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51472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题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题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工作总结.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 开放的课堂才会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可以通过“开放的课堂”,不断地尝试各种有益于学生“思维成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一、 打破常规、挖掘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一位同学在测一枚“玉偑”密度时,由于体积太大,无法直接用量筒测量它的体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同学之音探讨,甚至产生要将玉偑砸碎,一位学生眼晴一亮,想出了一种“替代玉偑体积”的方法:先在一个较大的烧怀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玉偑放进,标记出液面上升的位置,再将玉

2、偑取出后,向烧杯中一个一个的加小石子,一边加石子一边观察,直到液面上升到刚才标记的地方,这就说明小石子的总体积,这种做法的独特之处:首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有机会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其次让学生通过探究,凭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水平有效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后面的艰辛;再次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超越自我,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学会求异思维,感悟出“体积等效思想”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升华。二、 适时点拨、抛砖引玉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知识的积累就是一个不断置疑而后解疑的过程,“教学”之本贵在“点拨方法”。一位学生在测量核桃的

3、密度时,想用“排水法”测体积,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用细线系好核桃,压入水中时,核桃总会浮出水面,他非常着急,当我走到他旁边时,他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我,我微笑着问他:想让它沉下去吗?他点点头这时,我取出课前准备好的细针,对他说:“这根针对你有帮助吗?”他想了想,还是摇摇头,我鼓励他说:“别着急,同桌讨论一下。”当我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再回来时,他兴奋喊到:老师,我们想出来了,用针把经压下去就可以了;接着旁边的一位同学也忍不住,自动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方法,先用排水法测出一个小铁块的体积,再把核桃和铁块系在一起,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总体积,二者相减就是核桃的体积,同学们越说越高

4、兴,越说激动,整个教室就像一盆沸腾的开水。三、 巧设情景,开拓思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是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才会让学生提出新创见,在复习“力学实验”时,我在讲桌上摆了一大堆器材,“天平、烧杯、牛奶、豆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微小压强计、弹簧秤、铁块、木块。”学生们开始猜测这节课内容:有的说:测密度,有的说测压强,还有的说测准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想让同学们选择恰 当的器材,自己设计出比较“牛奶和豆浆密度大小”的方案;凡说出一种方案的奖励一个口香糖,学生们一下乐了,情绪非常高涨,主动地进行讨论,我原想能设计四种方案的奖励一个口香糖,学生们一下子乐了,情绪非常高涨,主动地进行讨论

5、。我原想能设计四种方案,出乎我意料的他们利用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一下子设计了六种方案。即:方案一、取质量相同的牛奶和豆浆,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方案二、取体积相同的牛奶和豆浆,比较它们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方案三、用“小压强计”测量相同深度处牛奶和豆浆的压强,压强大的密度大、方案四,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一端扎上橡皮膜,分别放入深度相同的牛奶和豆浆中,比较上台阶皮膜内陷程度,内陷程度大的压强大,方案五、利用“称量法”测出同一铁块浸入牛奶和豆浆中浮力的大小,浮力大的液体密度大,。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必要途径之一。可以探寻出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渠道”,

6、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四、 转换角色、学会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提高,一次讲习题课时,我端了一烧杯水,一个木块,对同学们说:平时都是老师给大家编题,咱们今天能不能改变一下方式,同学们自己能不能编题。大家一听,觉得非常新奇好玩,但双不知人何编起,我把木块拿在手中引导他们从最简单的知识占找突破口,并要说出自己依据的原理。第一个学生说:如果一只木块的质量为100g,求它的重力是多少?这是考察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我说:不错,继续思考!第二个同学接着说:把木块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这是根据漂浮时二力平衡原理,第三个同学迫不及待的提问:木块

7、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这是依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排开水的体积;第四个学生兴奋地说:木块放在水中后,液面升高多少?这是根据物体进入水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再附加烧杯的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这是根据液体压强公式;下一个学生更是忍不住 地说:要使木块全部进入水中,上面应加多大的力?这是将研究对象化零为整;下一个学生更为兴奋的说:要是木块刚好全部进入水中,下面用多大的力去拉?这是依据逆向思维原理,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发拧教学民主,把学生看成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敢于“居高临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还回了学生作为“主人”的一份“自信”,为培养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尊重、理解、信任的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试、敢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敢于实践、独立思考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开放的课堂,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开放的课堂,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金库的钥匙”;开放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吴晓林 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