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57730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调研报告张俊霞 马军星一、课程建设措施建设目标:不断探索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途径,加大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建立符合课程建设需要相适应的相对完善的建设机制。建设内容:(1)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精品课程建设规划A、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与指导;全程组织、参与、指导课程建设, 组织精品课程建设的验收与评审。B、按照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不断优化、完善与实施数控车工中级考工课程的建设规划(2)精品课程建设专项

2、经费设立数控车工中级工课程建设专项经费, 增大投入力度, 经费使用效益高建设措施:A、学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B、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出台精品课程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由学校计划安排,并进行充分论证,设备采用学校统一采购方式,由纪委、财务、专业领导小组监控运行,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C、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二、专业培养目标建设目标:根据本专业所对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的新要求、新变化、新标准,形成不断适应行业技术新要求、新变化、新标准的建设机制;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指向明确, 培养规格符合市场需求,可操作性强。建设内容

3、:(1)职业岗位A、动态跟踪定位职业岗位(群)根据加快发展机械、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业。机械产业着力建设机械基础件、专用汽车改装和汽车零部件、配套件、新型环保机械、电气产品五大基地的产业调整信息和市场调查分析论证,确定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根据市场调查和苏州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分析,未来苏州区域将急需工艺设计岗位、数控编程与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机械设计岗位等方面的人才,确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是:生产一线的普通机床的操作岗位、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岗位、机械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岗位、车间现场管理岗位、机械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岗位。B、进一步加强与

4、合作企业的合作,共同确定职业岗位加强与省内外骨干企业的联系,开展订单培养,与企业共同确定职业岗位, 着力培养面向订单企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使订单培养比例达到40以上。C、进一步加大人才市场调查的力度,与课程建设委员会充分论证;采取走访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校内学生调查、通讯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省内外骨干企业的联系,每年新增对5家以上骨干企业的调研, 同时及时收集网络与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提高市场调查的广泛性。对收集的市场调查信息,与合作企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起分析论证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规格的新要求、新变化、新标准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形成论证分析报告;根据

5、行业技术发展出现的新岗位、复合岗位,不断调整职业岗位面向,调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和规格要求,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的变化,使之操作性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使职业岗位面向与时俱进。D、校企合作,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与职业面向,专业带头人与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合作企业现场专家一起分析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规格的要求,分析每个职业岗位需具备的能力及要求,充分考虑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适应的岗位变化、可持续发展,具有拓展的空间,确定能力培养模块,选择对应的课程及内容、实训手段、教学方法等,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知应会内容,制定各能力模块的知识、能力、态度培养标准与培养目标,构建理论

6、、实践、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各能力模块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养目标。E、及时调整职业岗位面向、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使知识、技能、态度、规格要求与培养目标一致根据能力模块的培养要求,选择课程和内容,构成课程模块,吸收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知应会内容,制定各能力模块的知识、能力、态度培养标准与培养目标,据此制订课程教学大纲与考核大纲,再根据各能力模块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将各课程模块整合按岗位作业流程构建包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 双证沟通, 理论实践一体化” 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教

7、学计划制定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使知识、技能、态度、规格与目标定位一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F、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通过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动态跟踪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能力、态度的新要求,分析论证、动态调整,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CAD/CAM软件应用能力岗 位产品设计岗位机电维修岗位维修管理岗位产品营销岗位职业岗位能力机械零部件设计能力机械制图、识图能力机械维修工艺设计能力数控机床编程与维修能力机床电气控制维护能力职业素质及能力机电产品装配、调试能力营销、生产管理能力产品检测能力普通金属切削机床维修能力图一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能力分解图三、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通过“校企

8、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构建“一条主线,双证沟通,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合作建设内容:校企合作是工学有机结合、双证有效沟通的实现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结合点;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是联系企业、学校的桥梁,也是市场需求、行业岗位变化的信息传感器。A、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苏州机械制造行业,吸收行业企业专家,调整、充实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成员占70%以上), 充分发挥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联系企业的桥梁作用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查,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带头人一起

9、分析论证职业岗位的变化,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参与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课程教学、教研科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过程。B、开展课程建设,一方面与现有企业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深度上进行深层次合作与探索,达到校企融合的深度,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企业,拓展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的广度;C、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互兼互聘,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学校从企业聘请现场专家进行理论课教学和实训指导,企业聘请教师到企业兼职承担科研任务, 接收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另一方面共同培养和评价学生,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生产实践,校企双方派出指导教师指导和评价考核学生;学生通过企业的真实职业

10、环境,提高专业技能和对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与企业岗位对接;根据企业需求,大力开展 “订单式”培养和短期培训,“订单式”培养比例确保达在校生的40%以上。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双证有效沟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措施:A、优化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结构,发挥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现有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新聘请几名行业企业专家充实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他们在市场需求、行业岗位变化的信息快捷、调查方便的作用,和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态度要求的前瞻作用,每年定期召开2次以上会议,论证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校企合作

11、工学结合、双证沟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岗位适应训练职业素质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践顶 岗 实 习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行的“双证制”强化职业素质强化职业意识强化质量意识对接企业岗位图二 “一条主线,双证沟通,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B、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培训。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企业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使“订单式”培养比例达到40%以上。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确定培训项目,建立 “基本技能+专业技能” 的积木式培训模块,形成相应的技能培训项目课程体系。建立学员考核标准,让企业参与对学员的考核。定培养、培训项目企业提出行业企业提出能力要求、培训时间要求中心确认校企共同制定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校企合作图三 “订单式”人才培养、培训通过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资格鉴定所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为主线构建教学计划,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够帮助数控类学生通过技能的强化训练,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证书。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