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11056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学生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背诵默写与赏析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一.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高悬在开阔无

2、边的江天上。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

3、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比照残夜,江春比照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例: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4、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一样,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四.尾联: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或“江春人旧年: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一.颔联: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

6、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展赏析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

7、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明确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明确季节是早春,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暧树对“春泥,词性一样,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二颈联: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

8、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开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早莺新燕、浅草等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2. 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如此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

9、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三综合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2. 找出诗中表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3“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10、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竭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2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3“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明确:“断肠

11、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4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6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12、独徘徊。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即是悼惜残春之感。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此时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而未免深深叹息。词的下阕主要抒发春残花落,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燕子去而复返,在春天降临之时,依恋旧巢,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归,

13、酒阑人散之后,作者带着莫名的闲愁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下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是这首词作品的灵魂所在,这首词作品也因这二句而著名,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由于作者自爱其工,又将这二句另组织在一首七律作品中。这二句的意思是,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道理,虽然触景心伤,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燕子春去秋来,依恋旧巢,不忘故主,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

14、月夜。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然而,“夜泊秦淮四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点时间点“夜,也点名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使之更形象,更具体化。这一句不仅巧妙地照应了诗题,承接了上文,“近酒家还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

1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随景至,自然天成没有丝毫斧凿之痕迹,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朝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之忧国情怀。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首句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此前诗人或许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