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404242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关键词:数学 课堂 有效 提问 教学策略摘要: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已成为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出示问题来联系师生思想、引起师生互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一堂课

2、的新旧过渡,直观演示、分析归纳、课堂练习、总结谈话等活动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提问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法。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具有深远意义。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分析存在的问题1有时候,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虽然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直接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了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思路。甚至完全控制了答案。2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过多,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教师只注重了教学数量,而不求教学质量。3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足够的时间酝酿和思考,但教师在极

3、短的时间内就叫停,使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思考问题的时间过短。4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二、有效提问的策略成功的教学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学生主动地学,有心致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必须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学会数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 “

4、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备教材要透彻。我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理解、透彻”的目标。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

5、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2、备学生要实际。教师必须要深入实际,把握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如,我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

6、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3、主体要突出。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会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所有的人都永远不可能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这种现象,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堂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

7、根问底的精神。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第二、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还要在每节课上创造质疑机会,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

8、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要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

9、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而要慎用诸如“很好”、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