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11267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学 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 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 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 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 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 的规律或特点。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

2、的学习。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 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 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和想 象 过程。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9、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 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 激结构的过程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 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 对 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

3、到的水平”之间, 就是 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 (养 育 家庭)到间接环境 (社会文化) 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 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 个 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 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 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 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 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 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 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4、和外貌的发展变 化; 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 障碍或 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 性发展主 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 别角色的获 得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测量、解释、预测学前儿童的 行为,为教 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 观有哪些?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 ,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 练, 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

5、利,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系统 地对儿 童进行研究始于 19 世纪末期。 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 教育必 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 ;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认 为人的心 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 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法 国思想家卢 梭认为, 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 ,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 普遍进程表。 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 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 儿童心理 一书 的出版;

6、 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学习理论, 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儿童期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是 具有 主体性的人; 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 开发 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 是每个儿 童的权利;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 的学习条件。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

7、。主张遗传在学前儿 童 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 把学前儿童的发展定义为受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过程。 遗 传决 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 环境 论者强调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 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 环 境论的代 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 的发展), 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 ,生物因 素的影响更 大。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 作用的结果。(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

8、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 受 外部经验, 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 儿童只能被动 的接受 环境的影响; 儿童的早期经验或先前经验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出发点。 父母应 该重视对孩 子的教育和训练, 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 教学活动, 以 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 是一 个有机整体, 儿 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 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 被丰富, 所以儿童 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 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作为预测孩子以后 发展的依据。 父母应该 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 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

9、发展; 老师则应 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 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和 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 作用。 (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 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 是一步步 向 前推移, 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 而阶段论者则认为, 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 每一次 突 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 更高的层次。 可用阶段性发展曲线来表示。 连续与非连续 之 争的焦点, 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是质变的过程。 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 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展的关系问题。三、论述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一位 4 岁孩子的母亲

10、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 能 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 和良 好的游戏环境, 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 但很少强迫或督促孩子。 请分 析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遗传与环境之争是整个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这位母亲认为, 孩子的成长与成才 是由 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 这说明她认同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在发展中 起决定作 用, 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 但这位母亲的实际做法又反映出她也认同环境 因素是促使学 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教育干预

11、举措、社会和家 庭文化价值、早期社会和物理刺激、早期开发、同伴促进等。事实上,遗 传与环境是相互作 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 (如道德的发展) ,环境对个体的发展 影响更大,在另一 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 ,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诸如人格及 心理健康等复杂的 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5 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 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 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 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 和行 为。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

12、为特征。研究儿童 的发展 的研究方法还有结构性观察法、调查法、临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 自我 和 超我。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 不同 部位即“性感带”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 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儿童心理发展分 为五个阶 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强调儿童是

13、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 强调 自 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 都要 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 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 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 会文化对 人格发展的影响。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面临一 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 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 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 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 和其

14、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 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 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4)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 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 与华生的刺激反 应 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 发出 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 同样该行为也能 通过 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 会重复 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 相关。环 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

15、独一无二的个 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 的 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 儿童 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 “替代强化” 由于观察 到他人 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 自身的行 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 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 为做出相应 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 值的评价,逐 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

16、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适应”就是 指个体能应付现有环境的要求。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 或行动 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 解决问题。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的图式结合,而成为新的、 复杂的 智力结构的过程。 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适应。 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互 补的活动而 发生的。 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 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 的平衡与失衡,就 是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感知 运动期( 0 2 岁)、 前运算期( 27 岁)、具体运算期( 711 岁)、形式运算期( 11、12 岁以后)。这 些阶段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所有儿童都以相同的次序经历这些阶段, 每 一个阶段的发展都 以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