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齐桓、晋文之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10616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齐桓、晋文之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6课:齐桓、晋文之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6课:齐桓、晋文之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6课:齐桓、晋文之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6课:齐桓、晋文之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齐桓、晋文之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齐桓、晋文之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齐桓、晋文之事 (一)练习版【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喜爱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莅临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陷害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疾:疾病2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因为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会同:诸侯朝见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B牛羊何择:区别有复于王者:禀报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权然后知轻重:称量C莅中国:统治恒产:不变的财产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赡:足隐其无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端章甫:古代

2、的一种礼帽以王为爱:吝啬诚有百姓:确实3下列句子中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故民之从之也轻鸡、豚、狗、彘之畜然后从而刑之然后驱而之善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B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C度,然后知长短 度:丈量D无恒产而有恒心 恒:长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夫子喟然叹曰B因其固然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D所见无非牛者6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俯足以畜妻子畜

3、:养活B奚暇治礼义哉治:讲求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耽误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诉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至于,连词)B若无罪而就死地(好像,动词)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如果,连词)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样,代词)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则废衅钟与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D盖亦反其本矣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固不可以敌众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故以羊易之也挟太山以超北海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天下可运于掌D而不足以举一羽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4、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敏:聪慧B百亩之由,勿夺其时夺:夺取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说明D奚暇治礼义哉治:讲求11下列句子中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为长者折枝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盖亦反箕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罔民而可为也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吾力足以举百钧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A相同,相同B不同,不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B无以,则王乎C盖亦反其本矣D然则小固不可以

5、敌大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项是()然则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构怨于诸侯天下可运于掌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D相同,不同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庠序,旧时用来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周(殷)代叫庠,商代叫序。C孝悌: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D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被追封为“亚圣” 。【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6、面小题。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婚,不能进于是矣

7、。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

8、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9、/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意为前者。C庠序,古代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泛指学校。D孝悌,孝顺父母,有时指孝顺之人。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善于论证,消了宜王称霸之心。齐宜王希望“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但孟子用“缘木求鱼”之喻和“邹人与楚人战”之例让他放弃了。B孟子施政之策,内容十分具体详实。他描述王道景象时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

10、等,对实施王道时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C孟子通过对比,启发宜王施行仁政。他把明君的制民之产与当今国君的制民之产进行了对比,指出宜王的治理还差得很远,这就使宣王明白了施政方向。D孟子善用整句,以之增强语言气势。如他以“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等几句描述发政施仁产生的结果,因为形成了排比,所以气势酣畅,很有感染力。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我岂好辩哉?予不得已

11、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12、,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B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

13、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C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D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夫子”。B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C处士,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但因为官场黑暗或未被朝廷重用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D禹,后人称其为夏禹、大禹,是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传说其治理过洪水。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无君无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