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教案4.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56895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乞丐》教案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乞丐》教案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乞丐》教案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乞丐》教案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乞丐》教案4.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乞 丐【教学目标】1、比较“施舍”与“周济”的异同,进而理解文章主题。2、学习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体会真诚的人类之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比较、探究,进而理解文章主题。2、学习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在地狱中,众鬼魂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看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竟无法放进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天使们也围着桌子在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到食物就送进对方的

2、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很简单:助人其实也是助己。道理可能人人都懂,但是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今天,我们将学习屠格涅夫的乞丐,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二、作者简介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

3、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三、字词巩固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污秽( ) 脓疮( )( ) 呻吟( )( ) 颤抖( )四、品味文章中描写手法的作用1、学生在文中划出人物描写的笔墨。2、学生诵读交流。3、明确:(1)外貌描写:红肿的两眼含着泪水,嘴唇发青,缠着破烂的衣服,浑身污秽的脓疮他把一只浮肿、又红又脏的手伸给我。乞丐拿他的红肿的眼睛注视着我的脸;他的发青的嘴唇微笑了。(2)动作、神态描写:他呻吟,哀求一点施舍。他伸出来的手微微

4、地在颤动。我伸手搜我的衣袋,我把袋子摸遍了我慌张起来,很不好意思,我把他那只颤抖的脏手紧紧地握住。他也捏紧我的冰冷的手指。(3)语言描写:“兄弟,原谅我,我什么都没有。”“兄弟,哪儿的话!”他低声说,“我谢谢你这个这也是周济啊,兄弟。”4、这些描写在文章中起何作用?学情预测学生容易忽略对乞丐的外貌描写实质上也是对我的侧面描写,关于侧面描写的常识要适时复习。(1)外貌描写:红肿的两眼含着泪水,嘴唇发青,缠着破烂的衣服,浑身污秽的脓疮他把一只浮肿、又红又脏的手伸给我。乞丐拿他的红肿的眼睛注视着我的脸;他的发青的嘴唇微笑了。穷困潦倒、污秽不堪;从侧面突出了我对乞丐的尊重、善意的可贵。(2)动作、神态

5、描写:他呻吟,哀求一点施舍。为了起码的生存,已抛开自尊。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在颤动。有紧张、有期待。我伸手搜我的衣袋,我把袋子摸遍了很仔细、很窘迫。我慌张起来,很不好意思,我把他那只颤抖的脏手紧紧地握住。把乞丐当作平等的人的发自内心的歉意和尊重。他也捏紧我的冰冷的手指。内心的激动的流露,是一种无言的感激。(3)语言描写:“兄弟,原谅我,我什么都没有。”“兄弟,哪儿的话!”他低声说,“我谢谢你这个这也是周济啊,兄弟。”以兄弟互称,表明了彼此之间亲密的感情交流,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五、比较、探究,深入理解主题(一)词语比较、探究。1、学生自主思考:乞丐向我哀求的是“施舍”,我却给予他“周济”,

6、这二者有何区别?2、讨论交流。(希望借此题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两个词的内涵的了解可能不够到位,教师可从词的感情色彩上加以引导。)3、明确:“施舍”有恩赐之意,内含对受者的鄙视,而“周济”则指一种平等的帮助,内含对受者的尊重。相比而言,“周济”更显善意。乞丐认为他得到的是“周济”,说明他内心对我所给予的尊重与善意的感受与感激。4、如何理解“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弟兄那里得到了周济”?5、学生前后交流研讨。(本题的解答已涉及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无法准确的体会。借助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相启发、补充。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及导语分析解读。)6、师生交流明确:因为他从乞丐那儿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为可贵

7、的信任和爱。是的,本来施舍者为没有东西施舍给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没有采用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而是用平等的、诚恳的态度向乞丐表示歉意,这种态度使他与乞丐之间的关系平等了。于是,乞丐也感到了满足,我们从乞丐的话里能够体会出他对真正的爱心和同情的理解与感激。任何施舍都是对等的,任何帮助都是互相的,当施舍者施予他人物质的帮助时,他同时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这种回报是多样的,一声谢谢,也是一种温暖,一种回报。其实人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满足的。(二)文章比较、探究1、学生思考:乞丐中的“我”对待乞丐的态度和孔乙己中人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会如何对待这样的“苦人”?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8、(前一问的回答应该会较为到位;后一问,可鼓励学生说真言、抒真情。但对待“苦人”的态度要注意防止走极端,重在引导学生培养对弱者的真诚的同情心,但也要引导学生不要滥用这种同情。)3、明确:“我”给予乞丐的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真诚的同情与善意,而人们对待孔乙己却是无情的嘲弄与漠视。教师补充:同情是一种美德,它是由爱与互助的本能派生出来的一种感情。真诚的同情能给弱者和贫穷者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帮助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的心灵中撒下了爱的种子,使一个人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灾难、自私、冷漠之外,还有一种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暖可能对给予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对被给予者来说却

9、能享用一生。但是,同情之爱从表现形式而言,往往体现在强者对于弱者、富者对穷者、社会地位高的人对于社会底层的人之间,这就难免夹杂着一种“恩赐”、“施予”的色彩。同情如果有了这种色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情之爱,反而成为一种表演或炫耀。我们常说“同情心”,同情与“心”相联,才是一种真同情,与“心”无关的同情是令人厌恶的,因为没有“心”的同情,往往对被接受者来说就构成了人格上的不平等。虽然有时接受者迫于生存压力也会无奈地接受这种同情,但在精神上他会感受到强烈的屈辱,例如大家熟知的“嗟来之食”的故事。此外,同情之爱是一种善良的美好的情感,但必须是对真正需要同情的人施用才有意义。如果不分是非,不辨真伪地滥用这种同情,不仅会危害社会,也会危害自己。伊索寓言里农夫和蛇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对那些恶人、坏人滥施同情,你可能是发自真心的,但毒蛇却会借助你的同情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适得其反,失去了同情之心的意义。(三)明确主题。1、学生自行归纳。2、教师总结:“我”路遇乞丐,虽无钱施舍,却给予了他真诚的同情,平等的尊重。在“我”给予他真诚的同情、平等的尊重的同时,“我”也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六、布置作业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的本课练习。附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