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237474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设计教材章节:语文教科书第五单元授课老师:陈xx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学问目标: 熟知作者及其影响。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力量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会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力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目标:通过同学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同学与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同学体验为辅,引导同学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同学的审美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同学的观赏水平,从而加深同学的文化

2、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抱负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抵制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抱负精神,同时要逐步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力量。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流程: 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会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 学 过 程:一、师生问好,考勤二、导入: 师:学校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生:人人劳动,人人公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生:与世隔绝,幸福欢快。生:热忱好客,淳朴。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学校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

3、构了一个景色美丽,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公平,和平清静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予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也反映了宽敞人民的愿望。那么今日,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三、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宏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

4、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绝望。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终,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 岁,以后终老农村, 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五柳先生”,缘由是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陶诗今存 125 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今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进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四、整体感知1、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解决生字词,并且参看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重读“返”、“暧”和“暖”字

5、很像、“吠”字简洁写错) 韵 yun 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羁 ji 拘束拙 zhuo笨:手笨、勤能补拙谦词:称自己的文章、见解:拙见荫 yin 没有日光,又凉又潮湿嗳 ai 日光昏暗,模糊颠 dian 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樊 fan 篱笆指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2、同学们,先来看一下这篇诗歌的题目,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知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明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知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3、扫清了生字词,疏通了诗歌的大意,既然“归”字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明确

6、告知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思考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4、朗读课文,查找相关信息: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呢?即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方什么?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懊悔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懊悔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猛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冲突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

7、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格外苦痛。“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白时间之长,苦痛之深。 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抱负, 只能当官,走仕途。那么走上仕途之路的陶渊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了吗?(没有) 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抱负是不行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 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追问:据我所知,陶渊

8、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莫非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明确:冲突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彻底悔悟。或许是一种托词。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或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但是不是最关键的缘由呢?请同学们连续查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假如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事,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

9、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 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缘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格外一般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舒适、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安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

10、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 起。你看,住宅四周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到底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拘束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屋子前边, 环境是多么幽雅秀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足足的欣慰心情,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严峻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安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获住农村中

11、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美丽画画,有近有远,有声 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气,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亮的对比。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白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安静、和谐的心境。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留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宠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最终两句收束全文,诗人好像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A”久在樊笼A”的原因,作者一

12、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头的新生活的欣喜。五、总结(列板书)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动身,写自己宠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开心、舒适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由于文人的这种特殊情节,所以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的时候定是做了很强的思想斗争, 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不简洁的。虽然他在田园中找到了一份安静和欢快,但其内心必有一丝酸涩。(一)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以及相应的练习册练习。(二)板书设计板书:归园田居陶渊明官场:黑暗田园:闲适、幽美尘网厌恋方宅 草屋樊笼弃归榆柳 桃李村庄 炊烟狗吠 鸡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