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6954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复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造地质学教学笔记第一章 绪论简述新构造观的主要内容?(1) 地球是一个高度活动的球体,其内部热能驱动着对流,带动板块的活动,这是认识、分析构造的根本思想。(2) 岩石圈或地壳具有层圈结构,不同构造层次之间的界面在构造变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岩石圈的层圈横向上极不均匀、垂向上极不协调,这种特性可成为一种构造的驱动力。(3) 构造变形是多种成因、多种级别、多个期次形成的。(4) 受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控制,伸展构造、收缩构造、走滑构造、垂直构造共同组成了沉积盆地内多种构造样式的基本类型。第二章 单斜岩层及其接触关系关于产状的概念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走向(strike):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

2、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倾向(dip):倾斜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斜面向下的方位即倾向。 (真)倾角(dip angle):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在垂直于该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称之为(真)倾角。 视倾角(apparent dip angle)当观察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线状构造倾伏向( plunge direction):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

3、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倾伏角(plunge angle or angle of pitch) :指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关于岩层厚度的概念1、真厚度(true thickness)(h)岩层顶、底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2、铅直厚度(vertical thickness )(hg)岩层顶、底面间的铅直距离。h hgcos3、水平厚度(horizontal thickness)(hf)岩层顶、底面之间的水平距离h hf sin 4、视厚度(apparent thickness)和视水平厚度(apparent horizontal thickness) 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岩

4、层顶、底面与剖面的交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岩层的真厚度,称为视厚度h;水平距离也大于水平厚度,称为视水平厚度hf。5、残存厚度岩层遭受了剥蚀(水平或缓倾斜岩层分布区),现在所见到的是岩层的残余部分,由地面某点至岩层底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残存厚度hc。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 conformable contact )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样一套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沉积过程:地壳持续缓慢下降、或短暂上升但沉积未间断、或地壳运动与沉积作用相对平衡,沉积物连续沉积。不整合接触(un

5、conformable contact)沉积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即先后沉积的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这种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 accordant unconformity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相互平行 ,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沉积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2、角度不整合 (angular discordance / angular unconformity)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了部分地层,产状又相互不同。上覆的较新地层的底面通常与不整合面基本平行,而下伏较老地层的层面与不整合面则

6、相截交。 沉积过程:下降、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变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次下降、再沉积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有哪些?1、文字记述岩层产状(1)象限角(quadrant angle)法:以地理子午线(经线)为基准线。(2)方位角(azimuth angle)法:以地理正北(N)为起点(0),顺时针旋转。 2、在地质图上表示岩层产状的符号“V”字形法则的实际应用?(要理解口诀)“倾小弯大”, “倾大弯反”,“倾反弯小”“倾直一线”,“倾同一片”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其形成过程、研究意义?不整合从一个方面记录了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不仅体现了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时间上的发生顺序

7、。 意义: 地质发展史:研究古地理环境,鉴定地壳运动 岩石地层学:划分地层单位 矿产:不整合面及其上下易形成沉积矿床、内生矿床,同时有利于油、气、地下水储集。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有关应力的概念 应力是作用在岩石内部任一截面上的单位面积内的附加内力。应力场、应力轨迹在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为应力场。通常用各点的主应力方向连成的轨迹来表示应力场,称之为应力轨迹有关应变的概念岩石受力变形的程度用应变量来度量。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长度的变化或两条线段之间的角度的变化,前者为线应变,后者为剪应变。应力摩尔园及其图解。(p13.18)岩石的变形阶段?1、 弹性变形

8、(elastic deformation)(OB段)2、 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BD段)3、 断裂变形(ruptural deformation) (DE段)岩石的破坏形式?岩石剪破裂面是否是最大剪应力面?为什么?岩石的脆性破坏方式岩石的破裂有两种类型:张裂(tensional fracture);剪裂(shear fracture)。库仑认为岩石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不仅同作用在截面上的剪应力有关,而且还与作用于该截面上的正应力有关。剪裂角大小取决于岩石变形时内摩擦角的大小。 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外部因素?三内五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所处地质环境围压、温度、溶液

9、和孔隙压力、时间(施力速度、施力重复次数、施力重复时间)第四章 褶皱褶皱的要素枢纽( hinge ):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 axial plane ; axial surface ):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等倾斜线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连线底辟构造底辟构造是地下深部高韧性岩体,在构造作用力下,或者由于岩石间密度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或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如岩浆上升侵入围岩,使围岩发生挠曲时,则可形成岩浆底辟构造。底辟核:由岩盐、石膏、泥岩、煤层等高韧性岩层组成,体积大,内部褶皱极其复杂。也可以是岩浆上涌形成。核上构造:底辟核上覆和四周岩层

10、的构造。往往呈现不规则的穹隆和短轴背斜,并且常被环状、放射状的断层所破坏。顶部常因断裂,易被侵蚀,在地貌上形成盆地。核下构造:底辟核底盘岩层的构造,产状平缓,构造简单,见有少数基底断裂。盐丘是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底辟构造。弯滑作用与弯流作用在纵弯褶皱作用中,岩层的弯曲是通过层间滑动发生的,称为弯滑褶皱作用。一般在脆硬性岩层中产生弯滑褶皱作用。主要特点:(1) 各单层有各自的中和面,而整个褶皱没有统一的中和面(2) 纵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层间滑动规律:一般背斜中的各相邻的上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各相邻的下层则相对向相反方向滑动。(3) 两个硬层之间

11、的(层理发育的)韧性岩层,在层间滑动的力偶作用下,韧性岩层产生层间小褶皱。层间小褶皱的轴面与主褶皱面所夹锐角指示其相邻岩层的相对滑方向。层间小褶皱的轴面与主褶皱面所夹锐角指示其相邻岩层的相对滑动方向 岩层的弯曲是通过顺层流动和顺层剪切作用发生的,则称为弯流褶皱作用。一般在韧软性岩层中产生弯流褶皱作用。变形特征:(1) 层间物质的流动方向,自受压的翼部流向转折端,使得岩层在转折端部位不同程度的增厚,翼部相对减薄顶厚翼薄。2) 当软硬岩层互层,受顺层挤压时,硬岩层难以流动,软岩层易于流动,填充了层间滑动形成的虚脱空隙,从而形成顶厚褶皱。(3) 当硬岩层中夹有一大(厚)层层理发育的易流动的韧性岩层时

12、,物质的流动并不顺其微层理发生层间差异流动,而是在主褶皱的翼部和转折端形成从属褶皱显示层内物质向转折端流动的特征。(4) 在侧向挤压下软岩层发生强烈层内流动,可产生线理、劈理或片理、构造透镜体等小构造。岩层受到顺层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纵弯褶皱作用。单层纵弯作用(或多层粘结很牢的一套岩层)特征区域:中和面(neutral plane; neutral surface)、拉张区与挤压区 强岩层(主导层)粘性大的岩层在褶皱发育过程中起骨干作用,这种岩层称为主导层(guide seam)(或能干层、强岩层:competent bed ) 根据正交剖面进行描述褶皱有哪些形态?褶皱在地面上的出

13、露形态有哪些?(见本子) 根据轴面和枢纽的产状,褶皱的位态有哪些类型?(见图)同沉积褶皱的定义、特征及地质意义是什么?同沉积褶皱顾名思义,褶皱是在岩层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有3个特征: 产状,褶皱两翼上部产状缓、下部变陡,总体多为开阔褶皱。 厚度变化,在背斜顶部厚度小(甚至缺失),两翼岩层厚度最大。 结构上的变化,背斜顶部则因水浅,粒度粗大,而向斜中心部位则因水体较深,粒度最细。 褶皱的组合型式、特征及其代表性的褶皱是什么?(一)穹隆和构造盆地穹隆( dome fold)是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构造盆地( basin fold )是岩层从四周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二者

14、都具有近乎圆形、椭圆形或近等轴的不规则形状圈闭的露头形式。(二)雁行褶皱( echelon folds )雁行褶皱又称斜列式褶皱,为一系列呈平行斜列(雁行状)的短轴背斜或向斜,它可以由不同规模和级次的背斜或向斜所组成,是褶皱构造常见的一种组合型式。(三)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隔挡式褶皱(又称梳状褶皱, ridge-like fold )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闭的,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隔槽式褶皱也是由一系列平行的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但是其中背斜和向斜形态正好与隔挡式褶皱相反,其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呈线状排列;而两个向斜之

15、间的背斜则平缓开阔呈箱状。四)复背斜(anticlinorium)和复向斜( synclinorium )复背斜和复向斜是由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巨大向斜。各次级褶皱与总体褶皱常有一定的几何关系,一般认为典型的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核部收敛。它们大都经历过长期多次的构造变形,以致其次级褶皱的形态和产状极为复杂。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内因:岩层的成层性及层间粘结程度、厚度、岩石的力学性质等。外因:岩层在形成褶皱构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地质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次数、应力作用的方式、应变速率、埋藏深度和基底构造等。第五章 节理节理玫瑰花图反应节理性质和方位形象,反应节理发育方向节理与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剪节理与张节理的特征?(1)产状稳定,延伸远(2)平直光滑、节理面擦痕、闭合(3)穿切砾石和胶结物(4)常为共轭型,等间距排列(5)主剪裂面常由次级羽状微裂面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