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实验学校七上语文《论语八则》学习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26413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人实验学校七上语文《论语八则》学习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树人实验学校七上语文《论语八则》学习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树人实验学校七上语文《论语八则》学习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人实验学校七上语文《论语八则》学习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人实验学校七上语文《论语八则》学习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 生 学 习 提 纲年级:七 学科:语文 总课时:26 分课时: 1 时间:12.5 课题: 论语八则 课型:自学 . 讨论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2.理解语录的意思 ,掌握重点词句。3.说说哪些语录谈的学习态度问题,哪些语录谈的学习方法问题。过程:一、浏览学案,明确目标 二、自学(一)相关常识(见“温馨提示”)(二)读一读读准下列加点字。说 ( yu ) 愠(yn ) 罔( wng ) 殆 ( di ) 识( zh ) 悱 ( fi ) 隅 ( y )正确朗读并背诵。(三)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试翻译课文,解释带点的词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2、 愠,不亦君子乎?”而 时 习 说 朋 自 知 而 愠 译文: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之)为师矣。”故 知 新 可 以 为 矣 译文: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 则 罔 殆 译文: 4 子曰:“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诲 女 知之乎 为 是 知 译文: 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以 谓 敏 耻 下 是以 译文: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 厌 倦 于 译文: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 行 焉 其 善者

3、从 译文: 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 启 悱 发 举 隅 则 不复也 译文: 四、评价点拨五、检测:1. 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有: . . 谈学习方法的有: 2.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默而识之( )不耻下问( )不亦说乎( )不亦君子( )学而不厌(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翻译下列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 温馨提示:孔子(前551前479), 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4、“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大学中庸孟子)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八则检测题答案:1.谈学习态度的有: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2记。以为羞耻。同“悦”,愉快。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满足。恼恨、怨恨。迷惑而无所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3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称为“文

5、”。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译文:1、孔子说:“学过了,再按时的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不被他人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又能够从中获得新的体会和见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来做老师了。”3、孔子说:“只是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冥思苦想,却不去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4、孔子说:“由,教给你什么是知吧,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呀。”5、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说:“因为他既敏捷又勤奋学习,又不以向比他地位低、学识比他浅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6、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了却不知道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道疲倦,在我这里有什么呀?(这些事情我做了哪些呢?)”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在里面一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改正它。”8、孔子说:“受教育者不是问题在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陈述问题时不是在想表达却表达不出的时候,不去开导他;告诉他一角却不能推知其它三个角,就不要再教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