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28280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质量评估试题 组题:吕颖华 审题:杨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0分)1(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6题)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2(2011年5月泉州市质检13题)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人食力

2、,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2题)汉武帝时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一算;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这个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富商大贾 B降低商人的经济地位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4(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15题)观察图6,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5

3、(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14题)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C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5题)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D井田制经营7(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4题)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

4、不得禁止”的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8(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5题)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9(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5题)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

5、)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10(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14题)晋商票号取名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不包括A兴旺发达的诉求 B放眼世界的胸怀C诚实守信的理念 D和气生财的寓意11(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4题)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12(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3题)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

6、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13(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14题)明神宗实录一书记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它反映了福建经济的主要特色是( )A农耕经济B商品经济C海洋经济D外贸经济1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3题)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

7、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6题)“草市”的发展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以下关于草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B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因此政府对草市不实行行政管理C草市大都出现在水运交通便利的地方D草市发展到宋代,除了商业功能外还具有其它服务功能16(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14题)下列产品突出体现了“工官”制度的是A. 汉代的盐铁 B. 唐

8、代曲辕犁 C.宋代指南针 D. 明代的丝绸17(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4题)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国有 B土地集团所有C土地私有 D商品经济的发展18(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题)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铁农具的推广 B犁耕技术的改进C畜牧业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形成19(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7题)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

9、技术发达 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20(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15题)观察图6,据此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唐宋时期,南方开垦出大量耕地B. 清军入关后,东北地区逐步开发C. 工业化进程加速了自然植被的退化D. 我国的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向全国扩展21(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24题)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22(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

10、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 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

11、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国家英国比利时法国德国城市化率50%20%42%3

12、5% 根据人教网材料整理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摘自马丹霞浅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6、17世纪粵闽乡村社会形态的特点。(6分)(2)材料一二的社会形态是否会影响材料三所述市镇的发展?请说明理由。(9分)(3)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镇形成的共同点

13、。概况英国城市化程度高的因素?(10分)(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特征对各自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12分)23(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5题)材料一 (北魏洛阳)“自延骷(里)以西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市东有適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乃马行街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