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620609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省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的建议柳林二中刘喜爱中小学教育是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择校”是指选择学校,即学生对自己学校的选择和家长对孩子学校选择,其实质就是不去户口所在的服务区学校就读,放弃“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跨学区就读的另外一种入学方式。主要包括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公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选择。近年来,我省“择校热”盛行,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教育资源,很大一部分家长最终选择了让孩子到外地就读。不论是高官还是百姓,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然而,教育的发展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下面就当下社会“择校”的现状、原因、后果以及合理的对策等

2、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一、我省中小学择校面临的现状国家教委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但在不少地方,择校大战却是愈演愈烈。具体表现在:选择私立学校现象比较严重;选择重点学校现象日益突出;选择重点班现象非常明显;农村学生选择城区学校已经普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但由于我们国家区域之间或同一行政区域之间教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城乡之间,城市内的中心城区和城市的边缘地区间学校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公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不少学校为了得到好生源,仍然分重点和非重点。孩子的未来就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愿意付出一切代价给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为了能让孩子进一所好学校,家长们各出奇招,有的花费很多的钱把孩子“买”进好学校,有的干脆搬家“陪读”,不惜高昂的房租费。二、“择校”现象出现的原因。择校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是多种因素造成的。1、家长观念有待转变社会在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的观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物质生活的需求转移到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上,于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越来越热切。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和孩子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不断增长,每位家长都希望子女通过

4、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2、学校管理不严谨(1)、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划分。重点学校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当时政府实行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育效益,这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在今天,这种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存在,伤害了许多人的感情,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势必导致更多的人去参与择校大战。(2)、重点班和非重点的划分某些学校为了招收好的生源,采取办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或者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划分,这样不少家长为了争取进这些好班而不断努力,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3)公立学校

5、和私立学校的管理不同从时间上来看,私立学校上课时间比公立学校时间多,表现在平时和放星期上,平常上课节数都比公立学校平均每周多两节课不等。公立学校礼拜时间每周放两天,而私立学校则很少;从教师方面来看,私立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更加严格,要求更高,成绩当然很好。家长们喜欢管得严,抓得紧,作业多的学校,当然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4)城乡学校教师资源有差别最近几年由于“择校热”的现象,农村学生流失严重,导致学生人数少,老师多的现象,于是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就会被调入或者交流到城区学校上课,这样使得农村学校变得更加薄弱;还有一部分留在农村的教师,由于自己的子女在城里读书,家又在城里,上班每天跑,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一

6、定影响。3、教育部门管理执行力度不足。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界虽然一直呼吁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但在实际上却大多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行动上。中小学教育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事实上,现行的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搞“应试教育”那一套,视高分学生为人才,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成了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依据。在这种人才观和教育观的影响下,必然导致“应试教育”的做法,择校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三、“择校”现象带来的后果。择校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家庭和教育本身带来严重后果。1、导致“应试教育”观念加强。人们望子成龙心切,极力把子女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不惜以权择校,以

7、钱择校,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好的学校,继而考入理想大学。正是人们的这种高期望心理,反过来又促使学校拼命打时间战,题海战,抓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导致“应试教育”不但不能得以转变,反而势头更好。2、加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随着近年来择校之风的盛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愈加明显。在强调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今天,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在进行决策时,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依然偏向一些重点学校,使得好学校锦上添花,而一些薄弱学校更加薄弱,教育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3、致使学校乱收费,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经调查了解发现,重点中小学校对择校生收取的择

8、校费从两千元至1万元不等,有的甚至5万元之多。一般来说,越是大中城市,择校费越高。我们还发现,对于那些有权有钱者,其孩子可免费择校;而对那些无权又无钱的工薪阶层来说,他们一方面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又囊中羞涩,但也不惜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为孩子交上一大笔择校费,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6、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困难。由于择校生人数猛增,班容量增加,有的高达90人以上,这种盲目扩大班级生额的做法给学校管理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烦恼,比如学生打饭挤不上,喝水排不上队,有的打下饭没筷子,有了筷子打不上饭,饭和筷子都有了又没座位,教室打水排队轮到自己打铃了等种种困难。面对八九

9、十人的班级,教师和班主任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一般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四、合理的对策。择校在我国的出现既给我们带来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些许危害,我们必须正视择校,客观看待择校现象,正确认识择校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合理看待择校问题,为未来的择校教育找到一条可行之路。1、教育部门应加大管理,不办重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加大管理,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取消重点学校,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办好所有学校,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也是治理择校问题的必然要求。对此,领导干部,特别是

10、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并切实付诸于行动。2、有关部门要监督管理好私立学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依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将民办中小学的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办好一批民办中小学,作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民办中小学校尽管可以适当高收费,但也必须是在当地政府和物价部门指导下进行。重要的一条是,民办中小学校(培训机构、集训班等)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确保受教育者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3、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学校要重视对师

11、资力量的培养,强化教师培训,并通过重点培养优秀教师,以优带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监督评估制度,全面加强管理,让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充满信心。4、家长要改变观念,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择校热”的盛行,大部分家长不管条件是否允许,都想着选择好学校,有的甚至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不适合孩子就读的学校和班级,导致孩子身心受到伤害,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不得不转学或者退学,因此家长要改变择校观念,不一定选择最好的就是适合孩子的,而选择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择校”现象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要消除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不断探索中改正,慢慢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当然,教育的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要尽量追求公平,维护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