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道设计说明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51070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行道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步行道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步行道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步行道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步行道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行道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行道设计说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步行道总说明书第一篇 总说明书施工中注意局部说明优先)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一 )任务依据1、有关各种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2、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参照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参照主要参照: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5768-199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50220-95)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2、行业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37-20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D20-

2、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规范( 5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F40-2004)3、地方标准及其它规定文件(152-2010)(08-39-9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执行情况。 湄潭县桃花江步行道工程项目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对路线、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地质等规范中涉的内容均参照 执行,以确保设计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工程是以人徒步行走锻炼,休闲为主要用途的道路,在紧急状况 下要能用作抢险救灾用人员通行。(

3、三)测设经过我单位于 2015 年 7 月 17 日根据工可资料确定的路线走向,组织路线、桥涵、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实地踏勘,于 2015 年 7 月 17 日至 2015 年7月 31日进行外业勘察及内业资料整理,接受并通过单位组织的中间检查及外业验收。二、现有道路及设计情况1、道路等级:非机动车道2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5 年3 、计算行走速度: 54 、荷载等级:道路路面设计荷载:行人、栈道按 5 每平方米起点位于湄潭县黄家坝镇邓家寨桥处,起点坐标为 3070892.9180 , 442881.3472 ,该处设计标高按控规标高 755.200 ;终点坐标为 3071788

4、.9902443249.6505 ,该处设计标高按控规标高 759.270 。起点桩号 K0+000 ,路线全长 1320公里。路基宽度 3.5 米,路面宽 2.5米,局部有人自 行车道宽 3.5 米(限于现状已经修了车道部分);路面设计为16,其中级配渣石填隙计 10,彩色透水砖面层 6。根据施工图文件,本项目主要工程见表:主要工程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路基挖方M36302路基填方(建议全用河卵石和河砂)M322全填砂石3面层:彩色透水砖M21759.8厚6面基层:级配渣石M21759.8厚104涵洞个85桥座16栈道m375三、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设计路线沿线地形为重丘

5、地形,地形高低差异较大,位于云贵高原低山侵蚀地貌海拔高程在750.00-789.100米之间,相对高差39.10米.主要的山峰,河流受构造及岩性控制较明显,其走向与构造方向一致,测区为岩溶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及堆积地貌等多种低山地貌类型。2)区域地质稳定性的评价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测区属于扬子淮地台南东缘,贵州高原黔北台隆地区。3)水文地质评价勘察区地表水水系发育,建设施工用水就近抽取。勘察区地下水的形成与气候、水系、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区内出露地层较多,一般白云 岩、灰岩、砂岩含裂缝水和溶隙,为含水岩层泥质白云岩、泥灰岩、为相对的隔水层,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岩类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类

6、。4)地震基本烈度采用及大型工程构造物区域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情况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8306-2001 (2008年修改版),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克,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秒,从地 震动峰值加述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 查得沿线地震烈度小于W度, 属于基本稳定型和稳定型, 参照交通部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004-89、 公路工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D60-2004D的有关规定,可以不作抗震设计。5)气温、降雨等基本情况本项目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夏季雨量集中。区内年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气温在2527度,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气温在46度,年

7、极端最高气温 39度;年平均降雨量12001053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对集中在410月;无霜期为300天左右,区内年日照在1163142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082%;气候灾害主要为冰雹、暴雨及凝冻等.气候对公路建设比较合适,但该区雨量相对较大,可能对公路建设存在水毁方面的隐患。6)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及相应处理方法本项目不良地质现象:1、四、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关系本项目沿线除片块石需要远运外,其他材料均可就近利用,最好与河道清理结合用河内的砂石做填料。沿线均有电网,在与供电部门协调后均可 搭接,最远距电源 3。两侧水源较近,可以就近取用。车道两侧不得任意弃土或取

8、土。五、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本项目沿桃花江边布设,建设对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有地定的破坏,施工中不得就近弃土石或取土石,本次项目测算时按取弃土平均3公里计算。六、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起终点、路线走向、中间控制点、工程方案、路基路面的设计原则、桥涵的设置等均与工可报告审查意见一致。七、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和计算机应用的情况根据工可资料确定路线走向,组织路线、桥涵、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实地勘察,确定具体线位,力求线位准确,工程量省,造价经济。外业采用经纬仪、水准仪、皮尺和花杆等进行平、纵 、横控制测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测量的精度;内业全部

9、采用计算机进行平、纵 横及结构物的设计,保证设计文件的准确性美观性。施工图设计文件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八、与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本项目的路线方案、桥涵方案、中间控制点等在工可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征求过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当地政府及有关主管 部门同意路线方案。九、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一)、面层设计1 、一般步行道路面结构6 透水砖(缝 15 填细石粉)10 级配渣石层辗压密实5-8 渣石挤压(面密度 50%)3 次基层3 、仿木步行道路面结构(只用于栈道)仿木面层做一次钢筋混凝土基层5%后就联系设计修改为台阶,台阶高不大于12二)、路基设计(动态设计,尽量减少挖填方量,尽量运用

10、原有地面做基层,当坡度大于1、标准路基必须密实、平整、均匀、稳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设有路拱。遇有局部翻浆,软弹等现象,应采取换土等方法处理 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2、土基处理填挖前路基范围内(包括放坡)应清除杂草、淤泥及其它不利于路基稳定的腐质物等,然后再填方或挖方至路基设计标高,并进行路基平整。因没有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本设计对本项目各里程的换填深度按现场实际处理。施工时需根据最终的现场实际情况是否有出入再联系业主单位通知设计做 调整。3、边坡设计(1)路基边坡坡率1 ) 一般路堤一般填方地段,当基底情

11、况良好,路堤边坡高度及坡度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表 3.3.4 规定办理,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 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2 ) 一般路堑本工程设计没有大于 1 米以上的路堑,如施工放线中发现,及时通知设计处理。3)栈道栈道分四种不同的位置尽行设计,因没有地勘资料,进行动态调整,设计图只是做了通用布置。4、填方路基填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一般地段原地面需要清除杂草,原地面每次用5 至 8 渣石花撒 50%并夯压 3 次;如原地面潮湿,应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压实度;为保证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填筑宽各增加20,碾压完毕进行

12、削坡处理。水田、堰塘地段,应视其具体情况采用排水清淤或抛石挤实。若水塘还保留一部分,则应按浸水路堤的要求修筑。6 、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对中线控制桩及水准基点进行校核,校核无误后方可施工。(2)道路平面图已开口和未在图中表示的现存道口及单位进出口,在施工过程中要现场接顺,考虑道路两侧绿化休闲开发,挖方段与填方段均作 放坡处理。相交道路均为规划中的道路,施工时应预留道路路口。(3)在道路开挖过程中必须作好排水工作,疏导、堵截、隔离对路基有害的地表和地下水。(4)、 本说明未尽事宜,参照相关规程、规范并及时联系设计处理。三)、附属工程设计 1、无障碍设计:本工程是休闲步行道,未进行无障碍设计,

13、相关人士如进入活动须有人陪同。十、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1 、 材料片石: 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岩石,边长一般不小于15 厘米。水泥: 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集料: 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并满足级配要求。 细集料: 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机制砂,并满足级配要求2 、3、4、5、6、其它未尽事宜,及时联系设计现场处理或按相关规范执行。十一、施工组织建议本工程建设工程建议为 5个月,拟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施工组织以施工过程中的连续、平行、协调和均衡为基本原则,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合理而最低限度地配置施工场地,既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又避免频繁调动。2)机械设备、工具周转性消耗材料等尽量重复使用,以节约费用。3)尽量减少因施工组织不当引起的停工待料。本项目为人行步道,不另设施工便道,全线应考虑以专业化、机械化施工为主。定测过程中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均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布置,施工组织应合理,整个施工应从所先路口推进成基层,退回完成面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