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后限时作业(十八).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680893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后限时作业(十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后限时作业(十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后限时作业(十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后限时作业(十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后限时作业(十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后限时作业(十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后限时作业(十八).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创新离不开批判性思维黄朝阳 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由认知技能和情感意向构成。前者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调控;后者又称批判精神,包括求真、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质疑、自信和好奇等。面对日常生活中五花八门的问题,人们时时需要进行正确思考并作出行动。作为强有力的理性思维工具,批判性思维应运而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批判性思维往往存在两种误解。一种是认为批判性思维旨在发现他人而非批判性思维者自身的思想或行为错误。其实,“批判”在这里是中性词,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理解为“评论”。因此,批判性思维

2、不是人们所误解的对人不对己的“找茬思维”。另一种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破坏性思维。实际上,批判性思维并没有试图否定一切。在检查发现有合理的理由后,它必然要肯定某些思想。所以说,批判性思维是审慎、客观和公允的,也是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创新是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内容一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批判性思维对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创新离不开批判精神的支持和帮助。在面对及时改正错误,校准方向。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6月11日,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3、.批判性思维是人们面对日常生活中五花八门的问题时,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B.批判性思维的构成,一般认为包括了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调控等方面的认知技能。C.批判性思维的构成,一般认为包括求真、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质疑、自信和好奇等情感意向。 D.批判性思维旨在发现他人而非批判性思维者自身思想或行为错误,是怀疑、否定一切的破坏性思维。【解析】这是人们对批判性思维存在的两种误解。【答案】D 2下列对批判性思维的作用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创新活动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支持和帮助。 B.革新者具有批判性思维才可能破旧立新,实现理论的突

4、破和技术革新。C.批判性思维必须具有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胆略和寻根究底的好奇心。D.批判性思维中的认知技能为创新整个过程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基本工具。【解析】句子不通顺,“思维具有胆略、好奇心”;原文是说创新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不是说“批判性思维的作用”。【答案】C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审慎、客观、公允、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离不开的强有力的思维工具。B.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是中性词,可理解为“评论”,也可说是评论性思维。C.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内容一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二者对立统一。D.从孕育创新意识到终成创新成果,全赖批判精神的介入、驱动、引导和激励。【解

5、析】从第1、2段最后一句和本文标题可推知A项正确。B项,原文在第2段,原文在“可理解”前有“在很大程度上也”几字,少了这些,意思就绝对化了;“也可”一句属无中生有。C项,原文在第3段,原文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这里却说“二者对立统一”,把它们“对立”起来了。D项,原文在第4段,原文是“没有批评精神创新意识就难以”。这里用“全赖”,扩大了“批评精神”的作用。来源:学科网【答案】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为什么是这样的”。通过移情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其思想情感,对于深化历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英国著名学者柯林武德举过一个例子:假设史家在阅读狄奥多修斯法典,而且在他面前放

6、着皇帝的某一敕令,仅仅阅读这些文字并且能翻译它们,并不等于懂得它们的意义。史家必须看清楚这个皇帝正在企图对付的那些局势,正好像那个皇帝所处的局势就是他自己所处的一样,必须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那个皇帝的经验。只有做到这些,史家才能真正懂得敕令的意义。的确,一些冷冰冰的历史事件背后往往蕴藏着极其丰富生动的思想情感;一些看似相同的历史表象背后,历史人物的思想动因是大不相同的。不移情体验,机械地就事论事,就只能知道历史“是这样的”,却无法知道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移情体验虽然可以深化历史研究,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对史家的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移情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

7、人的立场和情感,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一般而言,移情体验要准确真切,移情体验者与被体验者之间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应该具有相似性,否则就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历史研究而言,由于史家与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大多在时代上相隔久远,在经验阅历上也是相去甚远,有的历史人物甚至是生活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要达到这种相似性显然更难。这对史家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史家唯有在这些方面苦心孤诣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做不到这一点,简单地以己度人,史家往往容易以个人的思想情感来替代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其结果很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另一方

8、面,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在长期移情体验的过程中,史家与历史人物在思想情感上相互交流、渗透、融合,就容易被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所感染甚至同化,逐步喜欢上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这种倾向不断发展下去,对历史研究无疑是危险的。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正面的,史家将不惜溢美之词将其拔高;倘若这一历史人物属于反面的,史家可能会找出各种理由为其辩解,希望翻案。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史家着力粉饰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个中原因虽然复杂,但史家在移情体验时思想情感被感染甚至被同化应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史家在移情体验时必须保持一份清醒,坚持正确的

9、历史观。(选自2011年3月3日人民日报)要求和利弊;D项,指的是移情的要求。【答案】B5.下列各项,不属于“移情体验”范畴的一项是()A史家同研究对象在完全相异的文化背景下,运用移情体验方法作深化研究时,必须具备很高的修养。B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一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C研究历史就是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情感,以求能够以己度人、感同身受。 D历史学家需要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当然有时难免就事论事。【解析】该项的表述不是“移情体验”,而是涉及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要求。【答案】D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

10、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学家要想在研究历史时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历史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那么着力粉饰历史人物是不太恰当的。 B.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一般都还没有接触过移情这个概念,但是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移情这一方法。 C史家只有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苦心孤诣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移情体验时更为准确真切。D移情体验通常包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一种了解之后的同情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喜欢上历史人物。【解析】A项,不是“不太恰当”,而是“无疑是危险”的;B项,原文中“在历史研究中引用移情概念的时间不长”,并不能表示“一般都还没有接触过移情这个概念”;D项,“只有这样才”的说法错误,原文中作者并不表示赞成“喜欢上历史人物”。【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