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用番茄种植技术.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38542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酱用番茄种植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酱用番茄种植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酱用番茄种植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酱用番茄种植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酱用番茄种植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酱用番茄种植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酱用番茄种植技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番茄种植田间管理 技术培训 酱用番茄栽培技术规程 依托加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酱用番茄在喀什地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喀什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将会成为我国又一番茄酱生产加工的产业基地。因此,在总结喀什地区一些县、乡和英吉沙县周边乡镇和农场推广种植酱用番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英吉沙县及其周边地域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制定本栽培技术规程,用于指导英吉沙县及其周边地域内的农民种植酱用番茄,实现亩产68吨目标。1、选地与轮作要求种植番茄的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和保肥水良好地壤土和轻壤

2、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2%,碱解氮60/,速效磷20/,速效钾200/,土壤PH值6.57.5。轮作周期3年以上,忌迎茬和重茬种植番茄。小麦、水稻、玉米和 棉花是适宜的前作。避免与土豆、西瓜、烟草、辣椒、茄子前茬作物轮作。2、播前整地;播种前用机械对土地进行耕翻、耙耱、镇压等,使土地达到平整、疏松、保墒,是实现一播保全苗和为今后肥水管理的基础。整地要求做到 “齐、平、墒、松、碎、净”的整地六字标准。3、适期开沟、铺膜3.1、秋灌冬前耕翻后越冬的地在早春耙耱整地的基础上,于田间土壤解冻2325、机械能进地作业时,进行机械(或人工)顶凌开沟。一般在2月底3月上旬进行开沟、铺膜。开沟后人工及时按开

3、沟和铺膜标准辅助整理沟、畦,然后铺膜。3.2、初冬灌水或冬灌带冰水越冬的地,来年春季在机械能进地耕翻、耙耱整地的条件下,应及时进行抢墒开沟和铺膜。一般在3月中旬3月中下旬为开沟铺膜最适宜期。 3.3、开沟标准参数: 沟心距1.51.6m,沟口宽0.550.6m,沟深(垄畦水平面与沟底的垂直高度)0.280.3m,垄畦水平面宽11.1m。3.4、开沟要求:严格遵照开沟标准参数开沟和整沟整垄,做到沟壁光滑紧实,无残枝残膜。沟口的两沿和垄畦水平面高度一致,不能一个沿口高、一个沿口低。人工辅助按标准整沟整畦,特别是要将垄畦上的苗床带中掩埋和夹杂的土坷垃整细整碎和拍实,并捡拾干净垄畦面上的残枝残膜和砖石

4、块等杂物。 3.5、采用沟铺膜方式要求:用幅宽1.41.5m地膜将整个沟和沟沿两边3040cm的垄畦苗床带包住,沟底覆土23cm,畦面上覆土压实膜边。该种方式的优点:保证墒度及时铺膜。节约灌溉用水。灭沟内杂草。在推广机械开沟铺膜的基础上,更便于推行机械播种、中耕、追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 劳 动效率。能减轻番茄中后期因灌水上畦或遇到连续降雨后而造成的烂果灾害。 3.6、采用垄畦铺膜方式要求:用幅宽1.51.6m地膜将整个垄畦包住,膜边覆土压埋在沟壁。其优点:苗床采光面大,土壤增温快。保墒性好,适宜干旱地区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和耕作层土壤沙性大的地。可推广机械开沟铺膜、播种。便于推广滴灌技术。不受水质

5、影响,沟底沉积泥沙可及时清理。3.7、铺膜要求做到:地膜紧贴地面,膜面平展、整洁,采用沟铺膜方式要做到苗床采光面30以上,铺膜不慎造成的孔洞要及时覆土封严,膜边覆土严实,及时将残膜、膜管等杂物清出田间。 3.8、地膜规格:幅宽1.51.6m、厚度0.0080.009的黑色地膜、或白色或是黑白相间的双色地膜。根据农民的劳动特点和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建议选用灭草效果最好的黑色地膜。4、品种选用、配布局与种子处理4.1、品种选用;选择适宜本地区自然栽培条件的品种,即耐高温、耐干旱,抗逆性强的高产杂交品种,如:立原8号(又名金番8号)、立原凯勒、IVF 3155、红杂33号。4.2、品种布局;种植面积上

6、采用6 : 3 : 1的布局方式,即主栽杂交晚熟品种种植面积占番茄总种植面积的50%左右,搭配品种中的中熟品种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0%左右,早熟品种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0%左 4.3、品种群体结构(即行、株距配置)“立原8号(又名金番8号)”品种行株距配置(90+60)33,亩收获株数2600株。“立原凯勒”品种采用(90+70)33行株距配置, 亩收获株数2500 2600株。“IVF 3155”品种生产上采用(90+70)33行株距配置,亩收获株数应严格控制在25002700株范围内。“红杂33号”品种生产上采用(90+60)30行株距配置,亩收获株数应保证28003000株。4.

7、4、种子处理:播前在晴天条件下晒种12天,利用太阳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激发种子中酶的活力,然后,用浓度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或磷酸三钠)寖种20分钟后捞出用清水漂洗23遍,再用浓度100倍的磷酸二氢钾加2.5%的适乐石(用量为种子重量的5%悬浮剂)拌种处理后播种。5、适期播种;适期早播是实现一播抓全苗的重要措施,是有效遏制地下害虫危害的好措施。适期早播使苗早发,对提高番茄有效花数和提高座果率有利。 采用常规技术种植方式,播种时间应根据春季气温回升情况,当膜内土壤5地温连续3天稳定通过8可以开始播种。依据英吉沙县域气候资料推算,适宜的播期应在3月下旬开始播种,4月上中旬播种结束。6、播种

8、后出苗前田间管理 6.1、播种后15天左右,检查种子萌发与土壤墒情。墒情不好则要尽快灌水补墒。6.2、播种后20天左右,检查出苗情况。墒情不好则要尽快灌水补墒,并对缺苗断条的种穴或地段及时进行补种。 6.3、垄畦铺膜的地在出苗前和出苗后各进行一次机械中耕(或人工翻畦),中耕深度2830,破除土壤板结,增温保墒,灭草防病。 7、适期定苗7.1、适期定苗;对防治番茄苗期徒长,培育壮苗,提高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定苗偏晚会形成“高脚”弱苗,影响产量。要求: 22.5片真叶开始定苗,33.5片真叶定苗结束。定苗原则:去残弱苗、留健壮苗,每穴留单株苗、严禁留双株苗。生产实践证明: 4片真叶后在进行定苗

9、,则会造成20%左右的减产。每穴留双苗,则会造成30%的减产。7.2、高培土;结合定苗扩大苗穴膜孔,对子叶痕以下的茎基部进行培土,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养分吸收面积。8、施肥技术8.1、施肥方案我区土壤中N素养分和速效P2O5 及K2O养分普遍缺乏。这几年,很多地区在生产上采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创高产番茄的需肥规律、施肥方法进行了实践性探索,适宜英吉沙县域番茄种植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是:番茄全生育期每生产出1吨商品果实约需投化肥12公斤,其中,N :P :K = 1 :0.8 :0.5。即生产上每生产1吨番茄商品果约投入化肥12公斤,其中,投尿素6公斤,投磷肥(三料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4.8公斤,投硫

10、酸钾肥3.2公斤。 8.2、施肥方法 例案:根据90%苗情长势,以计划实现平均亩产量达到6吨的目标,则具体投肥方法如下: 计划全生产期每亩投入化肥总量为72公斤,其中尿素32/亩,磷肥25/亩(三料过磷酸钙10/亩 + 磷酸二铵15/亩),硫酸钾肥15公斤。8.2.1、基肥(或种肥):开沟时,距沟沿58开小沟条施,施肥深度812,每亩条施三料过磷酸钙磷肥10 + 尿素8,混拌均匀后施入。8.2.2、追肥:第一次追施在番茄苗34片真叶时,每亩穴施尿素10 + 磷酸二铵5 + 硫酸钾5。 第二次在番茄第一花序果的果径膨大到23时,亩穴施尿素10 + 磷酸二铵10 + 硫酸钾肥10。 第三次在第一批

11、商品果采收后,亩施尿素4,延缓番茄衰败,并为后续果实生长、膨大提供养分。 8.2.3、叶面喷施微肥:在番茄进入初花期后重视喷施微肥是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好措施。 每亩喷施硫酸锌肥100克 + 硼沙肥100克,兑水15。每隔810天喷施一遍,全期喷施34遍。9、抓好灌水管理9.1、播种前或播种后,如果土壤墒情相对不足,应及时灌水,做到灌足灌透,渗透苗床3040土层,与犁底层的墒相接。 9.2、在34叶苗龄期,追肥后灌一次水,灌水量为沟深的2/3。在第一花序果膨大至果径23时,追肥后及时灌水,以后每隔810天灌一次水,每次灌水量为沟深的2/3。至采收前15天停止灌水。 9.3、第一遍商品果实采收后

12、结合施肥灌次水。灌水必须做到坚持细流沟灌,严禁大水漫灌和灌水淹畦淹果现象,以防治发生病害和烂果。大水漫灌和灌水淹畦淹果会造成至少25%的减产。如果引发严重病害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10、分秧技术;常规种植方式种植条件下,因种植密度过大、肥水运筹措施不当等多种原因,有些地块或地段的番茄长势过旺而田间荫蔽,通风透光差,造成花败育和座果率低,因此,适时采用分秧措施可有效解决田间通风透光,提高花正常生长发育和座果率。 10.1、 分秧操作方法;将倒向沟内的番茄植株用手轻轻托起,水平、逆时针方向转耱摆放在垄畦面上,露出灌水沟,并把裸露在外,暴露在太阳光下的番茄果隐埋在番茄的枝茎叶下,防止产生日灼果。 1

13、0.2、分秧注意事项:10.2.1、操作时不能将番茄秧垂直翻动180度放在垄畦面上,更不能用大力翻动,否则伤枝断茎严重,容易造成番茄疫病发生和番茄早衰。 10.2.2、分秧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6月25日前结束。应在每天北京时间1620时进行。每天上午和雨天及雨后2天内不能进地分秧。 10.2.3、每天分秧后应及时对当日分的秧喷施浓度800倍的代森锰锌药液(或5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同时结合喷药在每按每亩配兑150克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11、番茄采收11.1、番茄果实完全成熟的标致 11.1.1、番茄果实外表鲜红一致不夹杂红黄斑、黄斑、青黄斑等色斑。11.1.2、果实纵切面和横切面可见:

14、果肉颜色鲜红一致,不夹杂黄红、青红等色。植物粗纤维组织(俗称的筋丝)呈现红色或黄色,而不是青绿色。 11.1.3、心室内所有的种子呈黄色。11.2番茄采收方法;原料生产基地多年来采收和交售工作经验再次提醒我们:根据企业日生产加工能力,有序组织农户分批采收和交售完全红熟的商品果实,是农户达到增产增收目的的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措施。多年实践证明:番茄分23遍采收和交售能增产增收20%以上,是最好、最经济的收获方式。目前,北疆和焉耆盆地的番茄种植户普遍采用: 第一遍采收:田间完全红熟的番茄果实量占测产总产量的1520%时采收和交售; 第二遍采收:田间完全红熟的番茄果实量占测产总产量的60%左右时采收交

15、售; 第三遍采收和交售完所有完全红熟的番茄果实,结束番茄收获工作。一些采收劳力紧张和运输力有限的农户可采用上述的第一和第三种方法,分2遍完成全期番茄收获工作,这样不仅避开了交售高峰期采收劳力、运力紧张和交售困难的局面,而且效益不会受到损失11.3番茄采收与交售注意事项 11.3.1、在采收番茄时,人必须站在灌水沟内采摘,装番茄果实用的周转筐(袋)必须放在灌水沟内。严禁站在垄畦上采摘和放装番茄果实用的周转筐(袋)。否则,会因踩、压使番茄枝、茎、叶损伤和果实踏烂,造成番茄严重早衰和产量损失。 11.3.2、第一遍采收时用手将完全红熟的果掏出采摘,不须动秧,更不允许翻动番茄秧采摘。 11.3.3、第一遍采收时,要按照分秧操作方法将倒在沟内的番茄秧耱到垄畦上,彻底清理出沟,为采收后施肥灌水和后面的采收做好准备。 11.3.4、严禁采摘红黄果、青黄果和青果,否则,不仅会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会影响交售等级和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