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35432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 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朱永新教授多次在演讲中 “推销 ”他的成功保险,谁能够坚持

2、每天认真写一篇教育反思, 10年后必成大器,否则他赔偿损失。课改的总策划 师钟启泉教授也指出: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作为新课程的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要求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 是使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反思,本身就是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普遍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一方面,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广大学校、教师所关注和重视。许多一线教

3、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对 教学反思 的内涵都把握得很准确,由于种种原因,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教学反思的反思。下面,我们看一看教学反思中主要有哪些问题。一、新课程教学反思中的问题 问题 1:不知反思不知反思即不知什么是反思。虽然,反思很重要。虽然,反思被重视。虽然,很多人都在反思。但是,还是有极少数不知反思为何物的教师。或曰:反思就是检讨,反思就是总结。不知反思为何物?不知反思什么?为什么要反思?怎样反思?问题 2:不愿反思 不愿反思即不愿意反思。一些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愿

4、反思。这部分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的意义和作用。 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教师非但没有从教学反思中得到收获,获得成长,反而成了教学反思这一任务的奴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悲哀。问题 3:无能反思 无能反思即缺乏反思的能力。 在实践中可见 , 许多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 , 往往流于表面现象 , 满足于感性经验的总结 , 而未能进一步升华至理论探索的层面 , 因而无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这种经验型的成果,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必然是很有限的 , 它往往只能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情境 , 无法

5、推而广之、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更大的效力。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知识储备、反思方法的不足,也就是教师反思能力的不强。问题 4:无法反思无法反思即反思不得法。教师缺少反思的相关方法,有统计数据表明,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么写的教师约占 11.6%。翻阅教师备课资料,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质量偏低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教师一个备课本上有 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无法反思,还有一种表现: 教学反思中一味苛求自己有些教师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 对学生充满热情

6、, 但由于种种原因 ,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他们往往把许多社会问题归咎为自身的问题 , 自我解剖的过程极似自虐 , 陷入自我折磨不能自拔。其结果是因反思而痛苦 , 在教学中体会不到快乐和成就感 , 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问题 5:无效反思 无效反思即无成效的反思。 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表层化,反思不深刻。 反思效果低效,甚致无效。大量的反思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不是很多。也有些 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

7、作深层次反思。例如 “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除少数同学外,一般掌握得还可以 ”,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除个别环节外,其余都实现了教学目标 ”,如此等等。这类 “反思 ”不痛不痒,它只停留在发现问题 -“少数学生 个别环节 ”存有缺憾这一层面上,而对产生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未作理性化的思考。除了以上 5个问题以外,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问题 6: 重教师而轻学生 当前我国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

8、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这也是有待改进的方面。问题 7: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反思的范围很狭窄,反思的层次也很低。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

9、素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分数下工夫?也就是说,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观念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问题 8: 全面而不深刻、零散而不系统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所有的教学反思都转来转去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模式化,而且这种遍地开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由此也注定它不可能起到它应有的效果。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内容

10、比较分散、零碎,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更加把教学反思当作一项苦差事问题 9: 格式比较单一和封闭,有模式化的倾向 总的来说,我们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写反思日记来实现的,方法有些单一和封闭。事实上,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录像反思法、录音反思法、日记反思法等

11、等,若以反思主体为标准,反思方法还可划分为集体反思法、对话反思法和个人反思法。而撰写教学日记只不过是其中较为简便易行的,并不是唯一的和仅有的。教师写反思日记主要依赖于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师个体单独进行,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容易囿于自我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因此,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间交流对话,可尝试进行群体性反思,公开化、开放性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另外,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而这

12、种格式的套用对于其教学是没有任何益处的。问题 10: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 一些教师写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当然,也有个别教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哪些不足。比如,一位教师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花了较长篇幅写了两个成功点: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底奇形怪状、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动植物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通过自由读、推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强化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谈到本堂课的不足时,仅

13、用一句“这节课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使课上得更精彩,更受学生欢迎。”一带而过,既没有明确不足是什么,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问题 11: 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人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带过。针对反思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二、新课程教学反思问题解决的对策对策 1:端正思想,明确反思目的。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

14、和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反思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不应该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课堂,并且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收集教学信息,将同行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对策 2:提高认识,勤于反思。 首先,要提高认识。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

15、动机。另一方面,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验、不断完善的体系。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其次,要勤于反思,坚持反思。目前,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通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一名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能找到时间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有反思的意识,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

16、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逐渐积累资料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对策 3:加强学习,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的自我检查、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反思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当然,其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要求,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反思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最优化原则。看课堂教学是否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目的性原则。看教学过程是否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标准优化课堂结构,认真落实各学段、年段的课程标准。( 3)整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各种教学因素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