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521739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doc(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作学习在我校已经推进三年多了,由一开始的形似到现在,也可以说我们的合作学习已经进入了向“神似”发展的阶段。在经历了跟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陌生感新鲜感之后,我曾对合作学习有些茫然:合作好像就是互相讲讲题,互相讨论几个问题。这样导致部分同学产生了依赖感:认为自己的学习有人管,自己不会没关系,因为有人会,自己的学习没进步也不要急,因为组长比他急。这么说,合作学习似乎是给那些懒人坐轿子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要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成为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更深处的关键所在。回顾过去的工作,我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一、“射人先射

2、马,擒贼先擒王”抓好小组长。小组长是每一个小组的“统帅”,要让小组长在自己的组内有一定的威信。对组长的工作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时肯定,他们只有得到尊重,得到赏识,才会有方向感,有内在的动力。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才愿意向小组长看齐。要让组长做事讲原则。我经常告诉组长,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就轻易给你的组员抄作业,抄答案。不要为了小组里一时的竞争,让组员的学习走了“捷径”。要敢于说“不”,才能有威信。让组长学会发现,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服务。组长要善于发现小组成员的长处,哪怕是学习方面的某些好做法,要注意表示自己对他们的欣赏,对他们的尊重和信赖。组长经常说的话是“你做的很好,我很欣赏你”,“加油

3、,你会做的更好”等等。对于一些和自己兴趣、爱好、秉性有所不同的同学要注意包容,注意以合作为重,不要挑剔别人的缺点,合作要“求同存异”。小组长要学会吃亏,学会让别人佩服,要树立服务意识,却不能简单包办代替。组长的做法可以使合作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让其他同学掌握合作的精华所在。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组长注意给其他同学传授“学习的精神”,“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与其每天苦苦地讲题,不如告诉他怎么样学会做题,要让组长能提纲挈领地分析解决问题,学会运用“激励”,“暗示”、“规劝”、“提醒”、“提出希望”、“共勉”“、谈心”等方法让其他人能够接受,易于接受。作为班主任,我就经

4、常开小组长会,让他们谈谈自己组员的表现、最近的心理等,并且帮助他们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要让组长有一定的演讲水平和口才。我常常针对具体的案例,具体告诉他们怎么说话,不要怎么说话。让他们举一反三,善于总结。组长之间还要常常交流经验,切磋办法,班主任对于成功的案例要反复宣传,让大家形成新鲜的感性经验。各组要有一定的竞争,看谁组同学进步的多,看哪组的同学达到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数多。对于非组长的学生,我经常给他们讲组长的长处,肯定组长的做法,让他们尊重组长的工作,让他们理解组长,学习上更主动,对于别人的帮助要学会感恩,要为自己的小组多做力所能及的不要给小组长出难题,要见贤思齐,对其他人的帮助要多表示谢

5、意,“谢谢”二字一定要说出口不要只是藏在心里。这样,从各个方面做工作,使合作的进行多一分顺利,少一分阻力。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尝试让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许多同学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原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老师和学生关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学生之间的关系密切,让学生做学生的工作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而指导学生做学生的工作却必须是老师的事。在许多思想工作中,信心是头条。人是栖居在希望之上的动物,让学生甲设法唤醒学生乙,关键就是让学生乙看到自己的希望。让每个同学看到自己的希望,制定自己的短期目标,朝着希望前进,学生的积极性才会真正提高。这里可以套用一句口号:“自信产生东西,坚持创造奇迹。”

6、通过这样细化的指导,学生之间会产生弥足珍贵的同学友谊,真正实现了团结和谐。对于班主任而言,班级的凝聚力,创建文明向上、平安和谐的班级目标,不只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而是真正落实到了学生的点滴生活中,在一个眼神中,在一个手势里,在一句小声的提醒之后。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大家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唤醒、善于引导,就能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王河中学 葛会月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及其培养王河中学 葛会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留守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它们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独特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7、,在人生的黄金阶段所形成的认知、习惯、世界观及人生价值观等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现在中国农村80%的学校以“留守学生” 为主,所以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养值得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一、 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内涵。 要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养,我们首先要了解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内涵。因为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类能够实现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和霍尔就提出:“健康 是人们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 。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指

8、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以及社会适应的健全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请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本次大会还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那么,目前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 二、广大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

9、工增多,去外地经商现象又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照看,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 监管教育严重缺失,一些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发生恶性事件。“留守学生”现象的存在及少数“留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及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难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养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此,我对襄阳县几所乡镇中学九年级 1450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

10、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占年级的 49% ,父母只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占 28% 。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与留守儿童的长期交往中,我发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

11、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2、“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学习习惯。在学校住宿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自信心不足及学习成绩差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3、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决定因素。他们与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文盲的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指导,与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异也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

12、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4、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 “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极差,伤亡事故也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

13、很容易遭受伤害。 鉴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实施有效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培养手段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三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其培养机制。 其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驿站,用关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 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得到的是父母回家以后由于愧疚感而采取的所谓的“补偿”畸形的溺爱,代替了亲情之间的那种体贴入微而又严格管教的正常关爱。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他们的喜与乐,分担他们的忧与愁,教师要担当起“朋友”和“父母”的

14、角色,成为他们感情的寄托和依靠,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向,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句赞扬和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对待,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使家庭教育的不足得到弥补。 其二、完善家长学校,构建家校共管平台。 我们每个乡镇学校都有家长学校,利用节假日对家长进行培训开会学习,利用寒暑假开设短训班,轮流培训每位家长,构建家校共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平台,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教育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

15、多的钱,让孩子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 2 、教育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 3 、教育父母要掌握较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教育父母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