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385127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 .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免费公布(2009-03-20 11:56:16)转载标签: 第一章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进展而展开的一个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等交织在一起构成的。2、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2、(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郧埃?(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5)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第二章1、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

3、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1)阶段性和连续性(2)顺序性和定向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及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什么观点?对教育有何启示?认知发展包括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影响因素包括:(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对教育的启示:(1)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从思维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而是具有与成年人有质的差异的独特的心理结构个体。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

4、成效的根本保证。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儿童具有完成一定典型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儿童具有犯一定典型错误的倾向,这四个发展顺序不可颠倒和逾越,当通过适当增加环境刺激可以加速其发展的过程。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含义及对教育的意义。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整个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阶段、成为自主者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变得勤奋阶段、建立个人同

5、一性阶段、承担社会义务阶段、显示充沛感阶段、达到完善阶段。教育意义:指出了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在教育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和学校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和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的回答其问题,增强其自信心,发展其主动人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成败观,使其懂得成功的必然现象,不可因一时失败而丧失信心,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不要在同班或其他人员面前轻视和贬低他们。5、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有那些基本观点?对教育

6、有何启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3)内化学说(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他也是个建构主义者。首先,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其次,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第三,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要点: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做到独立发现,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7、。他的理论对与合作学习、情景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6、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1)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包括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2)改革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3)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个别指导教学法都是最佳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方法。 第三章1、什么是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所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2、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成了哪些分类

8、?(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3、简述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这种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他的联结说又称为试误说。4、什么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是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学习的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

9、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5、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启示他的理论被成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内容(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 教育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原则(3)简评对教育的启示:(1)教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2)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

10、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3)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纠正和提高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的表征,他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准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境进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主动的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11、”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的呈现者,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做出某些调整。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进行,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7、举例说明意义同化的三种模式(1)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下位学习分为: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2)上位学

12、习:是指新概念或新命题有较高的包容面和较高的概括水平。例如:儿童熟知菠菜,芹菜等,在学习蔬菜这一上位概念,就比较容易。(3)组合学习,当新概念和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既不产生上位关系又不产生下位关系,他们就存在组合关系。8、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也可以呈现在学习材料之后,既可以在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又可以低于学习材料。9、加涅的信息加工论把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

13、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第四章 知识的建构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教学的启示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可以明确的说出,陈述性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只有通过个体活动才能判断。陈述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分类是与学习所达到的学习水平相联系的。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陈述性知识常常为程序性知识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可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深化,程序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个体把陈述性

14、知识与具体的任务目标联系起来,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2、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命题网络(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产生式系统(3)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4)认知结构3、用同化和顺应来解释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旧观念融洽相处时,新观念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的知识,当新旧观念对立时,学习者需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的观

15、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同化新知识是原有知识发生顺应的基础,真正的同化离不开顺应的发生,只有转变原有错误观念,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才能真正一体化。4、什么是学习迁移?它有哪些不用的类别?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分为:(1)正迁移和负迁移(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5、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精选教材(

16、2)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6、为什么说通过应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可以促进知识的深化?在应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因此,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样是一个建构过程,原有知识会在应用过程中被充实、深化、整合和发展。(1)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促进知识的巩固与熟练化。(2)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深化理解,促进知识经验的整合。(3)通过解决某种问题来建构某种问题来建构起相关的新知识。所以说建构主义重视问题在学习种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深化。第五章 技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