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415709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发展后续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太白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文提纲】 一、太白县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发展现状 (一)经果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木本中药材产业初见成效 (三)生物质能源林产业潜力巨大 (四)特色养殖产业初具规模 (五)林副产业亟待开发 (六)森林生态旅游业开局良好 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后续产业基础好,但尚处在起步阶段 (二)后续产业发展导向不明确,缺乏统筹规划 (三)管理不规范,缺乏技术力量和技术服务 (四)产业开发不够,抚育管护投入不足 (五)品牌意识

2、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三、后续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发展思路 1、发展林产业,依林增收 2、发展特色养殖业,依畜增收 3、发展种植业,依地增收 4、发展非农产业,依副增收 (二)对策建议 、健全机构,规范管理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3、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培育龙头,示范带动 5、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效益发挥,对今后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亟需解

3、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太白县实际,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和具有优势的六大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后续产业发展思路和五点对策建议,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退耕还林产业发展生态林业 【正文】 近年来,太白县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明晰产权,盘活了林业资源,调动了林农发展生产, 壮大产业的积极性,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路子。但是,如何进一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发展,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紧密结合县情实际,进行了深度调研与思考,提出了加快后续产业发展的

4、几点对策建议。 一、太白县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发展现状 19年以来,太白县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始终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突出林业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建设,累计实施退耕还林7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8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82万亩。涉及全县5个乡镇,66个行政村的71农户,人口37742人,已累计向退耕户兑现政策补助资金4504万元,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受益1127元。退耕还林带动了全县生态建设步入快车道,国土绿化明显加快,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全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传统耕作方式逐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初步显现。

5、 自1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太白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按照“生态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导扶持、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大力发展名、特、优林业产业,全力推进基地产业化发展,林业后续产业初见雏形。 (一)经果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太白县经果林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板栗、核桃、花椒等干果类;桃、梨、李、猕猴桃等水果类;板栗主要分布在黄柏塬和太白 河地区,核桃主要分布在桃川、高龙、鹦鸽三乡镇。花椒以靖口镇为中心并向周边乡镇辐射。桃、梨、李、柿子、猕猴桃等水果主要分布在咀头、桃川、鹦鸽地区。通过集约经营已形成规模的特色经济林木有核桃、板栗、花椒。到

6、202X年底全县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6.5万亩,其中板栗26万亩,核桃2.42万亩,花椒1.万亩。 (二)木本中药材产业初见成效。 通过退耕还林,发展山茱萸、杜仲、厚朴、五味子中药材林.万亩,主要有山茱萸、杜仲、厚朴、乌茱萸、五味子。山茱萸主要分布在黄柏塬、桃川、鹦鸽,杜仲、厚朴主要分布在黄柏塬,幼树生长良好。乌茱萸、五味子经过科学管理已开始结果。 (三)生物质能源林产业潜力巨大。 太白县生物质能源资源不与林业争地、不与人争粮,能够实现产业与生态共赢,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健康发展。近几年来,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县发展能源林3.77万亩,其中油质能林.27万亩

7、,主要有兼用林花椒1.7万亩,主要分布在靖口镇,漆树1万亩,全县各个乡镇均有分布。以培植业原料为主的木质能源林栎类1.5万亩,主产区在黄柏塬、太白河、王家塄。 (四)特色养殖产业初具规模。 我县林业特色养殖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年以后开始规模化养殖,养殖种类主要包括林麝、野猪等,发展模式为“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分别成立了太白县野生动物繁殖场(林麝养殖)和太白县特种动物训养繁殖场(野猪养殖)。太白县野生动物繁殖场(林麝养 殖)由户养殖户组成,主要分布在太白河镇和王家楞乡,共5只,种源主要以引进为主。太白县特种动物训养繁殖场(野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咀头镇大沟塬村,现已发展3户专业户,养殖存栏数

8、12头,种源主要来自野外抢救及猎捕;蛇类养殖刚刚起步,主要品种为大王蛇,现发展户,养殖数量5条左右。 (五)林副产业亟待开发。 自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县林副产业受到很大影响,木竹、栓皮生产受到限制,香菇、木耳生产受到禁止,但我县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绿色产品,其中以蕨菜、香椿、枪头菜等山野菜,以猪苓、天麻、玄参等为主的珍稀中药材分布广泛,从目前发展来看,由于投入少,品质差,收益低,制约着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对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加工和销售缺乏有力的组织与协调,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业优势不明显,没有名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龙头企业

9、带动,生产力水平低下,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六)森林生态旅游业开局良好 太白县依托国有靖口林场,于22X年7月开发建设了青峰峡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430公顷,开发旅游景点20余处,园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202X年接待游客4.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达1350万元。 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后续产业基础好,但尚处在起步阶段 从总体上看,全县后续产业发展的品种不多,资金上投入严重不足,规模不大,起点不高,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缺损,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技术奇缺,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后续产业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部分退耕农户存在“等、

10、要、靠”思想,只注重退耕还林的政策兑现,而不注重培育后续替代产业的长远打算;发展产业只顾眼前利益,缺乏统筹规划和市场预测,对市场风险考虑不够,存在盲目性;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初具雏形,形式单一,综合利用差,经济效益低,产业化建设还未真正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二)后续产业发展导向不明确,缺乏统筹规划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县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但对项目综合效益发挥和后期管理,政策引导不力。一是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巩固和开发缺乏深入研究,后续产业没有形成明确思路;二是对退耕还林新增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缺乏引导扶持;三是后续产业开发滞后,缺乏龙头企业的牵引,新增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

11、,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存在毁林复耕的隐患;国家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出台缓慢,后续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不能及时跟上,尚未培植形成适合区域特色的后续产业发展模式,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三)管理不规范,缺乏技术力量和技术服务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涉及的项目多,应成立统一机构管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生态移民、农民培训归农业部门管,补植补造、经济林发展归林业部门管,水利、扶贫部门也在各自的项目中规划了后续产 业。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分散,管理不到位,个别部门甚至只追求行业利润,没有注重后续产业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由于管理部门多,技术力量分散,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同时,专业

12、人员对后续产业品种的栽培、管理技术了解不精、不深,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更少。农民渴求的修枝培冠、施肥杀虫、保花保果、采摘储存等技术找不到咨询和服务的对象,技术推广仅限于培训会,现场操作少,缺乏技术入户最后一道坎,新技术推广落后。特别是经济林产业快速扩张和延伸,农户缺经验,缺信息,缺管理的矛盾突出,产业技术培训、宣传和咨询服务与产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四)产业开发不够,抚育管护投入不足 一是项目开发少,对有资源,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产业,如种苗、花卉等产业还未有效开发和利用;二是技术含量低,林木经营粗放,技术管理落后,传统经营思想浓厚,重造林轻管护,林分质量差,生产力水平较低;三是林副产品附

13、加值不高,大多数产品作为原料进入终端市场,产品开发不强,资源浪费较大。四是成长郁闭慢退耕农户缺乏抚育管护的主动性,大多退耕户只顾眼前利益,不注重后期管护投入,每年只是被动的对退耕林木进行除草、扩盘措施,有的甚至出现弃管现象,因此导致部分退耕地块由于扩盘、抚育、施肥等管护措施不到位及病虫危害、杂草荒芜等原因,苗木长势较差。五是由于林业技术力量薄弱,推广运用先进生产技术跟不上,退耕还林没有配套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和后期管护等科技项目支撑,直接影响退耕还 林质量和后期效益的发挥。 (五)品牌意识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县委、县政府树立生态立县方略,核心是富民,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大农业产业体系中

14、,除蔬菜部分产品从202X年取得认证,由传统农产品升格为“a级”外,林果业、畜牧业仍然停滞在传统农业产业阶段,其产品仍处在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水平,连“级”认证都达不到,更枉谈由“级”升格为“a级”有机认证。我县所有的农林牧产品均未进行原产地认证,生态优势区的生态农产品竟体现不出生态附加值,生态资源优势无法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造成我县农民增收乏力的突出问题之一。我县目前还无干杂果加工利用企业,更谈不上龙头企业带动,特别是对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缺乏后劲。 三、后续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发展思路 1.发展林产业,以林增收 以林增收是将退耕还林与“特色林业”相结合,就是以培养经济价

15、值较高的树种为主,提升品质,优化结构,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有规模、有特色、高效益的优势产业。针对我县实际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要求,以林地资源为依托,结合退耕还林,充分利用林上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一是发展特色干杂果产业。太白县发展核桃、板栗、花椒杂果经济林,特别是核桃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要用足用好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适地成片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引进优良品种,改进栽培 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优质高产,并努力扩大干果深加工规模,不断提高附加值。根据退耕还林总体规划,退耕地造林尽量选择核桃、板栗等兼用树种;要积极引导农民对原有经济林进行改造,调整品种结构;要按照品种优质化、种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加工精细化、经营产业化要求,在规划和种植时尽量推广栽植优质品种,标准化栽植,为后期加工奠定基础;要及早培植精深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