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37182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报告目的摘要:根据代理理论,只要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别离,并且在所有者无法完全观察到代理人行动的情况下。财务报告就承当了受托责任目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虚拟资本的投机本性导致对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包含对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的信息和受托责任信息。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财务报告的目的应当同时包含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目的和受托责任目的。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目的和受托责任目的作为两个互相独立的目的,与之对应的财务报告信息集合不一定互相一致。关键词:财务报告目的;代理理论;虚拟资本一、引言关于财务报告目的一直存在两种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前者指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资源

2、配置决策的信息,后者指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经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大多数已提出财务报告目的的准那么制定机构都采用决策有用观,同时将受托责任信息归纳为有助于做出资源配置决策的信息的一部分。根据这些准那么制定机构的观点,财务报告中的受托责任信息集合是资源配置决策有用信息集合的一个子集,但是,至今没有哪一个概念框架明确指出,在财务报告应当提供的信息中,哪些是属于受托责任信息集合的信息。2021年,iasb和fasb在它们结合发布的财务报告目的征求意见稿里提出财务报告目的由一个总目的和两个子目的组成。财务报告的总目的是向资本提供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两个子目的分别是向资本提供者

3、提供有助于做出资源配置决策的信息和提供有助于做出保护和增加其投资的决策的信息。后者即指受托责任信息。从外表上看,2021年的征求意见稿似乎将受托责任目的提升到与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目的同等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该征求意见稿仍然留下两个未决问题,我们并没有看到受托责任目的得到本质上的重视。首先,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有助于资源配置决策的信息是有关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但是它并没有描绘有助于评估经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什么样的信息,这将导致受托责任目的缺乏可操作性;其次,该征求意见稿没有说明满足受托责任目的的信息与满足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目的的信息有什么差异。从其行文来看,它似乎认为满足资源配置决策有用

4、目的的信息同时也是满足受托责任目的的信息,果真如此的话,受托责任目的显然充其量只是一个摆设,其重要性无从谈起。财务报告拥有很多使用者团体,分别考察每一个使用者团体对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有助于明晰对财务报告目的的认识。鉴于所有者(即剩余权益持有者)是财务报告最重要的使用者团体,本文将根据所有者的信息需求来讨论恰当的财务报告目的。首先,以代理理论为根据,讨论受托责任信息的涵义,并论证满足受托责任目的的信息是有助于解决代理问题的业绩信息,从而使受托责任目的具有可操作性。其次,从虚拟资本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目的,对所有者(即虚拟资本持有者)而言,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目的和受托责任目的是两个同等重要的

5、财务报告目的,财务报告应当同时提供满足这两个目的的信息。再次,进一步说明财务报告的两个目的所导致的信息集合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并据此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二、委托代理关系与受托责任目的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三种: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撇开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可以分成两类: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和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当企业的所有者亲自经营企业的时候,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随着企业规模趋大、业务趋于复杂化,由职业经理人执掌经营权成为必然的结果,此时便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别离的现象,所有者成为委托人,职业经理人成为代理人。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存

6、在监视代理人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源自一个事实,即由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具有经济理性的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如何降低因代理人的自利行为而引发的代理本钱便是委托人必须考虑的代理问题,这个问题往往又表现为如何在鼓励问题和风险分担问题之间进展平衡。在这里,鼓励问题是指委托人应根据代理人付出的努力程度来支付代理人的薪酬,以此防止代理人偷懒。风险分担问题那么是指假如委托人用于刻画代理人努力的根据不够准确的话,风险躲避型的代理人将要求风险溢价,从而增加代理本钱。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可能存在两种情况:(1)所有者可以严密监视经理人的行为;(21

7、所有者不能完全监视经理人的行为。当所有者可以严密监视经理人的行为时,经理人的行动和其他随机因素都是完全可观察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据hlstr的模型,风险分担问题和鼓励问题可以分开,因为经理人可能偷懒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所有者可以和经理人签订最优合同(first-bestntrat),风险中性的所有者支付给风险躲避型的经理人固定的工资,风险躲避型的所有者支付给经理人作为业绩的函数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理人的行动是可观察的,他们并不需要依靠会计信息来解除受托责任,财务报告的目的更可能是提供满足内部管理需要的信息(在这里我们暂不考虑税务当局和债权人的需要)。当然,在委托人为风险躲避型的情况下,

8、财务报告还会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经理人的鼓励薪酬方案提供业绩指标,由于经理人的行动是完全可观察的,这个业绩指标的客观性自然不成问题。委托代理关系的另一种情况是经理人的行动不是完全可观察的,这将预示着在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并且可能由此引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一般来说,委托人控制代理人的道德风险的手段是根据某个双方都可以观察到的业绩指标来推断代理人的行动,并利用这个业绩指标作为支付给代理人的薪酬的变量,到达鼓励的目的。最理想的状况是,委托人找到可以非常准确地刻画经理人行动的业绩指标,这样就相当于委托人可以完全观察到经理人的行动,从而可以与经理人签订最优合同。然而,在现实中,当企业的

9、规模和业务的复杂性开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委托人并不容易找到这样的指标。并且,委托人所采用的业绩指标在刻画经理人的努力方面的准确度越低,代理人索要的风险溢价就会越高,这将增加代理本钱。所以代理理论提出如下原那么:(1)从一个业绩指标可以推断出关于经理人行动的信息越多,支付给经理人的薪酬对这个业绩指标的敏感度就应当越大;f2)假如存在与经理人行动相关的额外的业绩指标,不管它有多不完备,将其纳入薪酬合同都有助于降低风险分担损失,增进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福利;(3)在薪酬合同里,两个业绩指标的相对权重是它们的准确度和敏感度的函数,其中,准确度是业绩指标方差的倒数,敏感度是业绩指标的期望值对代理人努力的反响

10、。业绩是指经理人在实现委托人确立的目的的进程中所获得的进展。只要私有制盛行,所有者希望经理人到达的目的就是最大化所有者的财富。这意味着所有者至少可以从两个途径寻找恰当的业绩指标:所有权的价格和会计业绩。从代理理论鼓励复杂的薪酬合同来看,只要这两类业绩指标都是双方共同可观察的。就应当都包含在薪酬合同内。但是,存在一个约束条件,那就是获取业绩指标的本钱。比方,假如不是存在活泼的产权市场,所有权的价格就不适宜作为业绩指标。但是,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个符合本钱效益原那么的业绩指标来源。上述分析说明,只要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别离的情况,并且所有者无法完全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的时候,财务报告就承

11、当了提供有助于解决代理问题的业绩指标的责任。这也就是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目的。所以,对所有者而言,受托责任目的是指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观察经理层的努力程度的信息,以便帮助所有者推断经理层所采取的行动和鼓励经理层采取恰当的行动。为了满足受托责任目的,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反映经理层的努力程度的业绩信息。三、虚拟资本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目的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一般不会要求财务报告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缺乏活泼的产权市场,所有者投入非上市公司的资本被转化为专用性资产,成为产业资本,很难改做他用。产业资本这种欠缺流动性的特征决定了所有者主要做出的决策不是评估现有的资源配置方案和寻找更优的资源配置方案,而是考核

12、现任经理人的业绩,做出是否更换经理人的决定。所以,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报告的目的根本上是单一的,即提供有助于观察经理层努力程度的信息。上市公司那么不然。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资本属于希法亭所说的虚拟资本。私有企业所有者将产业资本的所有权转化为股票,在证券市场上卖给投资者。按照希法亭的观点,股票是一种收益证券,其价值源自对企业将来收益的资本化。投资者在购置股票时支付的货币是资本化的收益证券进展流通所必要的追加货币,不是企业资本的一部分。因此,股票价格不是取决于实际执行职能的产业资本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取决于企业将来的利润额和将其资本化的利息率。股票价格的这种定价特征使参与股票买卖的资本呈现出一种

13、虚拟化的特征。虚拟资本的本性是投机。这一点只要比拟产业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运动方式就可以明了。产业资本的转移经常伴随着使用价值的转移,所以,产业资本可以通过创造更高的使用价值来增加其价值。虚拟资本的转移却不伴随着使用价值的转移,所以,虚拟资本的总价值无法通过自身的运动实现增值。这意味着虚拟资本持有者的投资行为只能导致虚拟资本总量在各个持有者身上的再分配,一人所得即另一人所失,但不能增加虚拟资本本身的总量。虚拟资本的这种运动方式决定了虚拟资本的投机本性。于是投资者(即虚拟资本持有者,也称投机家)注定要利用价格的变动牟利,为了可以在财富的重新洗牌中胜出,他们必须专注于预测企业的将来利润。投资者的逐利性

14、和证券市场的便利决定了投资者不会象产业资本持有者那样对某一家企业情有独钟,相反,他们随时准备着抛弃将来利润低于预期的企业,将资本流向将来利润高于预期的企业。这种急功近利的投机本性决定了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他们将致力于搜寻有关企业将来利润的信息。他们的信息来源当然不限于企业发布的财务报告。而这个问题正好就是决策有用观的核心论点,即财务报告面临着其他信息源的竞争。因此,为了保持财务报告的竞争优势,财务报告必须提供有助于投资者做出资源配置决策的信息。很显然,财务报告的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目的是由虚拟资本的投机本性催生的。虚拟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存在着互为根底的关系。虚拟资本的存在是产业资本得以扩张的根底,它

15、满足了产业资本关于融资便利和转移风险的需求,而产业资本的标准运营、不断增值又是虚拟资本的价值之所依。一个合理的推断是,一旦虚拟资本被产业资本所吸引,虚拟资本持有者就应当承当起监视产业资本运营的责任。然而,虚拟资本的投机本性决定了投资者并不会花精力于监视职业经理人的行动,因为他们随时准备用脚投票。这就导致一个矛盾,一方面,虚拟资本是产业资本运营成果的最重要的受益者,另一方面,虚拟资本不愿承当监视产业资本运营的责任。这意味着必须存在一系列保证产业资本的良好运营的制度安排,以便保证虚拟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稳定关系。在这些制度安排中,与财务报告目的有关的是公司的治理构造。上市公司的治理构造一般要求每家

16、公司的股权持有者选举成立一个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行使监视经理人的职责。这样,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简单来说,上市公司存在着两种委托代理关系。其一是投资者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二是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样,董事会就具有双重身份:全体股东的代理人和经理人的委托人。作为委托人,董事会仍是通过采用恰当的业绩指标来控制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如今,股票业绩和会计业绩都是符合本钱效益原那么的业绩指标,根据hlstr的观点,都应当在管理契约里采用。就上市公司而言,管理契约中采用的会计业绩指标既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也可以来源于对外财务报告。但是,有两个理由支持在管理合同中采用来源于对外财务报告的业绩指标。首先,董事会同时也是全体股东的代理人,也存在监视的问题。有研究说明,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实际上都是被管理层控制的。例如,gaver和gaver发现。增加净利润的损益表数据与首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