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复习笔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3957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复习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 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 称为重伤风。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一、内经首先提出感冒的主因及主症,风邪为主,感冒的致病因素在于风邪,主症 以寒热、头痛、身痛为主。二、伤寒论已认识到感冒有轻重之分,并指出了轻重两证的不同治法,三.感冒的病因除六淫外,还有时行之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四、丹溪心法确定了本病治疗大法证候特征鼻寒、流涕、咳嗽、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楚不适、脉浮。病因病机一、六淫 风为春季的主气,六气之首

2、,外感为病常以风邪为先导。临床以冬春季节发病 率为高,且以风寒、风热两证为多见。二、时行病毒 致病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性。三、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诊断:感冒的临床表现,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 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体酸楚不适等。病程约五至七天左右。时行感 冒多呈流行性,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痠痛,全身症状明显,且可 化热入里,变生他病。鉴别诊断一、伤风与时行感冒的区别伤风外感六淫 以风为主冬春气候多变性

3、, 其发病率咼,一般 呈散发性病情多轻,全 身症状不重无时行 感冒时行疫毒季节不限,有广泛 的传染流行病情多重,病 急,全身症状 显著可以发生,表现 为化热入里,继发、合并它病、与肺系温病的早期鉴别感冒:发热多不高, 或不发热,服用解表药即可汗出身凉脉静。温病:发热,甚至高热服解表药后汗出,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一般症状恶寒怕冷,发热头痛,鼻塞声重,喷嚏流涕,或 有咳嗽,咽痒或痛楚,甚则四肢酸楚疼痛辨证要点本病为邪犯肺卫,故属表实证表寒证重轻无汗无苔薄白,脉浮紧表热证轻重少汗或有汗有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原则:解表达邪図寒证,佩热证,辛温发汗辛凉蓿热i凰 化凰兼夹:

4、署一袪署燥清燥,润燥虚体感邪扶正解表分型论治一、主要证候、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 咳嗽, 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主方:荆防败毒散。 加减:表寒重,加麻黄、桂枝以增加辛温散寒之力。风热证 症状: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 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脉: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 主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头胀痛较甚,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咯痰黄稠,配黄芩、知母;热盛配石 膏、鸭跖草;化燥伤津,口干舌燥,配沙参、天花粉。暑

5、湿证 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 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主方:新加香薷饮。 加减:暑热偏盛,加黄连、山栀、青蒿;湿困卫表,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里湿 偏重,加苍术、白蔻仁、法半夏化湿和中。二、兼证 风寒夹湿证 症状:身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胀如裹,肢体骨节酸重疼痛,咳嗽声重,鼻塞多涕。舌脉: 舌苔白腻脉濡。治法:疏表祛湿。 主方:羌活胜湿汤。 加减:汗少加豆卷解表祛湿;头痛、身疼加白芷祛风散寒;脘痞加苍术、厚朴燥湿宽中。 外寒里热证 症状:烦热、恶寒、无汗或

6、少汗,骨楚,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咽痛。舌脉:舌苔白罩黄 边尖红,脉数。治法:解表清里。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加减:表证重者,加豆豉、薄荷;里热甚加黄芩、芦根;咳甚加前胡、桑白皮。风热兼燥 症状: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多见于秋季。舌脉:舌红脉数。 治法:辛凉清燥。主方:银翘散合桑杏汤加减。 加减:灼热较重,加石膏、山栀。三、变证气虚感冒症状:恶寒较盛,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脉: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主方:参苏饮。加减:表虚自汗,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阳虚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舌脉

7、:舌 淡胖苔白,脉沉无力。治法:助阳解表。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兼气虚自汗,加黄芪、炙甘草血虚感冒症状: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脉:舌淡苔 白,脉细无力或浮。治法:养血解表。主方:葱白七味饮。加减:恶寒重,加苏叶、荆芥;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阴虚感冒: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主方:加减葳蕤汤。加减:阴伤明显,咽干口渴甚,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心烦口渴较甚,加黄连、竹叶、天 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针灸治法 :常感冒选大椎、肺俞或足三里穴发热者,上肢取曲池、合谷,配内关、手三里

8、;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并针刺十宣、少商、大椎等穴,以透邪泻热。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肃,肺气 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病名含义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以咳嗽并称,其含义与内经 相同。明赵献可医贯咳嗽论“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无声”。将咳、嗽分 为二证。分类沿革内经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胆咳、大肠咳、小肠咳、膀胱 咳、三焦咳”(以脏腑命名)。华佗将咳嗽分为“冷嗽、气嗽、鱢嗽、饮嗽、邪嗽”(病因 命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 支咳、胆咳、厥阴咳等(脏腑病位与病因病机混合

9、命名)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将咳嗽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所致三类。(病因命名)证候特征1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为其证候特征。2咳嗽、咯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3外感咳嗽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常伴脏腑 功能失调的证候,起病慢、病程长病因病机外感咳嗽病机关键为肺气不宣,病性属邪实;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病性虚实不一。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热,火能灼津成痰。咳嗽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肝密切相关。诊断1咳逆有声,或伴咯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可伴有寒热等表证,或有咽痒、咽疼等症;

10、内伤咳嗽,病程长或反复发作甚或咳而伴喘。鉴别诊断1内伤咳嗽、外感咳嗽鉴别点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新久新病久病起病急反复病程短长伴随症肺卫表证它脏形证病性邪实邪实正虚治则祛邪利肺扶正补虚,标本兼顾2哮病、喘证哮病和喘证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3肺胀有慢性肺系疾病经久不愈的病史,在咳嗽同时伴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 气短心慌,甚至面目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4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其特点为干咳,或痰中带血,或纯血无痰, 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5肺癌常以咳嗽或咯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 40岁以上的吸烟者,咳嗽多为刺激 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性辨证要点

11、1辨外感、内伤,分新久、虚实。 2辨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伴随症状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 若咳声高亢,病势急而病程短者,或伴咽痛,为外寒内热即寒包火,或风热引发。咳声粗 亢浑浊嘶哑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 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时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 燥阴虚。夜卧咳嗽加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病势缓而 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咳而声低气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3.辨痰的色、质、量、味:咳而少痰或无痰者多属燥热、

12、阴虚。痰多者常属痰湿、痰 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 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咯吐铁 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为痰热。痰味甜者属痰湿。痰味咸者属肾虚。分型论治1风寒袭肺 主症: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兼症:鼻塞、流清涕,头痛,四肢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主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咳甚加矮地茶、金沸草。 咽痒加牛蒡子、蝉蜕。 鼻塞声重加辛夷、苍耳子。 挟痰湿,咳

13、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半夏、厚朴、茯苓。 表寒未解,里有郁热,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 心烦,或有身热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 稠黄,咳时汗出。兼症:鼻流黄涕, 舌脉:舌苔薄黄, 治法:疏风清热, 主方:桑菊饮,。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脉浮数或浮滑。宣肺止咳。加减:咳甚加前胡、枇杷叶、浙贝母。 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 咽痛、声嘎加射干、山豆根。 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 夏令挟暑加六一散、鲜荷叶。3风燥伤肺 主症: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 连成丝,不

14、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兼症: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舌脉: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主方:桑杏汤,加减:若津伤较甚加麦冬、玉竹。 热重酌加生石膏、知母。 痰中夹血加生地、白茅根。4凉燥伤肺 主症: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 兼症: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脉:舌苔薄白而干。 治法:疏风清肺,温润止咳。主方:杏苏散加减,加减:恶寒甚、无汗加荆芥、防风。5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 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兼症:体倦,脘痞,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主方用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加减: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 脾虚加党参、白术。 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加减。6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 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兼症: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主方用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若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养麦根、 象贝母、冬瓜仁等。 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大黄。 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