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的的读后感.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50117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的的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礼记》的的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礼记》的的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礼记》的的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礼记》的的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记》的的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的的读后感.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记的的读后有感想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我国古代比较早和比较系统的教育专论。它以精髓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我国古代教育的作用、教育制度、讲课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关于今日的教育讲课有很深刻的启迪意义。下边是为你们整理的礼记读后有感想,希望你们可以喜爱礼记读后有感想1讲堂练习,试卷中“名篇名句”题波及到礼记学记的一个句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好多同学没有写上。再联系从前试卷中出现过的“玉不琢,不可以器;人不学,不知道”等句子,我感觉是时候集中学习学记了,于是我整理有关资料,为同学们印发了学记全篇,并把它作为课文来研读。在讲堂学习中,我们除了达成词句理解外,存心张开思虑有关

2、教育的问题,产生了好多感想,我们分几个部分来谈。今日我们先看开篇两段发虑宪,求和蔼,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可以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讲课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这两段谈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此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和“建国君民,讲课为先”是重点句,它站在治理国家、管理和教化百姓的高度来谈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实在是了不起的思想。于是我们不由需要反省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第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可是把教育看作培育人才的门路,看作为经济服务的手段,而忽略了教育和

3、受教育过程自己就是目的。第二,我们现在好多地方的中学教育已经完好沦为“应试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学和就业,教育的过程就只剩下了做题和考试。我们过于重申教育的功利性,重视教育的短线作用,而关于教育“培育健全的人”“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等则大大淡化甚至排挤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这实在是教育的沉痛。礼记读后有感想2今日我们来看学记中的一段话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可以安弦;不学博依,不可以安诗;不学杂服,不可以安礼。不兴其艺,不可以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4、。这段话谈的是正业与居学的关系,即讲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讲课准时令进行,在学校学习正式课业,而回家或放假时也有作业。难能难得的是,学记把讲堂学习和课外学习都看得很重要,并且二者亲密有关。课外学习可以培育兴趣,广阔视线,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也是对讲堂学习的增补、坚固和加强。比方,在课外自行练习“操缦”(弹奏杂乐),讲堂上就能很好地学习抚琴;在课外学习“博依”(比喻修辞),讲堂上就能很很顺利地学习诗经;在课外学习“杂服”(洒扫应付之事),在讲堂上就能很好地学习礼仪。总而言之,课外积极主动地学习各样杂艺,既可发展自己的潜能,又可激发学习正业的兴趣,大大促使了讲堂的学习。关于这类讲课思想,一般

5、论家称之为“藏息相辅”原则。在学校,在讲堂上,就要专心研修主业;在家里,在讲堂外,就要按自己的兴趣自由学习。藏息相辅的讲课原则,是一种很大气、很前沿的教育思想。反省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反省现在有些学校的“牢狱式生活”,反省现在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数理化”的现状,我们深深地感觉羞赧和不安。值得有幸的是,我们学校在抓好平常讲课的同时,已经张开了丰富多样、生动开朗的第二讲堂,我们已有各样社团30多个。第二讲堂和社团活动的张开,不只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并且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喜爱学校,热爱生活,乐于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礼记读后有感想3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6、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又远超于荀子。这部书堪称是无奇不有,它以礼乐为核心,所论述的思想,包含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朝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朝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所以可知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找寻思想资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单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包含的那股兴盛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推行的时代,天

7、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道德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誉,和平共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看作子女,这样使老年人可以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获取优秀的教育,使年迈无偶、年幼无父、年迈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获取奉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成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其实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掉光彩,到现在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激烈神往。打开我的笔录本,簿本上摘录的第一句话即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

8、文字“博学之,审讯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识要详尽地咨询,完好搞懂,要谨慎地思虑,要理解地鉴别,要确实地力行。”我常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博学之”即讲学习第一要广泛的猎取,培育充分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念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以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广博和宽容。唯有广博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拥有世界目光和开放胸怀,真实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而“泛爱众,而亲仁”。所以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超出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讯”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终归,要对所学加以思疑。问过此后还要

9、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认真观察、分析,不然所学不可以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淆,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后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扎实实,全心全意,不屈不挠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实做到“笃行”。这句话常常提示我在工作中重视学习,不只是要精晓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余方面的优秀书本,不停提高个人的综合修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其余在平常还要多与身旁的同事朋友交流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关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

10、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讨教。其余,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致使用。在这部书中,我也认识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发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典等礼仪规范的解说。可以说,礼记的出现,标记住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这部书关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仪仍有很好的启迪和教育研究利处。自然礼记中的部分文字也内含全力保护封建等级制度及固执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以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觉到那沁人的芬芳。礼记读后有感想4今之教者,呻其

11、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从而无论其安,令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呻,朗诵。占,音(chn),同“觇”,凝视。毕,竹简,这里指书。“呻其占毕”意为“盯着课文高声朗诵”。讯,见告,劝告。“多其讯言”意为“一味地灌注”。及,迫切。数,音(shu),多次。“及于数从而无论其安”意为“一味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悖,违犯讲课原则。佛,音(f),佛戾,违犯,违犯。“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师在施教中违犯讲课规律,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质。隐,痛恶。疾,恼恨。“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

12、难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师讲课不妥,使学生痛恶自己的学业,并恼恨自己的老师。刑,成功。这一段列述讲课上的各样失误,关于今日的讲堂讲课有很大的警告。失误一,讲课形式单调,照本宣科,满堂灌,使学生不可以自主学习,缺乏独立思虑,不可以贯穿交融。失误二,讲堂讲课以教师为中心,不研究学生的学情,不从学生实质出发,不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色因材施教。失误三,不可以调换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害怕,不可以从学习中体查收获和快乐,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学记很早就注意到讲课中的缺点,并明确提出警告,可是,时到现在日,这类违犯讲课规律的现象仍旧广泛存在,甚至根深蒂固。2008年1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地观光了杜郎口中学,并依据我校实质,推行了“新讲堂”。新讲堂的主旨是讲课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