业客户数达19万家,每天有20万个热门职位更新,每日平均浏览量达485万人次,简历库有效简历260万份,为行业报告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分析基础。 本报告结合外部行业调研、企业招聘需求和简历库数据集合分析而成,主要

2、分析了行业从业人员现状、企业招聘需求、求职群体分布以及薪酬数据。广泛的数据积累和成熟的统计方法最终形成了科学的行业人才报告,为行业内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实施、人才激励等方面提供了科学、全面、专业的数据依据。 二、行业概况 中国的金融行业正在步入混业经营阶段,随着中国保险企业进军银行业,中国金融行业的境外收购量已大幅上升至80亿美元。这些海外收购不仅为中国企业进军原本受限制的欧洲和北美市场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得外国企业得以进入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目前,全球金融机构市值排行榜前10名中有家来自中国。 1、企业数量规模 0X-202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数量 自年开始,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基本趋

3、于稳定,增长率基本在0%左右。截至202X年6月,金融行业全国企业总数量达到8305个,金融行业主体受国家控制,行业内法人单位不足1万家,其余皆为分支机构,每年企业数量变化不明显。 截止202X年6月,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区域分布中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的是上海、北京上海和广州;其次,成都、天津、重庆排名靠前。 202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数量城市分布万家,其余皆为分支机构,每年企业数量变化不明显。 2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性质分布 截止X年月,金融行业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9.3,集体企业占0%,股份制企业占0%,私营独资企业占0,外资及港澳台占.8。金融行业受政府管理,以国有企业为主。 2、企业从业人员

4、构成 目前国内大约有金融人才399万人左右,但复合型人才,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都精通的人才不到1万人,因此我国金融业急需高素质的混合型人才。 自2年开始,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基本稳定,增长率平均在.8%左右。截至20X年6月,金融行业全国从业人数总数量达到399万人,202X及X年上半年均呈现微小增长趋势。 三、行业内企业招聘需求概况 1、行业内企业招聘趋势 通过对主流招聘网站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与其他行业相比,国内金融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其他行业明显,自22X年月份以来,国内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上扬趋势,特别是经过春节期间的短暂调整之后,进入02X年,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上升趋

5、势明显。内资金融企业在本次金融危机期间,招聘需求逆市上扬,有部分企业甚至组团赴华尔街抄底人才市场、招揽人才。 2、行业招聘主要职位分布图 从通讯行业的在线职位看,主要的招聘需求集中在客户经理、理财顾问和保险代理人等职位类别。说明行业对这三类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以及信贷管理/资信评估类人才。由此可见,金融行业的产品仍然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客户顾问向客户介绍,并引导客户购买相应的产品,行业对于顾问型销售人才需求较为迫切。 四、行业从业人员概况 1、从业人员地域分布情况 目前金融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占总人数的53,三地中以北京为最,所占比例达23。江苏、

6、山东、四川三省分别以.0、4.68、4.53依次排列。 2、从业人员学历分布 金融行业从业者学历程度比较均衡,主要集中在中端,本科学历的占37%,本科以下的占26%,硕士学历占24,这三部分人群占据了8%的比率,而高端学历的人数较少,呈现金字塔格局,体现出行业对从业者的经验积累要求较高。 3、从业人员工作经验概况 在工作经验方面,3-5年的从业者人数最多,达31%,其次是1-3年的,为8%。由此可见,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在向国际接轨和看齐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初级人员进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3-年工作经验的中坚力量需要支撑起行业的基本需求,并着重吸引初级经验的从业者加入本行业,

7、同时如果要承担重要的角色,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要求。 五、行业薪酬现状 1、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注。此月工资包含个人基本工资、各项补贴收入、变动性收入(绩效奖金、业绩提成、年终奖、企业分红)各项相加再平均到每月的税前收入。 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月工资主要集中于103000、00500和5000-8000三档,所占比例之和达到82之多。1000以上的比例占9%,高端比例较小。整个行业月工资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况。 、从业人员按职能月工资分析 金融业从业人员平均月工资在3900左右。个别与业务相关的职能部门月工资普遍高于平均值,比如金融投资类为498、研究开发为60。而客户

8、服务类月工资却低于平均值,说明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较高,人员结构和岗位要求是其薪酬的主要参考依据。 3、从业人员按级别月工资分析 随着行业内职位级别的提升,公司赋予职位的职责义务增多,各级别薪酬也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一旦从普通员工达到管理级别,薪酬的差距就会逐步拉大。公司对中高管、核心员工的价值评估决定了其在级别薪酬带宽中的具体范围。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金融行业求职人群的期望薪酬偏于中档,主要集中在000600元一档,占42%,与目前整个行业平均工资值比较吻合。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二)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

9、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

10、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认真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精神,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积极推进金融可持续

11、发展。一是确立了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不断完善现代中央银行体制。二是适应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现代金融调控体系。三是稳步推进金融业改革,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四是加强金融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稳健运行。五是加快金融市场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六是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七是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果。 同时,党中央不断改进和强化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银行认真领会和把握党中

12、央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精神,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金融业正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这些企业往往是较大的企业,其结构比较稳定,因而它们开始定期支付股利并扩大经营。 新产业的产品经过广泛宣传和消费者的试用,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欢迎或偏好,市场需求开始上升,新产业也随之繁荣起来。与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供给方面相应地出现了一毓的变化。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投资于新产业的企业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和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日趋饱和。生产厂商不能单纯地领先扩大生产量,提高市场的份额来增加收入,而必须领先追加生产投资,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