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基础测绘建设.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62065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基础测绘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加快基础测绘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加快基础测绘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加快基础测绘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加快基础测绘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基础测绘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基础测绘建设.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基础测绘建设加快基础测绘建设来源: 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 2008-06-30 10:27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程度和实力。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衔接,按照统一设计、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立健全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机制,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一、基础测绘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

2、)基础测绘建设面临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方面对基础测绘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率更高。为了满足各层次、各方面不同的应用需要,要求提高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对全部国土的必要覆盖。 (2)基础地理信息现势性更强。要求基础地理信息必须客观、准确、可靠地反映地球表面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等信息,实现按需更新和持续更新,保持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现势性。 (3)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要求在保障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基础性、权威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信息类型和信息含量,更加实用和适用,

3、尽可能贴近用户需求。 (二)基础测绘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经过广大测绘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基础测绘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法规政策不完善、总体投入不足、统筹协调不够等原因,基础测绘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1)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滞后于现代技术发展和应用需要。测绘基准体系覆盖范围不完整,海岛以及我国西部基准点稀少;陆海基准不统一;现有参心坐标系不能适应空间技术的应用;现有静态测绘基准体系现势性差,不能准确反映基准状态;测绘基准体系精度较低;重力基准点数量不足;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陈旧,测量标志损毁严重等。 (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的高分辨率民

4、用遥感卫星系列,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95%以上依赖进口;航空摄影能力不足,多云、多雾、高原等地区的基础航空摄影工作实施困难,国家基础航空摄影年覆盖率不足陆地国土面积的10%。 (3)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尚未实现必要的覆盖,海岛(礁)地形图缺乏,已有的地形图较为陈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种类较少,信息量不够丰富,更新较为缓慢。 (4)全国基础测绘建设的统筹协调不够。基础测绘规划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国家与地方基础测绘规划计划衔接不够,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尚未健全,区域间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不平衡、合作不够,全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建立现

5、代测绘基准体系 意见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要开展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改建或扩建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加快形成覆盖全部国土、陆海统一的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大力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依法规范和审批城市坐标系统建设,开展城市坐标系统的清理。 (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区别于传统测绘基准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统一、高精度、地心、动态和实用。 (1)“统一”是指建设全国统一的、陆海一致的测绘基准体系。 (2)“高精度”是指可提供比传统测绘基准体系提高23个数量级、达到厘米甚至毫米量级精度的大地基准信息,其相对

6、精度可从现在的10-6提高到10-9。 (3)“地心”是指通过大地基准的建设定义我国的地心坐标参考系统,能够更准确、方便地描述地球的真实形态。 (4)“动态”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所建立的坐标系统以及高程基准中引入了时间的概念,基准信息是动态变化的;二是可以提供实时动态的基准服务信息,满足高精度快速定位的需要。 (5)“实用”主要指消除了以往测绘基准体系存在的不一致的问题,提升了服务功能,真正做到准确、适用和高效。 (二)加快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利用现代空间技术,在现有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改建和利用的方式,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高精

7、度、地心、动态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并赋予基准点以空间位置、水准高程和重力场等属性。 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包括:建立由国家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的国家大地基准框架骨干网;建立由卫星大地控制网构成的我国新一代大地基准框架;优化国家高程基准框架,改建和新建一批高程控制点和水准基岩点;精化我国大地水准面;优化国家重力基准设施,消除我国西部重力基准设施空白区,对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绝对重力点进行监测;建立国家测绘基准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国家测绘基准数据中心和分中心等。 (三)促进地方各级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 要加强对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维护的统筹管理,逐步建立国家统一规划、任务分级

8、实施、各级财政共同投入、属地化维护管理的机制。各地应将地方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建设纳入本级基础测绘发展规划,并通过专项或加大基础测绘投入的方式加快实施。地方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快编制本地区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做好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衔接。 (四)做好新形势下测量标志保护 测量标志是标定测量控制点位置的标石、觇标及其它标志的总称,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国以来,测绘、城建、水利、地矿、军队等部门在全国建有永久性测量标志90余万座,价值近百亿元。意见强调,要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长

9、期以来,由于测量标志维修经费缺乏,维护体制滞后,以及公众保护意识不强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测量标志年久失修,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十分严重。据2004年调查统计,测量标志仅存42万座,占总数的46.71%,其中三角点地上觇标毁损率达72.9%、地下标石毁损率达29.97,水准点毁损率达33.52。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测量标志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测量标志维护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完善测量标志保护法规。在开展试点和示范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尽快修订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建立起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工作的新机制,进一步明确测量标志维护管理的方法、内容和途径等。 二是健全测量标志管护网络。

10、落实承担测量标志维护管理职能的机构,重点要明确县、乡(镇)人民政府在测量标志保护方面的职责。 三是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测量标志保护制度。出台测量标志维护经费政策,将测量标志维护纳入各级基础测绘计划或测绘基础设施维护计划,建立长期、稳定的测量标志维护投入机制。落实测量标志保管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测量标志检查、维护、保管、监督检查、奖励等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给予测量标志保管员一定补贴,定期表彰保管员和基层组织的保管工作。 四是解决测量标志占地问题。依照土地管理法和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妥善解决测量标志占用土地的使用权问题。 五是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测量标志保护。加强测量标志拆迁审批,将测量标志信息纳入城市

11、规划、土地管理等信息系统,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测量标志的损毁。 六是开展测量标志检查普查。建立测量标志检查、普查制度,国家每5年左右进行一次全国性抽查或检查,地方每12年进行一次抽查或检查,乡级测量标志维护管理机构建立巡查制度。 七是做好测量标志分类保护。建立测量标志分类保护制度,研究制定测量标志维修规程和测量标志加固规定等,重点保护测绘基准原点、基准点、测绘基准体系中具有关键或骨干作用的控制点、地域分布上必要的控制点、使用频率高的控制点以及相对独立坐标系的起算点等依托的测量标志。 八是加强宣传和执法。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测量标志保护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加强执法人员

12、培训和教育,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社会公众举报机制,严厉查处破坏测量标志的案件等。 三、加强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 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既是国家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又是其他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数据源。意见要求,大力提高基础航空摄影能力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实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陆地国土的定期覆盖和局部地区的动态覆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的统筹规划,不断丰富我国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资源。 (一)做好国家基础航空摄影 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是基础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国家1:5万、1:1万以及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的

13、需要,“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国家基础航空摄影600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1:5万测图与更新区域约400万平方公里,1:1万测图与更新区域约200万平方公里,重点城市约10万平方公里。同时,加强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航空摄影的支持。研究建立基础航空摄影多渠道投入机制,大力推进高精度姿态定位技术、数字航空摄影技术、机载激光三维扫描技术、雷达技术的应用以及航空飞行器的更新,不断提高航空摄影的能力、效率和影像质量。 (二)加快实施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工程 为了形成我国自主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能力,国家已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14、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重大专项。意见也强调,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卫星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制发射满足测绘需求的应用卫星,加强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包括可见光、红外、多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四种类型的遥感平台系列。其中,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主要用于满足测绘工作的需求,包括高分辨率(25米)卫星、超高分辨率(12米)卫星、甚高分辨率(0.51米)卫星等。目前,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正处于前期论证阶段。测绘部门要积极推进卫星测绘应用中心的立项和建设,负责做好“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三)做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订购 根据我国对地观测卫星体系

15、建设计划,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仍然难以完全满足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需要。为此,仍需继续做好国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订购工作。“十一五”期间,计划订购覆盖全国的1520米卫星遥感影像,订购约800万平方公里、空间分辨率2.510米的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订购约26万平方公里、分辨率优于1米的全色加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获取部分航空摄影困难地区的卫星立体影像和雷达数据等。 四、推进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 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面完成陆地国土1:5万地形图测绘;科学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更新周期,基本完成1:1万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城镇地区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测制与更新。 (一)做好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 1:5万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