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规划设计取向.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588397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场规划设计取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场规划设计取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场规划设计取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场规划设计取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场规划设计取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场规划设计取向摘 要 : 从广场的出现发展,和随着在现代社会精神物质的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类在生理和心理对更高更好的生活的向往需求,与及现代设计人性化发展趋势等的因素,来预测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再时代中的变化趋势和取向。 关键词 城市广场 广场 1 :问题的提出 今天,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广泛受到社会和人们的重视,城市的环境以成为评价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作为展现城市风貌,素有“城市客厅”的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场,再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该何去何从呢? 广场作为一个城市地区的缩影和象征,集中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表象。正如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所说, “ 如果一个空间是发生较

2、多事情,当你从一个地区出去能意识到其它活动正在进行,你就能从精神上获得自由。 ” 2 :广场的发展 “ 广场 ” 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 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 “ 心脏 ” ,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

3、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 考工记记载: “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 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现了 “ 草市 ” 、 “ 墟 ” 、 “ 场 ” 和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等。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 “

4、逛街 ” 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 如今,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还有一些居住区附近和商业区周边,也不断开阔出一些方便市民休闲娱乐和进行文化教育的场地构成新的广场形式,和新的类型。现代城市广场按功能性质来看可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古迹广场宗教广场商业广场等。 3 :分析广场的发展规律 从上面的阐述得知,广场的产生发展经历着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历史到现在的发展进程来看,无论它的形式和功能如何变化。从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到现代广场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

5、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 “ 可达性 ” 和 “ 可留性 ” ,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 “ 场所 ” 精神。始终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 再现代,广场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三维物质空间,而且还是一个深入到人类心理、行为、文化等方面的行为环境,是人类与环境共生的体现,以符合人类环境和人的心理环境这两方面要求。这两方面也就成为我们从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出发来分析广场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3.1 生理方面的舒适感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因此如何创造生理方面的舒适感就成为了城市广场设计中第一位考虑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引入 “ 环境舒适程度 ” 这个概念。环境舒适

6、程度就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其中的气候和其它环境因素对人的生理产生影响的一种量化指标。环境舒适程度越大,说明设计得越合理,为人考虑得越多,反之则相反。决定环境舒适程度的因素有阳光、温度、湿度、风向、水面、植物等。 3.1.1 阳光 据伊娃利伯门( Era Liveryman )的研究,人们选择去那个广场,首先考虑的是阳光的,占调查人数的 25 ,考虑距离的 19 ,考虑舒适和美学因素的 13 ,考虑广场的社会因素的 11 。所以广场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太阳的四季运行,以及已建成或将建的建筑对它产生的影响,争取最多的阳光。 3.1.2 温度 12.8C 以上,人感觉较舒适,适合户外运动; 23

7、.8C 以上则会感觉较热。这将影响中午时人选择座位的位置,以及设计者对阴影的计算。 3.1.3 水面 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的灵魂。 “ 亲水性 ” 是人的一大特点,在广场中设置适当的水面,不但可以增加湿度,降低温度,改善广场的小气候,软化广场大面积铺地所带来的生硬感,而且可以吸引大量市民在此驻足、徜徉、玩耍。 3.2 心理方面的满足感 3.2.1 安全感 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广场设计中为公众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应成为设计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2.2 领域感 占有领域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行为特征,也是人类的特殊需要。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尊重他人的领域。

8、而领域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空间的围合。 3.2.3 归属感和认同感 人们对直接容纳自己生活以外的建筑和环境,主要关心的还不是它的物质功能,而是其在城市整体大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与周围建筑的联系,关心其与当地其他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环境、空间、性格与特征,并感受和体验其依存的文化,印证自己的意象,从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社会交往是现代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们也希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一种 “ 认同感 ” 。 3.2.4 公众参与感 1989 年我国某单位对一些城市群众进行调查发现,民主意识、公众参与意识已成为我国社会心理的一种优良倾向。公众参与也是人们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表现。 所以,城市广场的发展

9、和趋向也应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人与环境和人的心理环境两方面的需求下不断改变的。 4 :广场规划设计趋向 通过对广场的历史和发展规律的分析。现代广场的设计要 继承传统城市广场空间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许多顺应时代生活发展需要的新的要求,它们在阐释城市生活和塑造城市空间形象的同时,不断地给城市生活和空间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 我认为:当今广场规划设计将向着两个方面发展。 4.1 :大型广场功能的多元化 随着休闲、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原来功能单一的政治性集会广场、交通广场等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以文化、休闲为主,其它功能为辅的多功能市民广场则将取而代之。各种年龄层次和背景的人们能在广场内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 4.2 :小型广场功能的专一化 充分利用临街转角处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空间,建设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的城市广场,或称中心花园广场,不但可以节约资金,疏散人流,而且它们在城市空间中还具有视觉心理上、环境行为上等多方面的调节和缓冲作用,为单调的城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景观。同时因为面积不大,故会加强功能的针对性。再一个广场中不堆切过多的功能,使其成为功能专一的空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