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41670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学校教育,育人为先。但是近年来学校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德育的对象是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他们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如何对待学生?这个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似乎应该静坐再次思考一番。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事必要牵涉学生观的理念。何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它决定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观念决定着行为,看来究竟如何看待学生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现在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学生观,那就是以平常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基于这种新观念,我认为我们应该这样来对待学生:一、热爱学生 怎样

2、才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感染力?除遵循固有的德育原则和方法外,还应重视美学对德育工作的指导和渗透。德育工作者首先要“美”,这个美就美在对学生的爱。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有句话:“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如夏夜明亮的星光;教师的爱又如冬天里明媚温暖的阳光;教师的爱更似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它温暖着学生、指引着学生,使他们能够朝着健康的生命轨迹前行。拨指细数,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哪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不是充满着对学生的挚爱?斯霞、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等,他们研究教育,研究学生的根本不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吗?那么热爱学

3、生又如何表现呢? 1、相信学生 六班一个叫岳明的学生,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思想单纯,学习较差,每门功课都只能是4、5分,在老师眼中是标准的“笨孩子”。这样一名学生,按理说好多老师遇到了都会选择放弃。但是袁振华老师没有放弃他,而是充分地相信他,然后有计划地开展转化工作。首先树立岳明的自信心,多次谈心,寻找闪光点,然后给予学习上的方法指导,手把手地从写好每一个字开始,给他指导,给他鼓励,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地表扬。他的进步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于是信心倍增,更加努力。现在他性格开朗了许多,乐于与同学和老师交谈了,考试成绩也上升到了四、五十分。这对于他来说,真是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发展。连他父母都惊讶

4、他现在的表现。 以上这个实例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实,每一朵花都有开花的权利。教师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正视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为了一切的孩子”。 2、走进学生 关爱学生就应走进学生,因为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需要“关注”,需要“曙光”,需要“牵引”,需要“感动”。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的内心,有效地开导和指引。 五班一名叫陈辉的学生,是刚从初小转学而来的。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内心充满了恐惧。从不与他人交往,以至于后来发展到必须让妈妈来校陪读的程度。班主任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了解到他首先是对陌生的一切的害怕,其次

5、是对体育老师的害怕(因为体育老师曾让他罚跑),他感觉整个校园就像是一座阴森森的地狱。这些在常人眼里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他的心里却形成了极大的阴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是班主任始料未及的,这完全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啊!后来,班主任老师就带他去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然后利用一切机会来鼓励他,调动所有学生来帮助他,和他一起游戏,交流学习。经过半学期的转化工作,陈辉同学已逐渐适应了学校和班级的生活、学习,终于可以脱离妈妈的怀抱独立生活了,终于可以微笑坦然地面对一切了。学期末的一首诗稻草人还发表在了中国少年儿童杂志上。孩子终于走出了心灵中的阴影,带着自信,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所有困难,向前迈进。而这一切都应该得

6、益于他有一位细心、耐心又善解人意的班主任老师啊! 3、赏识学生 身为教师,由于每天都要碰到学生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好多时候会对学生产生偏面的认识和评价。眼中满是学生的缺点,总认为孩子们做得对是理所当然的,而做错了却是万恶不赦。渐渐地,学生在教师心中都如一面面魔镜,只会照出其丑陋的一面,而照不到他们闪光的一方。发生在学生个体身上,我们也经常会用老眼光、固定的目光来评价学生,似乎差生永远不会有好的时候。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某校有一次几个学生上课期间外出游玩,与之为密友的另一名学生张某那次没有参与。事出后,张某很自喜,特意去告诉老师,想得到赞美,谁知被冷眼冷语地简单打发掉了。 我们都知道

7、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但是在遇到现实的问题时往往就不这样做了。素质教育观念一书中谈到:“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当然“赏识”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通过“赏识”这一视角,来探知教育的奥秘。赏识学生,是换一种眼光看待学生,是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学生,是换一种心态来对待学生。相信,这样我们会更多、更深、更全地了解学生的。 二、发展学生 现代德育是主题性德育、发展性德育。它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面向学生的全体行为;它不仅要解决学生对德育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压力下,学生已俨然成了一部

8、部的机器、一座座的雕塑。失去了活力,没有了个性,变得只会考试。这是多么可怕的教育状况呀!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发展学生:“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这次课程改革力图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的形式,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的发展方面具体化。”“评价体系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这些呼声无一句不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令人沉思。那么,从哪些方面来发展学生呢? 1、知识技能的发展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发展学生整体素养的基础。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的,而非灌输式、“填鸭式”、强制性的。尽管新课程呼声很高,但真正让老师放开手脚大胆实施还是有

9、困难的。我校六班眭金和老师有一节课印象特别深刻。苏教版十一册精读与泛读是一篇阅读课文,这次他尝试着不备课走入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读完后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圆其说,热情较高。老师夸奖他们有学习的方法,然后引领他们提问题,最后组织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节课上,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而且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课堂表现出空前的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课后还有许多学生围着老师说这节课上得太棒了,他们很开心很有收获,希望老师以后每节课都能这么上。是啊,为什么我们老师永远要扮演牵牛夫这一角色呢?为什么不能让他

10、们自由地寻找芳草呢?为了学生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主动发展,我们真应该放放手了! 2、身心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心理、身体健康的问题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现在社会上由于心理问题而自杀、杀父弑母、出逃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教育的疏忽和失败。 在学校里,主科教师抢占副科(暂且这样划分)课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主科教师总是不辞辛劳地为学生补课,因而就占用音、体、美等所谓的副课时间。学生频繁地游离于语、数、英课堂作业之中,严重摧残了他们的身心,使之变得压抑、苦闷,失去了童真、童趣

11、,享受不到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逐渐地心理变得扭曲,他们会将这一切归结为是教师、父母或所有周围人的错,最终导致出现过激行为。 这些现象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我们真的要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呀。我校六班胡金环老师有一次发生的事就令她颇生感慨。一次劳动课,由于特殊原因,她让学生们去打乒乓球,决定一出,学生竟惊讶地呆坐在座位上,因为他们不知道老师的决定是真是假,都不敢妄自行动。等老师重复一遍并告之是真的后学生这才解除顾虑,快步地冲向操场。后来,胡老师也跟随去了,与孩子们一起打乒乓球。顿时歌声、笑声回荡在操场的上空,此时的教师和学生就像朋友一样,在尽情地玩乐着。当天的日记本中,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

12、生写到了这节课,都觉得这节课太快乐了,令他们终身难忘。可还有些学生认为胡老师的这种做法始料未及、不可思议。瞧瞧,孩子们把这些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居然都当成是一种恩赐了,他们的心声真让听者觉得心痛啊! 3、情感品质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其实每门学科的教材内容中都忽多忽少地渗透着这方面的教育:善待他人、尊老爱幼、抑强扶弱、尊重自我,等等。但是我们更强调态度、行为、感受背后的真实性。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感受,而一味地传授自己的价值观念。有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第一册语文白头翁的故事

13、,课堂结束前在讨论白头翁的品质时,好多学生都说白头翁做事有头无尾、偷懒、没有恒心等,老师欣然点头称是,因为说到老师心坎上了。但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天天衔树枝,是挺累的。”老师听后顿怒,于是问其他学生:“天天衔树枝累吗?”学生在老师的暗示性提问下都说“不累”。课后这位教师觉得课堂上这一块的处理太粗糙、牵强附会了。天天衔树枝的确是累,学生的感受并没有错啊。我想:如果老师当时能紧接着问一句:“那么要学本领,怕累行吗?”这样就能使学生认识到这不是累不累的问题,而是克服累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是极其有助的。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它既然是主旋律,那么就要研究它智慧性的落脚点。陶行知先生有句话:“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我们应该善于从生活、课堂的点滴细节中去寻找德育的落脚点。抓住契机开展德育。我想:热爱学生是情感基础,发展学生才是最终的目的。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关注学生、探讨学生、研究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肩负着学生快乐、健康、发展的重任去面对每一名学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