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61879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浅论地域文化视角下楚辞中的 神巫文化特质 学院: 文学院 班级: 13级汉语六班 姓名: 王梦萍 指导教师: 赵敏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7 年 5 月 25 日浅论地域文化视角下楚辞中的神巫文化特质摘要:神巫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古代中国长江地区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楚地孕育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化形态。而楚辞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其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神巫文化色彩。本文试从地域文化角度,通过对楚辞中作者的思维方式、创作表现方式、感情色彩方面来

2、分析其中的神巫文化特质,这对于研究楚地神巫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及价值。关键词:楚辞;神巫文化:地域文化;文化特质目 录一、楚地神巫文化的界定(1)二、楚辞中楚地神巫文化特质(2)(一)神巫文化的统一性与传承性(3)(二)神巫文化的融合性与增益性(3)(三)神巫文化的古朴性和神秘性(4)(四)神巫文化的功利性与世俗性(5)(五)神巫文化的生活化与幻想性(6)三、楚辞中楚地神巫文化特质形成的原因(6)(一)地域环境(7)(二)地域风俗(7)(三)地方民歌(7)四、楚辞中神巫文化特质研究的价值与意义(8)参考文献(9)“楚辞”本是楚地歌辞,是一种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特色的歌辞,其地域范围特指长

3、江中下游地区,即“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地地域范围北至荆山,南至衡山,囊括长江、汉江、云梦泽等水域。” 孙萱智:汉书地理志中的楚地地域变迁与风俗J.载荆楚学刊第15卷第5期,第21页“楚辞”是在其楚地地理环境和民俗习惯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歌辞,再经由屈原等人的创作和丰富,才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文体,至西汉末期,由刘向汇集屈原、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作品,正式汇编而成为一部楚辞体诗歌总集,定名为楚辞。楚辞中包含了许多内容及题材,蕴含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正如宋人黄伯斯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见宋文鉴卷九十二)。特别是其中的神巫文化特色,更值得我们关注,然而在目前的学界还没有给予足够的

4、关注。楚地形成的神巫文化还存在认识上的不深刻,内容上的不完善等缺点,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楚辞研究倾力较多、影响较大的有闻一多、郭沫若、游国恩、姜亮夫等。闻一多有离骚解诂、九歌九章解诂、天问疏证及其他专题研究。郭沫若有屈赋今译等。著名学者游国恩先生的认为:楚国是一个巫风很盛的国家,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龙长吟先生则认为“所谓神巫文化,以名观实,由神和巫两部分构成。神,为尊神信鬼,巫为装神弄鬼。” 龙长吟:再论湘西神巫文化J.载湖南社会科学第6期,第38页但是,还未有人从地域文化角度来探究楚辞的神巫文化特质。本文侧重于从龙长吟先生的观点出发,对于地域文化是视角下楚辞中的神巫文化进行探讨,这对

5、于楚地神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楚地神巫文化的界定对于楚地神巫文化的认识,目前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是认为神巫文化就是一种巫文化,游国恩先生认为在楚辞中无论是其仪式上、构思上、内容上都有着巫文化要素,例如招魂在内容上就是模仿民间巫觋招魂的仪式。离骚中屈原三次巡游前的占卜吉凶就是巫形式的体现。另一种认为神巫文化包括神话因素和巫文化因素,强调了其神话传说的重要性。持这派观点的有张赛、龙慧萍等,这两种观点各有利弊。本文主要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侧重二者关系探究。神话传说与巫文化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既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又有神秘的巫文化特色。例如楚辞中揭露黑暗,追求光明的

6、离骚描写了作者在巡游时所到访的神秘莫测的天界,一些传说故事中的宓妃、简狄、后羿等人物的出现等。再如,民间祭歌形式的九歌,在形式上就是巫文化最明显地体现,其次是其唱巫歌作巫术,鲜明的体现了其巫文化特点,这些在楚辞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神巫文化作为楚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楚地先民早期的各种自然崇拜、巫术、占卜等各种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和民俗等文化的综合体。我国自古的时候就有崇神信巫的传统。原始时期,初民文明程度不高,对于不能了解的自然现象,人们不能理解,感到迷茫、痛苦,以为身边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操控着人类,在这种认识程度上,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且随着这种观念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巫术图腾等祭祀活

7、动,随之产生了一种巫文化。巫文化包含了许多内容:祭祀、占卜、巫术、自然崇拜、梦兆等,其主要是一种以巫术为主要手段的并辅以某些特定内容的民俗文化,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文化形态。而处在长江附近的楚国,在内在的精神层面上,他们对祖先的功绩十分的崇敬和缅怀,导致了楚人对神、鬼的祭祀非常虔诚。他们对待鬼神还坚信着人神可以互通,而互通的媒介就是“巫”(专门的神职人员作为组织者和主持者,即巫觋,合称巫)。一方面,巫觋的存在将遥不可及的神话世界投射到人类世界,神话作为古代文学的最初样式,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屈原的九歌就是在吸收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神仙画卷。在诗中可以看出,一些巫觋扮作群神

8、的形象跳舞,用以娱神,乞求福佑。在招魂一诗中,屈原模仿楚地的巫觋招魂词,诗中描绘的事物,都充满了神话色彩,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另一方面,巫也因为神话传说的存在也更加的神秘化,受到楚民的信奉。楚国君民上上下下“信巫觋,重淫祀”(班固汉书),王逸也曾记载“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55页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这种神巫观念形成了楚地一种稳固的民族心态,成为了楚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具有稳固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外在的物质层面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随之提高,处于南方的楚国经济较落后,离

9、政治中心较远,受理性思想影响较少,它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仍然摆脱不了崇尚鬼神的宗教气息。在这种内在外在的条件下,渐渐形成了楚地特有的神巫文化。在楚国成长起来的伟大诗人屈原其作品就不可能不受到这种神巫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在作品的意象、思维方式还是诗歌表现都是这样。 二、楚辞中楚地神巫文化特质楚辞中包含的作品崇神信巫部分都涉及到了许多神巫文化因素,呈现出神巫统一性与传承性、融合性与增益性、古朴性与神秘性、功利性与世俗性、生活化与幻想性等不同的特质特点。(一)神巫文化的统一性与传承性神、巫两个部分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他们是具有统一性的,寓于神巫文化这个统一体中,如九歌中记载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神系,最高神“

10、东皇太一”及各司其职的“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神话形象,神力无边且带有独特的人物魅力。另一方面,九歌又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写成的抒情组诗。神话,巫文化这二者在九歌中相辅相成,构成了九歌独特的浪漫抒情色彩。在楚地,先民心信神好巫,楚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神话故事,巫风巫俗比较多,它们都是历史原始思想的产物。也就是把自然世界给人化,意识化,也就是“万物有灵论”。他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巫术借用神话来施展,神话又依靠楚地巫术得到了生存和流传,二者共同构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虚幻世界。如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首写自己的坎坷政治遭遇和倾诉自己

11、爱国之情和理想抱负的抒情诗,诗中作者称自己为“帝高阳之苗裔兮”,里面的高阳氏就是颛顼,是楚国人民崇拜的太阳神,也就是天帝。屈原把自己身份写成天帝的后代,这里就带有一种神性,一种神话色彩。诗中作者三次神游,过程中有他向巫觋问卜,还有各种神话人物、神话故事,纵观全篇其文理,写作手法,结构等方面都带有巫及神的色彩。楚地神巫文化具有一种传承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必定有其来源。楚地神巫文化就是从商周时期,特别是殷商时期的巫文化传承而来。商代时,巫在朝唐之上的重要大臣,他们的后人以官职为姓氏称为巫氏,可见其巫文化的兴盛。神巫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已出现,而在奴隶制社会时期以及

12、封建社会早期,巫的社会地位提高,在商代建立起来了以巫为中心的巫史文化,开启了巫官时代,于是在商周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神巫文化,这影响至楚地,为楚地神巫文化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基础。(二)神巫文化的融合性与增益性 如上所述,楚地神巫文化中神与巫之间具有统一性,那么接下来就是他们之间的融合性与增益性。任何寓于同一体中的两个方面都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相互共存,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也就是它们的融合性与增益性。在楚地的神巫文化发展过程中,神话与巫文化是不断地相融合的。神话与巫术仪式的融合,表现在以祭歌形式娱神、乐神,巫神之间的恋爱与融合。在作品中往往是如九歌描写的沅湘间巫术祭祀,“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

13、女”“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这种神与巫的爱情表现出了神巫之间的融合性。在九歌中,出现了“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等许多的神祇他们不是简单地作为九歌中的神仙出现,而是作为祭歌所迎的主人,是作为保护楚地百姓的神祇。而不是简单地作为一个神力无边的神仙那么的高高在上。这里我们能发现,九歌中在以前只是神话人物的神仙,被人为的“召唤”过来排演故事,目的是接受祭祀,保护一方百姓。而招魂是屈原按照民间招魂辞创作的奇幻诗篇。招魂中作者召唤灵魂,“魂归来兮”、“魂兮归来”带有浓烈的巫风色彩,这里我们能够发现神话与巫术活动的一种融合。 增益性说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双方,相互竞争,从而带来发展。神话与巫文

14、化之间就存在这种关系。屈原在天问中运用了许多的神话人物,屈原先发问的楚国庙堂的壁画时,其本身就带有巫术宗教的性质。另外,九歌中的神仙的形象也是非常的模糊的,可以说在之前是没有具体的描述的:东皇太一描写的非常气派;山鬼是非常多情的形象;湘夫人是“目眇眇兮愁予”的惆怅。其增益性还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发展,以“河伯”为例,在史记滑稽传中记载到,河伯在古代人心目中是敬而远之的,这与古代人民无力抗衡自然灾害有关,从而留下这样的形象。而在屈原的九歌河伯篇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这样的河伯上天入地,和心爱的女子逍遥自在。屈原笔下的河伯已经成为一个被赞美的形象,这与之前的敬

15、而远之的河伯是不同的,体现了一种文化发展。这些形象在屈原笔下活灵活现,它是屈原在流放到民间,在民间的祭祀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形象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展现出来的。这里虽会带有一些作者主观的意识,但是这些神的形象显然是来源民间的祭祀活动。我们能清楚的感觉到神话和巫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增益,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三)神巫文化的古朴性和神秘性古朴性指的是一种返璞归真,无论是神话还是巫文化都有其源头,在原始社会时期,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以及生存条件,原始居民采用巫术、神话等来解释自然环境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以及他们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招魂就是屈原为模仿民间招魂辞而作,文章中作者殷切地呼唤着魂的归来,表现了一种简单而又朴实的愿望。作者用浪漫而又富有色彩的笔调,描写出了是神巫文化其古朴性的一面。而巫文化在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