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28760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更要了解并掌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了解学校、家庭中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存在的不遵守道德、诚信等的不良道德行为及因素,其接触的文化环境还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提高家庭、学校、社会德育能力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能力。本次调查研究于2005年5月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5%。通过调查,对我校部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思考了相关的对策。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 、青少年学生

2、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特点调查结果显示,某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向上,公民意识较强。积极追求现代文明品行,具有准确判断是非的能力的强烈的正义感,总的来说,整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1、积极的思想道德状况(1)、普遍有着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许多成人都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可能被消解了。但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86%的青少年学生在答“作为中国人,你感到”时都答感到“自豪”。根据访谈调查,95%的青少年读过或接触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特别是对“三个代表”的认同较高。这些理论已被多数青少年所认识,并将成为指引青少年成长进步的思想基础。 (

3、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例如在回答“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损坏公共设施时,你是”时89%的青少年学生选择了“找管理人员来纠正。”88%的青少年学生在回答“当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小孩,孕妇或残废人上车后你是”时选择了“主动让出座位。”(3)、崇尚文明、守礼、诚信在回答“你认为自己的诚信程度如何?”时,88.2%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自己的诚信“较好”在回答“你对文明用语的看法是”时64.7%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这是对现代人的起码要求”。(4)、注重遵守家庭美德在回答“你跟你的父母沟通情况是”时58.8%的青少年学生选择了“与父母基本能沟通”;在回答“你在家做家务劳动”时,60%的青少年学生选择了“经常

4、”,26.3%的青少年学生选择了“偶尔”。 (5)、传统道德对中学生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在给出的若干个观念判断中,高达7080以上的学生都反对“助人为乐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你认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点对吗?”等典型错误观点。这也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 2、消极的思想道德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道德缺失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自我意识突出,自私自利行为普遍不少的青少年学生以个人为中心,行为选择更注重实际,贪图享受,不善合作,对他人的痛苦

5、和不幸视而不见;有部分的学生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法,而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赞同“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赞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说法。而学生的利益判断有着较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如在回答“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认为该如何处理”时,71.6%的青少年学生选择“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2)、文明礼貌意识不强表现为不尊重家长和教师、同学,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观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60%以上的中学生不愿自觉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老师后不打招呼。较多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文明用语。(3).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许多青少年学生不懂得爱惜粮食,过份浪费,就以在学

6、校开设的早餐为例,据访谈发现,有46%青少年学生因学校的早餐不符合口味而倒掉的现象存在,还存在追求“高消费”、“品牌货”的现象。(4)、不遵守道德、诚信缺失例如在对待学校中的作弊现象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是道德问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作弊是出于无奈,并不一定是道德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最好不作弊,但偶尔有一、两次也无妨”,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能作弊,为此没有什么大错”。部分学生沉迷“口袋书”。综合学生和教师的问卷,发现有34。8%的同学表示看过“口袋书”;52%的教师则表示自己的学生看“口袋书”很普遍。据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吸烟或赌博现象。还有些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不尊重或欺

7、负弱小的同学。3、建议:学校要规范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组织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例如举行法制报告会,利用广播、黑板报、团队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德育教育,精心出版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读物,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充分利用活动载体加大力度努力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全面开展“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并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使其自觉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准则。宣传教育,明诚信之理。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报、校广播站、宣传橱窗、班报等媒介,宣传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人和

8、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诚信乃立身之本,是最宝贵的美德,守住了诚信,就守住了人品,守住了人格。 (二)、青少年学生对网络道德的基本看法及网络给青少年学生的影响1、基本看法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或多或少接触过网络这一现代的信息传播工具。他们对于网络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1)、青少年对利用网络帮助学习的看法。根据调查,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学生还是青工,青少年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比例占50;其次是获取学习资料,占50;还有聊天和交友,分别占30.3和25.3,20.1%是为了玩游戏。在谈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时,许多青少年认为存在很大困难,主要原因

9、是:农村经济条件不允许(占50)。(2)、青少年对网络所传播的信息的看法。对网上传播的内容,53.3的被调查青少年凭自己的经验批判地接受,20.7的青少年认为是小道消息看过算数,不当回事,13.7的青少年因为从正统的传媒无法了解,因此格外重视,15.3的青少年积极参与讨论, 26.7的青少年看到感兴趣的信息立刻在网上或朋友之间传播。根据数据显示,青少年还是能够比较慎重地对待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并不是一味地简单接受或排斥,而是根据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判断、评价事物的标准来分析和辨别各种信息,同时借助网络这一媒介与他人进行讨论。 2、网络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主要影响网络将促进青少年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

10、网络将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进步的、有利的。但是这一高科技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不小。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会危及身心的健康。另外,游戏软件的制作、引进、发行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网络游戏软件大多是从境外涌进来的,内容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极为不利。网上游戏对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

11、等危害,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但那些只求牟利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想方设法诱惑未成年人,网上暴力和网上色情充斥其间,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可怕的“网络陷阱”。3、建议政府应加强网络的管理,建设绿色网吧,所有的中学生都可持卡上网,既满足了青少年渴望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习知识,游戏交友的合理要求,又严格把关,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不健康内容,使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益的朋友;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学校在班会课上开展了网络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提高了对网络的正确认识。自觉抵制诱惑,远离网吧,遏制迷恋网吧行为。教给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技术和方法,倡

12、导“网络文明”,提高他们抵制腐蚀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偏差原因分析1、原因分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整体协调和有力配合。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配合不够协调。 (1)、从社会来看,存在着不少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卖淫嫖娼、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 (2)、从家庭来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许多家长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有的经常抹牌赌博,有的言行粗鲁,有的家庭不和,有的对长辈不

13、尊;还有是教育方法不当,许多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当今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这种“重心偏误”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养成的一大障碍,许多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不关心学生的品德教育,给学生定下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包袱;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百依百顺,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惯。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对子

14、女的负面影响较大。 (3)、学校方面:部分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重一般号召轻个别教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新,不够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够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够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学校不少教师的思想境界不高,不愿同学生和家长交心谈心;“应试教育”导致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不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问题出在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恶性竞争”。它使教育的内容片面化,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同时,由于高考是一种淘汰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无形中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调查中显示,中学生的苦恼,主要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和担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大学。中学生愿意参加的活动中,也大多选择与学业有关的活动。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出于安全方面的压力,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甚至连春游、秋游基本上都取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