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欣123等边三角形说课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595603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新欣123等边三角形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新欣123等边三角形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新欣123等边三角形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新欣123等边三角形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新欣123等边三角形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等边三角形说课稿惠州市河南岸中学 王新欣一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边三角形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轴对称”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是在等腰三角形的内容之后编排的,是等腰三角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而且也是今后计算和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边角关系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所以说,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起到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这也是本课时的重点。(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

2、运用三种几何语言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与创新意识。2、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这也是本课时的难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对称美、动态美。 三、教法与学法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自我实践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如下: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来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并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

3、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四、教学过程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四个环节:1、情境导入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能够反映等边三角形形状特征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期望学生能从这些图片中辨认等边三角形,进而揭示课题,同时期望学生能“有感而发”,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针对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我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活动1首先启发学生从归纳几何图形的研

4、究内容入手,明确探究方向,然后让学生观察等边三角形,尝试给等边三角形下定义,接着引导学生从正向与逆向思维的角度把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用符号语言转化为因果关系,期望学生在经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过程中深刻理解等边三角形定义的内涵。活动21、让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纸片,猜想等边三角形的边、角有哪些特征,并通过折叠、测量、证明等方式进行验证,期望学生能够从感性到理性,归纳总结得出性质1、2。2、再从分析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关系入手,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否都具备呢,进而得出性质3。活动3引导学生就一般三角形添加怎样的边关系、角关系,等腰三角形添加怎

5、样的特殊角得到等边三角形这三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并完成三种几何语言的建构。之所以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设计成条件开放式问题,是期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采取执果索因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巩固提高在这个环节,我也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活动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我对教材例题做了一些补充,将原例题仅作为活动1的第三个小问题,期望学生能够全面熟练等边三角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明确命题的已知与求证,这正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思维误区,以此为基础,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活动2为了让学生综合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我

6、对教材中的习题也进行了一些加工和再处理,将其设计成结论开放式命题,期望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在思维的联想、发散与创新方面有所发展,同时能够在思维自由发展的空间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首先,给出第一个条件:等边三角形ABC,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可以想到运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性质得出三边相等、三角相等并且都等于60及三线合一性质,然后附加第二个条件,底边上的高,又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会想到,主要应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顶角被分成两个相等的30角,以及AD=CD等,再附加第三个条件,延长线及DB=DE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开阔,得到更多的线段与角关系以及具体的角度,比如:等腰三角形,而

7、其中的问题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结论,然后让学生针对问题逆向思维,水到渠成地得到问题的答案。活动3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条理化、逻辑化,我启发学生以谈收获讲心得的方式把本课时的内容提炼理顺,纳入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4 、拓展升华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首先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这个题目,主要是灵活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到对应边相等,然后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与教学时间,设计变式训练,改变图形的不同位置关系:第一种情况,ABC三点共线,第二种情况,三角形AEC绕着A点旋转的一般情况,接着,点E落在CD上是第三种情况,第四种情况,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一条边部分重合,第五种情况,两个

8、等边三角形内部部分重合。这样,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涵盖了两个等边三角形有一个点重合的所有位置关系,可以看出,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两个三角形始终保持全等的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期望学生能够体会到: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但结构与结论相对不变,并期望学生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发现恒等不变的关系,进而举一反三,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本课时布置了练习册中A、B、C三档有梯度的作业,期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尽所能,各有作为。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科学性与美观性。五、说课综述本次说课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1、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触发学生的思维,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本次说课我的创新点在于:2、创新点:本课设计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学生活动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