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知道意见.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7808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知道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三知道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三知道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三知道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三知道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知道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知道意见.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三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第三章 必修课程历史一、教学内容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历史,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这一模块共设有8个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5)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前五个专题所涵盖的是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些内容,后三个学习专题所涵盖的是世界史意义上的

2、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些内容。八个学习专题共同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的主要学习内容。人类思想文化的历史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政治、经济领域,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基本表征。通过对东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演进,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仅能选取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八个专题。我们力图通过这八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发

3、展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孔子 孟子 荀子 儒家思想的形成(2)董仲舒和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3)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特点本专题主要内容为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的大致经过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特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着重了解和掌握儒家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四大发

4、明 天文学和数学 医学与药物学 中国科技发明与世界文明(2)汉字的演变 绘画艺术成就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4)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本专题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需要掌握古代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掌握各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以及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开眼看世界”与新思潮的萌发 “西学东渐” “体”“用”之争 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 (2)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

5、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本专题从思想史的角度讲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寻求自强救国道路的历程,包括维新思想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的过程,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影响;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4)“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本专题讲授20世纪以来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理论成果,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认识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力地指导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推动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认识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既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有着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不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精神。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两弹一星” 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重大科

7、技成就(2)“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的摧残 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的成就 (3)建国初期教育事业的兴办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成就 本专题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我国科教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总结“双百”方针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认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伟大意义,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勇攀科技高峰的坚定信念。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 人文精神的内涵 (2)薄伽丘、但丁、达芬奇

8、、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3)马丁路德、加尔文登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的含义(3)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本专题讲授了西方思想发展的简史,重点突出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要求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文主义在西方发展的脉络,认识到任何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1)伽利略 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达尔文 进化论 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3)瓦特与蒸汽机 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研制发电机 格

9、拉姆发明电动机 爱迪生的发明 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量子理论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提出的意义 (5)电脑与网络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专题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讲授,要求学生切实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现象等,认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前所未有深刻的影响。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拜伦、雪莱、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狄更斯、托尔斯泰、罗曼罗兰、 海明威、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学成就 (2)大卫、德拉克洛瓦、米勒、列宾、凡高、毕加索等任的主要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贝多芬、舒伯特、小约翰施特劳

10、斯、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主要作品 爵士音乐 摇滚音乐 (4)电影机的出现 电影技术的进步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专题讲授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历史影响,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教学指导建议及案例评析(一)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必修模块的教学意图1、从新旧历史学科体系的对比来看,以往的高中历史课程学科体系过于注重政治、经济内容,相对忽略思想文化内容。历史学习专题的设置,一改过去高中历史课程学科体系厚此薄彼

11、的弊端,体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政治、经济领域的基本思想。这样,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进程,从而有助于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2、从历史的整体目标来看,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目标的实现: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和原来的通史性课程体系要求全面不同,新课程一个单元侧重解决一个问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具体知识。例如第八单元是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本内容相对比较繁杂,流派多、人物多、作品多,学生识记比较困难。

12、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要的是通过典型文艺作品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文艺作品创作风格,以及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从而培养学生从文艺作品中看历史和从历史背景中理解文艺作品的方法和能力。又如:关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教学内容,应该则重通过文艺作品、宗教改革的内容、启蒙运动的思想等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解读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和发展。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方面,适当介绍一些思想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优秀品德、名言名句等,引导学生感悟他们的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高贵品质等,陶冶自己的性情,提升自己的情操。二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

13、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认识、理解、尊重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三是不能忘记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不能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丧失自我,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自觉传承。三从历史的具体的课程目标来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是什么”和“有什么“的问题。即中外历史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想和文化、科技是什么,这些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文明成果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过去的通史教材和纲要的重点在解决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的问题。这种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中历史编排体系的变化,必修的思想、文化、科技的背景主要在必修和必修中找到答案。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就会出

14、现不必要的重复,延误模块教学时间,打乱我们整个教学计划。四从历史的主体内容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要理清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两点:一是思想文化成果、科学技术成就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并适当联系必修1和必修2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上任何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都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基础为条件的,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思想文化成果对社会的发展亦有或大或小的反作用。二是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的结晶;反之,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也离

15、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二)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1、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在新课程形势下的“一标多本”,要求我们的教师特别注重课标的地位。如果说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能动摇的话,那么编者是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和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教材的编写。由于编者关注的着眼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版本的教材。所以,我们要在课标的指导下,理解和消化教材。2、及时“充电”,补充和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本模块教学的需要。必修三涉及到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较多,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恐怕很难胜任新的教学任务,必须不断地通过多种的方式学习,最捷径的方式恐怕是通过网络学习和向其他学科教师及时请教交流。案例一:必修三第一个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阐述从先秦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历史,尤其是儒学的发展。儒学自孔子以降,发展到董仲舒时取得国家正统的地位,宋明两代则为儒学的新时代,宋明理学更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从而认识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然而,单纯了解宋明理学家的基本思想以及代表观点,是不足以认识到宋明理学会被看作儒学发展第二期象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