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114025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第三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第三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第三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第三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高考总复习文化生活第三讲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考 点 详 解第六部分 我们的中华文化 (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和见证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就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兴祖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又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等,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第七部分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

2、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民族自强的精神支柱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近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例井冈山精神等。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 (1)层级考点与相

3、关知识备考说明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内容包括汉字、典籍、文艺、教育、科技、道德、历史等,它的表象为中华文明。在我国周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中华文明圈”。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重要的原因是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或称融合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融合中吸收借鉴各民族的文化精华。现代不仅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有贡献,而且走向世界的华人对中华文明也正在弘扬和创造新的辉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涌现了典型精神和典型人物,这些爱国主义实践及典范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根本途径。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3)层级考点与相关知识备考说明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民族自强的精神支柱。 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

5、统一起来,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时代的要求是“爱我中华,振兴中华”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征。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三、典 例 剖 析 例1(09高考江苏卷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 B C D答案:A例2(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包容性 B不平衡性C同一性 D时代性答案:A例3(07高考海南政治

6、卷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A B C D答案:D例4(09高考安徽卷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

7、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答案:C例5(08高考宁夏文综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答案:B例6(07高考山东文综卷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

8、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 B C D答案:B例7(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2)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艰苦朴素答案:C例8(08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9、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答案:C例9(08高考海南卷18)从 “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回答18题。18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充

10、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A B C D答案:B例10(07高考海南卷16)琼州胜景五公神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A B C D答案:C例11(08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3)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项举措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

11、道德建设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A B C D答案:A例12(08高考宁夏文综卷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1)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答案(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

12、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四、高 考 预 测 高考预测一: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当代又赋予了丰富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对这五方面内容的传承与探究,是教育和考查的重点。探究题:本题

13、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例(09高考江苏卷3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参与讨论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

14、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答案(1):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高考预测二:以下探究课题可以作为高考预测的重点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