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素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522234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心理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心理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心理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心理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素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 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 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 校的教育活动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 内涵广泛,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1、认知因素:注意力、记

2、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等;2、一般情绪因素:情绪、心境、激情、热情等;3、意志及其品质: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抑制性;4、性格因素:谦逊、勤奋、内向、外向等;5、气质因素:个性情绪和活动反应的强度等。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和个性心 理特征,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二、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 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1、角色适应力 教书育人的基础。教师

3、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 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 换上也要适应。2、心灵感悟力 尊师爱生的基础。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 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 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 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3、情绪控制力一一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4、心理承受力一一诲

4、人不倦的基础。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 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有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 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 迅速 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5、教育表现力教师机智的基础。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 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 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 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 成熟

5、,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三、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敏锐的认 知能力、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饱满的热情、高尚的情操、广泛的兴趣”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下面从这七方面谈谈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重 要性。(一)敏锐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认知能力,指的是教师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 力等认知能力的完美而合理的组合。 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认知能力,从学生日常 学习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获得对学生全面的理性认 识,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及时地发现人才,并随时把握学生思

6、想脉搏的变 化予以疏导。女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外向,有的喜欢理科, 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善于合作,有的善于独立思考,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观察力, 就不能对学生做到因才施教;没有好的注意分配力,就不能把每个学生纳入自己 的注意圈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激 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二)坚强的意志对学生的影响约翰.海伍德曾说过“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对教师而 言更是如此。教师的精神振奋还是沮丧,性格暴躁还是稳定,意志坚强还是懦弱, 个性果断还是犹豫,都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这就要

7、求教师能够面对不 同的突发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辨明是非,迅速做出决定并执行。同时要求教 师在工作上能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坚持原则性,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深 刻的影响。因为教师的行为正如学生的一面镜子, 他们常常从中找到值得自己学 习、模仿的内容,不断的塑造自我。因此,教师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意慌恐不安,没有立场,形成不好的印象,就志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面对这一切, 学生就会没有安全感,长时间就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三)稳定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稳定情绪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影响教师整体 素质水平的提高,影响教育教

8、学效果以及教师工作的成败,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 稳定情绪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作为教 师,每天都需要和许多个性不同的学生接触, 在授课或其他活动中,可能出现与 活动进程要求不符的突发事件,如果教师不能理智地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 就 会苦闷、焦躁,采取挖苦、训斥、体罚等手段来对待学生,导致教育、教学工作 的失败,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健康。为此,作为教师我 们一定要抛弃急躁,稳定情绪,从而很好的指导教学工作。(四)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地智慧、感 情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

9、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性格为基 础。”教师的性格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必须以提高教师的性格素质为前提。尤其是当代的中小学生的性格正 处在由儿童时代幼稚期逐渐过渡到青少年时代的半成熟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 模仿性,学生虽然也接触家庭和社会,但更多的时间是接触教师。因而教师的影 响是头等重要的。塑造学生的性格少不了用教师的性格去施加影响,这种影响有有声的(言传),有无声的(身教),以性格去塑造性格,其影响常常是无声的, 潜

10、移默化的。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性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无意识影响甚至 比其主动的教育更加重要。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 他们会随时随地用自己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 并暗地里模仿他,性格便会 在无形中受到教师良好性格的熏陶。 反之,一个性格不佳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 生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良好性格的形成。(五)饱满的热情对学生的影响热情是一种较高级的情感形式,是对某种事物肯定的、强有力的、稳固而深 厚反应形式。热情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兴奋,是对他人的悦纳而表现出的友好, 因而它散发着人格的魅力。俗话说:“用力能将事做成,用心能将事办好。”同理在教育工作中,

11、教师的 教学就离不开用心。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饱满的热情。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没有饱 满的工作热情和全身投入的态度, 就不能把工作做好,教师对学生没有热情,就 会表现出冷默,排斥和虚伪的面孔,就不能和学生融洽地相处。而热情的魅力在 于它是爱心的自然流露,内心充满爱的人他以一举一动,言谈说笑,无不透山迷 人的魅力,具有热情的教师带出的学生也是通情达理、 乐于助人的,他们懂得与 人合作,善待和关爱他人,因此,饱满的热情被心理学家称为“内心的神”。这“内心的神”就需要教师用饱满的热情对待教育工作。(六)高尚的情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无论教师是 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

12、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竭力模 仿。许多教育实践表明,品德高尚的教师易获得学生的尊重, 并对学生个性产生 积极的影响;而修养较低、品行不良的教师难以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如热爱学生, 是教师高尚情操的一个方面。教师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声 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如果学生失去师爱, 往往会产生焦虑、防卫心理,或形成攻击性格,对社会疏远,或怀有敌意,导致 不良心理。(七)广泛的兴趣对学生的影响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 爱好,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者,教师广泛 的兴趣,

13、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热爱自己的专 业,也会激发学生热爱这一专业,教师喜欢文体运动,也会带动学生爱好这一运 动;如果教师的特长和兴趣广泛,学生会认为教师是博学多才的人, 从而产生崇 敬之情,这种情感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四 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个人及教学的影响社会转型与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本来就担负 多重角色的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如果教育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工 作超负荷,就会导致教师心理素质下降。教师是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学生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教师的心理素质是蕴蓄于中,形之于外” 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

14、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 展。”反之,教师不良的心理素质对个人及教学 产生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 四个方面。(一)教师职业适应不良主要包括职业观念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是指个人对职业的选 择、态度等,例如,如何评价教师职业的价值,它对社会的意义和对自己人生的 意义,以及是否认真负责地对待教师工作等; 后者则是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 具体行为方式。如:教学效果不理想就埋怨学生、班级人数多;对学生要求苛刻 而且随意性强,稍不如

15、意就讽刺谩骂;视学生为自己获得名利的工具, 歧视后进 生甚至想方设法地排挤打击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缺少合作意识,自我中心, 人际关系不良。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印象教学工作。(二)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 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社会 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作为一种多角色职业的工作压力, 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很难同时做好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人、家长的代理人、 学生的引路人、社会的代言人等工作。教师一般有着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会 使教师很快发现美好的愿望无法和年复一年的繁琐工作结合起来

16、,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高付出与低回报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等,长时间的心理压力极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尤其是对学生肩负沉 甸甸的责任以及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改的推动下,对教师职业素质的高要 求,造成了工作强度和职业竞争力、压力的增大;此外,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 不健全,工作安排对教师个人的能力、专长等考虑不够,造成大材小用、用非所 学以及“无用武之地”等,也容易导致教师迷失职业专业化发展的目标而产生挫 折感,导致心理不健康。(三)教师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 条件之一。有调查发现,在校内除工作关系以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教师只有 16.9%,与校外人员保持交往的只有11.5%。教师人际交往较少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