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634664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讲练系列(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目标提示: 1、感悟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熟悉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学会创新。 2、学习人物物传记的常见写法: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3、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知识,掌握摆事实、讲道理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各个击破: 1、重点词语注音、解释(特别是成语义) 一劳永逸(y):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逸”,安乐、安闲。 不屑(xi)认为不值 卷帙(jun zh):书籍 根深蒂(d)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z)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

2、”,明白。 2、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祈祷”中的“祈”读作“q”偏旁是“示”。“滑稽”中的“稽”读作“j”,右上角是“尤”而不是“龙”。“倔强”中的“强”读作“jing”;还读“qing”,强迫;“qing”,坚强。“赫赫”读作“hh” ,注意与“郝”(ho)的区别。 3、文学常识(重点掌握几位外国名人的国别、身份、事迹等)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爱因斯坦,物理学。建立了狭义的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主要作品有英雄、命运田园等交响曲

3、;月光、热情、黎明等钢琴奏呜曲。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 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雅典的泰门 等。 4、阅读理解要点梳理 (1)斜塔上的实验 本文是一篇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写人物传记一般是按时间顺序写,而本文为何不从伽利略的“孩子和学生时代”开始写起?对全文的构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全文的写作思路,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地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使文章有了一波三折之效。 “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是人物传记常见写法。请从

4、文中摘录描写句并体会其作用。 开头和结尾的描写,起着营造气氛的作用,表现了伽利略的求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其他描写如教堂里的气氛等,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令人爱读。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全文紧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的。开头采用了常见的开头法: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 强化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Mn( )不经心 心不在yn( ) 根深d( )固 祈( )祷 2、请从下列名人中,任选一个作简要介绍 伽利略 莎士比亚 贝多芬 3、根据

5、课文内容填空 (1)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 。 (2)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 (推算、推断)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3)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 (制止、制裁)为了大家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 (4)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 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 (压制、压抑)。 4、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改正。 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科学巨匠,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 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

6、地宣称: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 奖的殊荣。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5、阅读斜塔上的实验节选文字,完成练习。 教学之余,伽利略又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 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

7、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 “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远不会忘记。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 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

8、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着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 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在地上。 (1)选文叙写了伽利略的两大发现之一: (2)文中写学生和有些教授对伽利略采取嘲笑、反对的态度,对表现伽利略的精神有什么作用? (3)画出文中的描写句,并说明描写在记叙中的作用

9、。 (4)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语段或你对他的了解,谈谈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里? (5)“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身上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请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 6、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练习。 (甲)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 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

10、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 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 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

11、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乙)创造力的培养须以积累知识为基础,但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 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的知识,学理科的学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 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导致创造力的僵化。古今中外 有不少人物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

12、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 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1)乙文论述的观点是:融通知识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甲文的观点是: (2)乙文中说“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这句中的“杯子”的意思是 (3)请从乙文中选取可以证明甲文“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这一观点的依据。 (4)积累知识,活用知识才能使我们的思维更有创意。今年8月份某市正积极申报“省级文明城市”,你所在班级准备组织一次相关内容的宣传活动。请融通你积累的知识为这次活动设计一版宣传板报,选择其中的

13、一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7、阅读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完成练习。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是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 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 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 分。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

14、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的知识,学理科的 学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

15、应该成为当代有 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导致创造力的僵化。古今中外 有不少人物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 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 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 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 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