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60331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规划城市对外交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对外交通,即 城市与相邻城市的 交通、城市与全国交通以及城市对国际的交通 。不同层次的对外交通所采取的 方式和强度是不一样的。城市与国际城市的交通方式一般只是航空和海运,而 其它交通方式只有在建有国际公路和铁路的情况下才予以考虑。城市与国内其 它城市的交通则在通盘考虑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以利于对外交通的 顺利发生。但不管怎么说,对外交通还是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为主。铁 路、水运是中长距离运输联系的主要方式,公路是短距离微观运输联系的主要 承担者,航空以长距离城市间客运为主。各种对外交方式的特点如下:1)铁路运输量大

2、、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而且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 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运行,尤其是城市群核心城市一般是铁路枢纽 城市,因此铁路运输将成为城市群与相邻城市群以及城市群对国家其他区域交 通的主要承担者;2)公路运输最机动灵活、能深入到城乡每个角落,运输设备最简单,是适 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随着汽车性能不断改进,公路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公 路运输的运距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国家干道网的修建,城 市完全可能利用这一交通网络体系通江达海,与国内各城市和城市群联系起来;3)航空交通的特点是速度快、省时间,并能够达到地面交通形式难以达到 的任何地区。在国外的城市对外交通客运量中,航空

3、运输所占的比重较大,据 1967 年美国公共交通运输在不同旅程时人数的统计,旅行距离在 320km 以内时, 公共汽车占优势;当旅行距离超过320km时,则大多数采用航空交通运输方式4)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投资少的特点,按载体不同又分为内河运输 和海洋运输。由于我国水系发达,因此内河运输一直以来就是城市对外交通的 一种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随着海洋经济的出现,海运成为我国对外国际运输的重要方 式。一、铁路规划城市规划区内的铁路规划,应根据国家铁路网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对外交通系统中统筹安排。铁路规划的内容包括铁路在 城市对外交通系统中的地位、规划原则、客货运量预测、

4、线路及站场等铁路设 施布局与规模、近期及远期规划等。特大城市、大城市、铁路枢纽所在城市可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铁路专项规划。具体的铁路线路、站场等建设项目, 应当在城市规划布局指导下进行选线、选址规划,划分控制线。1. 铁路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铁路经过的城市,一般应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客运站、货运站,或客 货混合站。车站规模、等级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客货运量等确定。2)有两条以上规划铁路干线线路引入的城市,一般应设置铁路枢纽。3)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满足铁路专用线规模要求的工矿企业以及具有一定规 模的城市工业区或港口,宜考虑设置铁路专用线及工业站或港湾站。4)城市规划区内铁路客运站、货运站

5、的设置,应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衔 接。5)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引入的城市,应规划高速铁路(快速铁路)车站 用地以及相关的设施用地。2. 铁路设施的布置1)车站车站的数量和分布同城市的性质、规模、地形、规划、布局形式以及铁路 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等特点有关。一般中小城市宜将铁路客运站设在市区 边缘。为使旅客乘车方便,疏散快,国外一些城市将客运线路用高架桥或隧道 引入市区。有些特大城市每昼夜到发列车多达数百列,为分散客流,同时也使 居民能就近乘车,减少候车时间,有的城市在中心区设置若干个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大城市则需分设若干个货运 站。以运输小宗货物为主的综合货运

6、站,宜深入市区适当地段;以运输大宗货 物为主的货运站应接近所服务的工业区和仓库区;以中转为主的货运站应设在 郊区或靠近列车编组站和水陆联运码头。列车编组站:其作业和线路较为复杂,占地较大。一般要避免在市区扩建 原有的编组站;新建大型编组站应避开城市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布置在市区 范围以外。2)线路 铁路干线的布置要满足铁路运营技术经济条件,应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城 市发展的要求,避开城市发展用地的主要方向,尽可能不穿越和分割城市,以 免造成城市交通阻隔和噪声干扰。当城市的发展不得不跨越铁路干线时,可在 铁路两侧规划建设相对独立的、既有一定的就业岗位又有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 区,以减少跨越铁路的交通

7、;在铁路与城市干道交叉处宜建立立体交叉设施。 城市铁路设施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运量的增长将会扩充,城市总体规划应留 有发展余地。二、公路规划1. 公路规划范围为沟通城市规划区与外界联系的快速干线、一般干线、绕城高速公路、连 接机场、车站和港口的专用高速路及其相应附属(交通)设施均为公路的规划 范围。2. 公路系统布局规划公路系统规划应适应和促进城市的发展,满足城市对外客货运的安全和畅 通要求。公路系统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规划、客货交 通流量和流向等情况合理确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对外通道每个主要方向宜有 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干线公路,并与城市主要道路衔接,形成多层次、多通 道

8、、多功能、网络化的结构。3. 过境交通的疏导 平原城市可设置城市外环路,疏导过境交通,沟通与外界联系。当采用其 他形式的过境公路时,应避免与城市道路相互干扰。大城市、山地城市宜设置绕城高速公路,中小城市宜设置对外交通公路, 避免过境交通道路影响城市市内交通4. 公路的相关交通设施布置公路规划中配置的对外客运站、货运站、社会停车场和交通广场的布局应 根据城市规模、运量等来确定用地规模,宜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公路客运站 宜结合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向、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设置。特大城市、大城市 宜结合主城区附近均衡布置,中小城市宜布置在市中心外围附近。货运站宜结 合工业区、仓储区、物流区等规划布局。社会

9、停车场应按其衔接的交通方式, 结合城市规划布局要求设置。交通广场应按照对外交通产生的最大集聚人流确 定和设置。高速公路服务区间距宜控制在3050公里。在服务区之间宜设置停车区。对外公路干线一般不宜穿越城市,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用支线连接市区道 路;大城市应将外环路作为过境公路。 大城市的长途客运汽车站宜设置在城市 中心的外围,并与市内干道和公共交通有方便的联系。中小城市应将长途客运 汽车站设置在城市中心区附近,也可设在城市边缘与过境公路相连接的支线上。 在有铁路客运站的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应尽量靠近铁路客运站。在以公路 水运联运为主的城市,客运汽车站宜设置在水路客运站附近。 公路汽车货运站 和停

10、车场,应当设置在城市的外围区域,与铁路货运站和仓库区相邻。高速公 路线应远离城市,用专用的支路与市区联系。三、港口规划1. 港口性质和规模 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所处地域区位、腹地经济条件,城市社会、经济 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水平、特征和前景、客货流量以及交通集疏运条件来确定。 按港口性质可分商港、工业港、旅游港、客运港、渔港、专业港等。 按港口规模可分为枢纽港、重点港、一般港。2. 海港选址规划 海港的选址应对港址进行区域经济地理的多方案的比选和论证,符合城市 规划布局。海港选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港址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水域条件

11、、水域的掩护条件、 地质条件和陆域条件等要素。2)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主要指港口总体布局在技术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可能性,包括防 波堤、码头、进港航道、锚地、回转池、港池等。3)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主要指海港的性质、规模、腹地、集疏运条件、港口运营、资金 筹措、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经济合理性。3. 港口规划布局1)按照城市功能布局的需要,充分利用海港的自然条件,科学选择港口位 置,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妥善处理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2)港口的集疏运交通系统规划,首先应协调港口与城市的交通衔接,协调 港口与铁路、公路、内河港区等各类交通运输设施的衔接,提高港口的综合运 输能力。3)正确选择港口位置,合理布置

12、港区各项设施,合理安排港区同城市工业、 仓库以及铁路、公路等之间的运输联系。4)港口的布置要同工业企业和仓库的布置协调,合理安排各类码头和城市 用地,为居民创造接近水面的游憩条件。5)城市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设施应合理配置,加强港口同铁路、公路 运输的联接,组织水陆联运,提高综合运输能力。6)港口和城市应协调发展,为港口留有发展余地。7)海运客运站和客运区必须尽可能布置在接近城市中部的岸线上,与市内 交通运输设施及站、场有方便的联系。8)河运港口的客运站和客运区可以设置在市内沿河地段,并同市中心区, 同铁路、公路的客运站有便捷的交通联系。4. 河港岸线1)规划岸线按功能分为港口岸线、停泊锚地

13、岸线、水利与通航设施岸线、 市政企事业岸线、旅游岸线和景观岸线等。2)岸线规划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与建设的需要,根据城市的水、陆域与环 境条件、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科学处理各区段的功能关系。3)岸线利用应贯彻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合理使用。4)岸线规划应远近结合,水域、陆域布局要留有发展余地,应根据港口功 能,合理规划,节约使用岸线。四、航空运输规划 城市或地区的航空运输需求量应依据城市的性质、功能、规模、发展前景、 经济水平和交通结构等进行预测,并提出比选方案作为确定机场建设规模依据。 开辟航线、适用机型等航空运输业务应满足城市对外交通的需求。1. 机场布局规划 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机场时,

14、应根据地区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机场布局规划应根据全国民用机场的布局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满 足机场安全运行和发展需求,合理控制机场的净空、电磁环境及其周边土地使 用。机场布局应与城市规划布局协调共容、共同发展,机场外公用配套设施应 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相协调。2. 机场与城市间的交通规划1)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方式应按照交通流量、距离和服务标准,结合机 场性质、发展规模以及地区交通规划确定。2)设置国际机场的大城市,机场与城市联系的道路宜应规划为机场专用的 高等级道路,并与城市干道系统紧密衔接。其它大型机场所在城市,宜规划建 设专用道路。专用道路可采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的规划标准

15、。利用公路作为 机场与城市联系道路的,规划选线应便捷。3)机场内外的地面交通道路应合理衔接,统一规划。4)根据机场客运交通发展要求,机场与城市间可采用轨道交通的方式,并 布置相应的交通换乘枢纽。5)合理组织机场与城市间的道路客货运交通。年旅客吞吐量 1000 万人次 以上的机场,应规划客货分开运行的地面交通;年旅客吞吐量小于 1000万人次 的机场,宜规划一个以上的交通进出口。6)大城市应根据机场规模以及机场与城市分布等情况设置航空站。航空站 可设置在市区的边缘或大城市市中心边缘,处于通向机场方向的位置上,并与 城市的干道系统或机场专用道路直接相连。3. 机场周边地区土地使用规划 1)机场周围

16、土地使用应根据噪声环境标准及预测的飞机噪声强度等值线 图,进行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和综合开发建设。2)机场周围土地使用和建设规划,必须符合按照国家规定划定的机场净空 保护区域对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灯光、架空高压线等障碍 物体的要求,以及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对电磁环境的要求。3)机场周围土地使用规划应明确产业导向,建设项目选择应避免发生鸟害 影响。4. 航空设施布置 现代城市的大、中型航空港的位置,必须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噪声干扰、 净空限制、交通联系等与城市有关的各种因素。一般情况下,航空港宜设置于 城市沿主导风向的两侧,飞机起降不越过市区;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既为空 运留有余地,又不致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为避免旅客从城市往返航空港花费过多时间,应在满足机场技术要求和不 影响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航空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