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体验探索.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58601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体验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体验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体验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体验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体验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体验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体验探索反思 体验,就是个体主动经历或“虚拟地经历”某些事件并获得相应认识和感情的直接经验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着交流的体验中逐步发现、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值得学生体验的内容丰富而复杂,而概念学习是最起始、最基本的学习形式。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使得它在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一、 在情景中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通过追根溯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

2、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为什么而产生。例如,教学“认识厘米”,教师可将人类发明尺子的漫长历程缩为一个动态历程的录像片段:人们用手指、手掌、脚步等测量物体长度。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想办法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学生有的用尺子量出书本的长是21厘米、有的用手指量,约是3个中指那么长;有的用铅笔量,有一支半铅笔那么长为什么量同一本书的长度,可得出的数量都不一样呢?让学生体会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所得的结果不一样”,只能用同一种工具才可能得出同样的结果,从而真正感受到同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二、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概念的内涵小学生的思维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概

3、念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具体化。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是剪,教师将一张彩色纸先对折,再画出西瓜的另一半,剪好后打开贴在黑板上展示,再让学生自由剪,并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将抽象的具体化了,形象化了;第二次是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判断那些是轴对称图形,那些不是。这一过程是学生的发现过程,又是对知识的巩固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实践

4、,学生的记忆特别深刻;第三次是画一画,教师提问,这是一幅轴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另一半吗?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这一活动中,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带着问题边活动、边思考、边讨论,操作就成了“思维的动作”。三、 通过变式体验数学概念的外延对数学概念的真实理解,除了对概念的内涵加以具体化表达之外,还应该对概念的外延有清晰的认识。因为数学概念外延的把握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概念课中,我们可以用变式来拓展数学概念的外延。“变式”是相对“常式”而言的概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人们非常关注在问题解决中的变式训练,因为它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5、,使知识变成相互联系的网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当学生在标准图形上作出高后,可出示变式图形,让学生根据概念作出高。这样既可以使三角形的高的内涵得到强化,又使其外延得到充分揭示。四、 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概念的运用价值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了实际,教学中应该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从6月1日起,小林的妈妈每天工作3天,休息1天,小林的爸爸每工作5天,休息1天,他们打算等一天一家人都休息的时候,去翠屏公园玩。(出示6月份的日历)那么,在

6、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请学生相互议论后,同桌两同学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同学找妈妈的休息日,一个找爸爸的休息日,然后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找出爸爸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爸爸妈妈共同的休息日是12、24日。其中最早一天是12日,很自然就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以及4和6的公倍数,并得出12是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情景,让学生借助“休息日期”这具有浓厚生活味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策略。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表象,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真真正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不仅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学生只有在经历或体验的过程中,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最佳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